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第一首诗(毛泽东的第一首诗)(1)

每每提到毛泽东的第一首诗,人们更多想到的是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咏蛙》,诗中一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更是广为流传。

16岁作《咏蛙》应为《沁园春·雪》的先声

《咏蛙》:1910年16岁的毛泽东创作于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原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有专家推测,此作应为《沁园春·雪》之先声。

毛泽东从8岁起进私塾读书,读的是“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他后来说他在私塾里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他收获最大、享受最多的是读旧小说,特别是那些“造反的故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13岁时,为父亲所迫,毛泽东辍学回家帮父亲干农活。毛泽东非常渴望继续他的学业,在这个问题上,他与父亲的争吵,并在1910年达到了顶点。父亲打算让毛泽东到湘潭县城的一家米店当学徒,但毛泽东却渴望到一所新式学堂读书,父亲对他的想法置之一笑,这深深刺伤了毛泽东。在湘潭当了半年学徒之后,毛泽东背着父亲从亲戚朋友处东筹西借,为继续求学作好了准备。就这样,毛泽东从偏僻的韶山来到地处繁华闹市的新式学校东山小学,环境的强烈反差给毛泽东以巨大的心理冲击。同学中大多是富家阔少,衣着讲究,举止文雅。而毛泽东通常是身着破旧的短衣和裤子,而且他来自外乡,年龄也比其它同学大6岁。这个“新来的乡巴佬”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嘲笑和敌视。但这种自卑不但没有使他沮丧,却更加激发了他宏伟的抱负和奋发向上的勇气。

了解了少年毛泽东的这一番曲折经历,再来看《咏蛙》这首七言绝句,其蕴涵的丰富情思也就十分清楚了。可以说它是少年毛泽东英雄情怀的绝妙写照。东山学堂背山面水,院内小河环绕,草木青葱,蛙声不绝,素来热爱山水的毛泽东不能不为之怦然心动,他托物言志,把自己立志成为英雄豪杰的远大抱负寄托在小小的青蛙身上,为我们留下了这首理趣兼备、生动传神的咏志诗。

八岁的毛泽东曾作《儿歌》

但是,《咏蛙》到底是不是毛泽东的第一首诗呢?其实这还不是第一首。毛泽东在少儿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诗词天赋,据史料记载,毛泽东最早的诗词创作于他八岁那年的春节。

据《毛泽东诗词书法赏析》介绍,1902年春节,八岁的毛泽东随母亲去外婆家拜年,看到玩狮子的热闹场面,便脱口而出,创作出了人生第一首诗词:

儿歌

(1902——八岁春节于外婆家看舞狮)

狮子眼鼓鼓,

擦菜子煮豆腐。

酒放热气烧,

肉放烂些煮。

毛泽东的这首“诗”,最早见于陈晋著的《毛泽东与文艺传统》,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3月版。

1902年春节,八岁的毛泽东来到外婆家拜年。当地民间流行一种闹春的“狮子灯表演”,其“狮子”的双眼常做成鼓鼓的形状,寓意神圣、威严,民间多用以驱邪、纳吉、迎新。

当日,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一群耍狮子的队伍进村来了。毛泽东兴高采烈地跟随大人去看耍狮。按照当地习俗,狮子耍到谁的身边,谁就要赞几句吉利话以讨个口彩。那些吉利话通常都是整齐押韵而富有诗意的顺口溜。当狮子活蹦乱跳地耍到毛泽东身边时,小小年纪的他灵机一动,脱口而出: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热气烧,肉放烂些煮。

这首有趣的创作,从一个儿童的视角,生动地描写了狮子的可爱形象和烧酒煮肉的热闹农村气氛,朴素的语言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也显露出了少年毛泽东非凡的诗词天赋。到目前为止,这是史料记载的毛泽东最早的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