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意见(首次教育部否定)(1)

教育部否定“强制灌输和反复说教”

刚刚得到的消息,12月7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和“反复说教”进行了否定。

在回答下一步的思政工作计划时,魏士强说,下一步工作用四句话来概括:

第一,要精准对接需求。

第二,要深化优质供给。

第三,要完善落实机制。

第四,要转变教育方式。

魏士强重点强调了第四点“转变教育方式”。他说,“短时间内强制灌输和持续重复说教等方式,已不适合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

教师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意见(首次教育部否定)(2)

“强制灌输和反复说教”曾长期用于学生工作

一直以来,针对学生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老师们普遍采用“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曾经在短期内起过一定作用。

但是,长远来看,“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存在更大弊端,一方面效果越来越差,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长期健康成长不利。

魏士强用了一个比喻来进一步否定“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他说:

由此可见,“灌输式”和“说教式”教育方式的弊端非常明显。再加上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学生的学情不一样了,如果继续用老一套的传统说教方式,是不会管用的。

教师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意见(首次教育部否定)(3)

未来教育方式:“以德育德、平等对话”

这次教育部出面否定“强制灌输”和“反复说教”的教育方式,具有强烈的指向性。今后的学生工作,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方式。

那么,今后教师的学生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究竟该怎么做呢?教育部为此给出了三个指导意见:

第一,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情境式、互动式教育;

第二,要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比如用体现时代性的语言;

第三,要营造他们易于接受的氛围,比如平等对话、互动参与。

教育部还特别提到,未来将会进一步提高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要求,教师完成学生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是“以德育德,平等对话”。

所谓“以德育德”,就是指教师要先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能力,以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来教育、影响学生。

所谓“平等对话”,就是教师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开展德育和思政工作时,要放低姿态,营造学生易于接受的氛围,潜移默化的点化学生。

教师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意见(首次教育部否定)(4)

教师的学生工作将迎来“新挑战”

这次教育部关于学生思政工作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对新时代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另一方面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要求更加严格。

在这种背景下,改变“强制灌输和反复说教”的传统教育方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以德育德”和“平等对话”将成为教育方式的新变革!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不喜欢的东西就大胆抛弃吧,强制灌输和反复说教方式的确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学生根本“不吃那一套”。

但是,教育方式的变革,也给教师们带来了新挑战。如果再不改变教育方式,不但可能会被时代所淘汰,不被学生接受,甚至还可能违反师德师风,被纪律处分!

教师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意见(首次教育部否定)(5)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