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或许‬会‬有些‬类似的童年经历,全家人‬坐在汽油和浑浊呼吸气味夹杂的长途大巴上,在山间或旷野,经历至少四五个小时的颠簸,路上‬可以‬吐得‬一塌糊涂‬后‬,终于到达一处荒凉的贫瘠的故土。

致记忆中的故乡(记忆里的故乡)(1)

回家的蜿蜒小路

之后‬,你‬的父母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前方匆匆赶路,你跟在身后,脚踩‬泥泞‬的‬土路‬,深一脚浅一脚‬走到‬双腿‬酸疼‬,不住地询问,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回答‬永远‬都是‬:快了‬快了‬……

最后,到达‬目的地‬时‬,面对简陋的土坯房和灰头土脸的老家亲戚,你的‬内心深处是‬奔溃的‬,是‬抗拒这趟回乡之旅的。

致记忆中的故乡(记忆里的故乡)(2)

鄂西北大山里的老家山坳

但两天后,当你跟‬那些‬泥猴‬一样的‬孩子‬混熟‬,开始‬跟着‬他们‬满山‬奔跑‬,上山捉鸟下河摸鱼;在‬堂‬屋里‬就能‬看到‬母鸡‬下蛋‬,伸手‬就能‬摸到‬热乎乎、‬新‬鲜‬出炉的‬鸡蛋‬时‬,你最初‬的‬烦恼已经‬烟消云散‬,开始沉醉在这种新奇好玩‬的‬环境‬中‬。

致记忆中的故乡(记忆里的故乡)(3)

一分钟前母鸡下的蛋

后来,你读书越来越忙,离家越来越远,那个灰蒙蒙的故乡,逐渐在记忆里褪色,成为一张久远记忆的照片。

直到你成年后,父母老去,你可能会有回到祖籍所在的故乡,参加最后一位祖辈隆重的葬礼,亲缘与故土渗透于你城市外表内层的联结,再次被提醒……

致记忆中的故乡(记忆里的故乡)(4)

山里的冬夜都是火盆取暖

《谁在敲门》这本小说,在你有过以上类似经历后再去看,会有格外不同的感受。

这本书里的大部分场景,跟我们的都市生活,看上去有很遥远的距离,只有故乡的父母,为远在他乡的子女买房的细节;还有县城里烂尾的高档楼盘等等,暗示出这是与都市生活平行的另一种生活状态。

致记忆中的故乡(记忆里的故乡)(5)

属于我们在故乡亲人,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已很难沟通的那批亲人的生活状态。也‬是我们在社会的洪流里,与世界鸿泥雪爪的交集。

小说里的人,似乎跟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庞大的家族枝叶繁茂,亲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成器的子女和守巢的孩子,各有各的辛苦,各有各的不易。

于老人而言,晚年并不会太有尊严,喜欢的孩子多几分偏心,不爱的孩子眼不见为净,不联系也没关系。

不管成年子女之间经济差异多大,社会地位差异多大,有父母在,家族的纽带就是牵扯不断,总归要互相牵绊的。

父母不在了,年岁愈久,这样的亲缘关系就愈发淡了。从葬礼开始的那天,一个情感关系的结束就开始了。甚至是,昔日的一碗水没有端平,都成为了争端的起点,成为日后算账的理由。

小说的后半程,把人性的复杂写的入木三分,亲人之间的心理不平衡的落差,成为了搞倒对方的原因,一个家族起落沉浮,此消彼长。

在时代浪潮中,农村家庭的变迁就这样被真实记录。看上去那么远,其实就在当下正在发生。三星推荐这本当代农村故事的史诗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