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纪念父亲的文章,总感觉还有没写出来的地方,今天写写安葬父亲的经过吧,城市安葬亲人不像农村,过程相对简单一些,但却是记忆深刻,一辈子也忘不了。

上次写过一篇纪念父亲的文章,有朋友读后说我没有写完,今天写完作为补充。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1)

有些生活片段,总是在记忆深处

1、

正月初四,我们一家人在殡仪馆等着父亲的遗体火化,坐在休息厅里,看到灵台上摆放着父亲的灵牌和遗像,骨灰盒则放在休息厅中央的桌子上,内心不是滋味。

遗体很快就火化完了,有人过来通知我们去领取父亲的骨灰。

大弟捧起骨灰盒走在前面,小弟捧着父亲的遗像,我则手捧灵牌,家人一行到火化间去领取父亲的骨灰。

来到火化间,我感觉这里自己太熟悉了。

三年前我公公去世时虽然我只来过一次,但似乎感觉来过不止一次,不仅仅因为这里“特别的气味”,其实很清楚这里也终将是自己最终的“落脚之地”。

感慨人生真的是太短暂了。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2)

人生就是蜡台的高低,燃尽了也就彻底消失了

记得当年我们给公公敛骨灰的时候,是在最里面的那个台面,这次我父亲在第一个,进了火化间就看到“躺在那里的父亲”。

此时工作人员向我们核对父亲的姓名,看得出他相当敬业。

人体焚烧后,台面上呈现出来的是白色的人体骨灰架,真不敢相信那就是自己曾经活生生的父亲,人走了如今以这种方式“躺”在这里。

天堂人间两隔,老父亲再也感知不到我们了,再也不能发威他的“牛脾气”了,再也不会和我母亲天天吵架了。

家人聚在一起安静地看着操作台,工作人员从大弟手中接过骨灰盒,很轻柔地拿掉盒上的盖布,把它放到一边,之后打开盒子用布把里面擦拭干净。

之后工作人员转身向台面上的“老人”鞠了一躬。

接下来他就开始“工作”了。

他的动作看起来娴熟又专业,带着职业的特点,即每一个动作和言语都能看出来对逝者及家属的极大尊重。

他用切割骨灰的专用工具(一种切割板)把人体的头颅、上半身和下半身分三部分迅速切割开,然后分别压碎聚拢在一起,一连串的动作轻柔干脆。

收敛骨灰的时候,他用手指着焚烧后的一小块骨头样的东西说这是老人的假牙,他把它先放到一边。边敛他边告诉我们这是装的人体哪一部分:先装下半身,后上半身,最后才是头颅部分的骨灰,也没有忘记把那块假牙也放进盒子的一个角落。

每装一层骨灰,工作人员都会用手垫着专用的布压实,因为骨灰盒空间毕竟有限,最后他还会很清理一下台面,把骨灰的碎屑也都敛干净装进去,之后才合上盖子,铺上金银色交织的锦缎包裹好交给我们。

盒子上铺盖锦缎,寓意“铺金盖银”。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3)

人最终都会“落叶归根”

2、

我大弟把“灵幡”夹在腋下,从工作人员手里小心翼翼接过骨灰盒,捧在胸前,接骨灰盒时他的手有些微微颤抖。

我跟随弟弟们,手捧父亲的灵牌,一家人按顺序上了车,直奔墓地而去。

说起来也幸亏家人前天去买了墓地,才得以让父亲顺利安葬。现在的墓地也都在涨价,三年前安葬我公公时购买6万多,今年7万多了,不过听说我父亲的墓地选的位置不错,很方便祭奠,墓穴位置看上去也挺“敞亮”的。

给父亲送行的车辆三排座,大弟手捧骨灰坐在副驾驶的后座,我和小弟则分别捧着遗像和灵牌坐在第三排。

在车上,我感觉手里的灵牌沉甸甸的。灵牌上,镶嵌有父亲的一寸黑白照片,上面写着父亲的名字,其它的我没有细看。

手捧灵牌我就在想,老父亲会认为我是个孝女。在他患有轻微脑梗行走不便这十几年间,是我和老公在一直在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他,我觉得灵牌上的父亲看我的眼神是温和慈祥的、满意的。

这一路,我想了很多,想起当年我17岁下乡时父亲几次顶着烈阳、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去近40公里的学校看望我(我在那里当民办教师),1976年家里很穷,他只从军用书包里掏出一罐头瓶大酱炒鸡蛋,笑着说“你妈让我来看看你”。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4)

一些难忘的回忆,一直浮现在脑海里

想起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我们都不愿意起床,父亲总是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把炉子里的火生得很旺,屋子里暖和了我们才爬起来穿衣服。

