我是英语时代,点击上方关注,让思维与时代接轨!

内卷,外来词;源于英文单词involution;这个英文单词是“进化”evolution的反义词;翻译工作者将“退化”翻译成“内卷”,无非就是“标新立异”吸引眼球;2020年,《咬文嚼字》杂志将“内卷”评为十大社会热词之一;如此看来,标新立异的目的已经完成。

内卷严重到什么程度(现在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内卷)(1)

不过,这个词能否最终进入《新华字典》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内卷,大致可以理解为“向内发展”——比如新冠疫情以来,大量准备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家长纷纷改变了思路,学生本人也更加务实;这样一来,国内考研大军人数激增,这就是典型的内卷;

说起内卷,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学龄前开始,各种培训补习就开始了;学区房的竞争,《小舍得》的热播,这些都是内卷;内卷,其实最初的翻译是“内卷化”;英文单词以“tion ”结尾的一般都翻译成“化”,

比如说现代化,modernization;最初见诸报端的是“农业内卷化”;讲的是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盈利的“边际效用”缩小,人口红利下降,这样的情况称为“农业内卷化”。内卷,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向内发展” 或者“退化”、纠缠,窝里斗;这才是involution这个词的本意。

内卷严重到什么程度(现在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内卷)(2)

原来内卷真的没有现在严重。事物发展是一条曲线,到了临界点就拐弯了。现在,就是这个拐点,以后内卷还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好好学习吧,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挣个中等偏上的薪资水平,努力爬进中产阶层,这是大多数人的梦想,也是现实。

一是市场的内卷。我们公司成立前,对手公司拥有全国仅有的那张经营牌照,霸占市场98%三十多年。公司养了20000多人,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我们公司获取牌照后成立时只有600人,用了几年就抢占了60%的市场份额。

现在牌照越来越多,价格战打得那个惨烈,谁也别想挣大钱。同样道理,未来很多行业,都将进入薄利时代,大家都把利润压低到极限,就是阻止后来者再进入内卷。整个市场规模并没有扩大,结果卷得谁也半死不活,谁也不敢松口气,这是何必呢?可是又能怎样?

内卷严重到什么程度(现在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内卷)(3)

二是职场的内卷。我们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以小博大,就像鲶鱼,稍微把价格压下来,就呼呼抢市场份额了。对手卖5000元一吨,我们卖4500元一吨,市场份额就嗷嗷地涨。那个时候,随便招个人都能干,刚成立时,队伍平均职称居然是助理级。

现在呢,求职的硕士博士海龟名校排着队来,把我们的胃口吊得高高的,为什么不招名校生呢?从我们这些老员工心里也有心理优势啊。你说现在的求职能不卷嘛!其实,大多数岗位高中毕业就够用,现在都起步价就名校硕研了,卷得都没边了!

三是社会的内卷。最近热播电视剧小舍得,你看看虎爸虎妈们为孩子拼学校都内卷成什么样了?以前为啥不这么内卷?你想想以前,物质紧缺的年代,摆地摊的那批倒爷都发大财了。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挂在网上啥破货都能一抢而光。

内卷严重到什么程度(现在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内卷)(4)

互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导致大量基础岗位消失,人开始过剩。现在什么不过剩?就连人力资源都过剩(结构性过剩,大城市供大于求,小地方没人去),你说能不卷嘛?所以,从幼儿园就开始卷了,一直卷到死。这是现在以及未来的大趋势,将来还要卷出天际线。

未来预测:随着人口趋势下降,需要一个周期的消化,最终达到供求的平衡,慢慢走向供小于求,也许那个时代,咱们就不那么内卷了。正如西方职场一样,人工费很贵,从事体力劳动的岗位,时薪可不低。

可是,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大量减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用工总量,人口数量在下降,这两个数据是“人中和”啊。所以,现在内卷正走在“达峰”的路上,连“中和”的目标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内卷严重到什么程度(现在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内卷)(5)

故事分析:

内卷就是小镇上的水果店越开越多。老王,在2000年初的时候,在镇上比较好的位置,开了一家水果店。生意很不错。有心的老李,发现老王这个水果店蛮赚钱的,于是在附近找了家店面,也开了个水果店。隔壁的沈大姐,发现两家水果店,都挺赚钱的,