想起因为自己上学早“不开窍”,三年级数学题总是不会曾被父亲大声训斥“小笨蛋”,之后我就暗下决心好好学习,这辈子一定要给自己争口气。

回想父亲这一生虽平平淡淡却为人正直善良,他是志愿军援朝老兵,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好党员却不是一个好父亲,他很少关心我们姐弟的饮食起居,记忆中是母亲关爱孩子最多。

父亲性格耿直,脾气大且不善言谈,这辈子没少得罪人,包括自己的家人。年轻时他脾气暴躁经常打我俩弟弟,大弟还好理解他不记仇,小弟就不同了,父子隔阂积怨太深。

他患上轻微脑梗行走不便这十几年间,说实话要不是我和老公在照顾他家里真没人管他,大弟在外地工作难得回来,比如他需要洗澡、住院照顾时小弟面也不露,都是我和老公在照顾,有时侄子也会帮忙。

这样的父亲,他虽然晚年糊涂了,把家产给了最不该给的人,甚至也没给我母亲留半点儿,但他依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养育之恩不能忘。

我一路想着一路泪水长流,说实话父亲很严厉但从未打过我,尤其在晚年他很依赖我。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5)

父亲生病后,我经常回家照顾他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6)

父亲患脑梗行走不便,我成为了他的“专职理发师”

3、

车从殡仪馆出发行驶了不到10分钟,墓地就到了。

下了车,我这才发现,墓地山上的风好大呀,初春的风特别硬,像一条鞭子,被“赶着走”,在山头上站不稳。

有人引路,我们来到了父亲的墓穴前。

这座山,叫龙凤山,名字很好听。

它三面环山,春夏秋三季郁郁葱葱的,只有冬天干冷萧杀。朝阳的山坡上到处都是墓地。这才多少年啊,这里就已经安葬了“一面坡”的人,看着有些密集的墓碑让人心生压抑、背后有些发凉。

父亲的墓穴离我公公的不算远,应该说是“邻居”吧。

因为父亲的墓穴购买的有些仓促,也因为过年等原因,安葬时墓碑还没来得及刻碑文,因此也没挂红布,墓碑上只用纸片白纸黑字写着父亲的名字。

殡葬礼仪公司的人按仪式开始安葬,捧一些新土撒入墓穴里,然后让大弟跪下来把父亲的骨灰盒放入其中,灵幡折断放入,再放入遗像和灵牌,把父亲生前常用的水杯、放大镜、手表等物品也都放了进去。

从墓穴外观看里面的空间似乎不大,其实里面是可以容纳两个骨灰盒位置的,墓地里有不少夫妻同墓,一方去世安葬时会留出另一半的位置,我父亲也是这样的。

看到眼前的一座座墓碑,你会突然觉得传宗接代的重要性。作为晚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给生养自己的父母养老和送终。

养老和送终一样不能少,这才是大孝之人,尽显传统之风。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7)

我们是行走在路上的人,责任都不轻

墓碑在封上之前,我们都跪下来向着父亲的墓穴磕三个头。

山上的风依旧,刮得昏天暗地的,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我感觉我的心也被风吹得很乱、很乱,天很冷,思维似乎也凝固在了一起。

磕头的时候,我最后凝望着父亲一眼,心里轻声地说“父亲,你在这里要慢慢适应环境,我和家人会常来看你的”。

这一瞬间,我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泪如泉涌。瞬间感觉跪着的腿也不听使唤了,家人都起身了,我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了,最后还是家人把我搀扶起来的。

大弟是家里最孝顺的孩子,小城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孝子。如今父亲的身后事也都是他操办的,给父亲买墓地的钱也是他自己出的,他说我们尽力了,不用出钱。

这一路,大弟的眼角一直都挂着泪,被风干了的眼水痕迹很明显。他的手,至始至终在微微颤抖。

从此我亲爱的父亲就在龙凤山安家长眠了。

我悄然在心里对父亲说,你在这里可不要发脾气哦,你要和“左邻右居”好好相处,不要惦记着家里和母亲……家有母亲和我们在,不会散的。

父亲,也许不久的以后,我也来这附近陪伴着你。

人死如灯灭,活着时一定要好好爱自己,好好爱家人。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8)

安静的墓地,先人长眠于此

最后发一组父亲生前的照片,作为深深的纪念。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9)

父亲佩戴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10)

父亲在写书法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11)

此时父亲患有轻微脑梗,行走不便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12)

父亲每天都看报,关心国家大事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13)

父亲一生都在学习,晚年用放大镜看书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14)

后来只能推着轮椅在家里行走

老人过世出殡前灵牌(安葬父亲的那天)(15)

社区工作人员看望慰问父亲,他很感激

(感恩父亲,记录生活,留作纪念),文章原创,谢绝抄袭

纪念文章写得比较长,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我文章的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