于是回家跟老公商量了几天,也找了家店面,开起了水果店。到了2005年,陆陆续续的钱大妈、赵小姐、陈先生、孙大爷,都开了水果店,一个小镇上又开了十几家水果店。但是小镇上就那么多的人口,吃水果的人却没有变。由于开水果店的人多起来了,

适合开水果店的店面,房租也就跟着上涨了;水果店多了,均摊下来的生意也随着变少了。慢慢地有些水果店就有点熬不住了。原本一个苹果进价是5块,平时要卖10块的。但是为了有生意,八块、九块也卖,于是你学我,我学你,最后卖到五块五一个了。

内卷严重到什么程度(现在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内卷)(6)

生意维持不下去了,到最后有些店连房租都不够了。本来小镇上开三家水果店的时候,大家都能挣到钱,每家一年还能挣十万;当小镇上开了20家水果店的时候,平均下来,一年也就刚刚够付个房租。这种过密化投入,单位产出越来越低的情况就是“内卷化”。

打个比方,一亩地两个人种,能产一千斤粮食,两个人正好够吃饱。结果又来了8个人,一起种这一亩地,地里还是产出一千斤粮食,但是十个人分的时候,大家就都吃不饱了。这种产量有限,投入过密,单位产出越来越低的现象,称之为“内卷化”。

故事分析:

我们拿美团骑手这样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看完之后就会觉得“内卷”这个高大上的概念也没啥了不起。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先将骑手送餐的过程简单化,不考虑路途远近等因素。话说平台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了单个订单完成时长的中间值。

内卷严重到什么程度(现在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内卷)(7)

假如这个中间值是10分钟,平台为了提高效益就做出新规定,订单完成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奖励10%,超过10分钟的则扣罚10%。这个规定一经出台,会有怎样的效果呢?广大骑手为了多赚钱少罚款,就会拼命地提高速度,你追我赶。

然后到月底的时候,平台再次统计分析就会发现,嚯,绝大部分骑手的时长都在10分钟以内。这说明什么?以前的标准太低了啊,大部分人犹有余力。于是平台果断下调考核标准,定为最新统计后得出的中间值,比如说8分钟。

骑手能怎么办,反对吗,信不信平台能分分钟说得你哑口无言?8分钟是中间值,一半的人都能达到,为什么你就不能?于是,骑手们就会发现,工作更累了,压力更大了,不得不闯红灯的时候更多了,可收入却并没有明显的增加。

因为始终会有一个中间值,始终会有一半的人是在中间值以下。这就是内卷!向内收缩,内部竞争导致的收益与付出远不成比例的现象。

内卷严重到什么程度(现在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内卷)(8)

内卷这个词,是有本来意义的。

不过网友们的爱好,你懂的,总喜欢把含义改一改。说太细致,我说不明白,大家听不懂;渐开线,这个大家都知道吧?过一个点,越往外转圈圈,图形越大;内卷,把渐开线倒过来,由外而内就是了。不过,网友嘴里的内卷不是说这个图形,

而是说,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一阵儿不如一阵儿。比方说,五个卖包子的凑到一条街上,成了包子一条街,引来顾客盈门,都发财。假如因为某个原因,顾客不来买了,五个老板,你买我的我买你的,看起来有生意,其实没钱赚,纯属内耗。

赔钱赚吆喝,落个买卖人罢了。赵老板卖给钱老板一百笼包子,钱老板卖给孙老板一百笼包子,孙老板卖给李老板一百笼包子,李老板卖给周老板一百笼包子,周老板卖给赵老板一百笼包子;看起来都生意兴隆,最终,这些包子也不过是臭大街了而已。

内卷严重到什么程度(现在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内卷)(9)

但是这营业额看起来很好看。最初的版本,不叫内卷。是两个教授打赌,谁能吃翔,就能赢得对方的五千万。最后俩人各吃一坨,创造了一个亿的经济活动。谁也没得到收益,也没损失成本。当然了,这是在没征收营业税的情况下。

但是,虽然俩教授没投入什么,但还是收获了翔的。而内卷,只能收获内耗。这就好比,梁山好汉们,需要下山找几个客商,替个天行个道啥的,才能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天天在家里凑一块开局掷骰子,只能赚个热闹罢了。

自我介绍:

英语时代,专注于教育相关资讯分享,非常感谢你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