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重视友情,有许多歌颂友情的故事流传至今,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钟子期和俞伯牙,有为对方牺牲生命的羊角哀和左伯桃,还有友情深厚无私奉献的管夷吾和叔牙。这些人的事迹,体现了朋友之间的彼此信任和深厚感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后人所津津乐道。除了以上三个故事之外,还有无数的关于古人重视友情的故事,但是论知名度和流传度是比不上以上三个故事的。但是,我们仔细品读以上三个故事,是否会发现一些奇怪的地方呢?

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中,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子期能听出伯牙琴声中表达的境界,使得伯牙感到被欣赏,而在子期去世后,伯牙悲愤摔琴,终生不再演奏,表达了他对失去子期的难过心情。

鲍叔牙与管仲是怎么样结交的(管仲鲍叔牙感情深厚互相辅佐)(1)

钟子期和俞伯牙

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故事中,左伯桃为了让羊角哀在风雪中活命,宁可冻死,也要将衣服让给羊角哀,而当羊角哀受到楚王器重后,在梦中听说左伯桃被荆轲所欺,立即自刎去阴间帮助左伯桃,可谓感天动地

可是在管鲍之交的故事中,我们只是一遍遍了解到叔牙是怎么帮助管夷吾的,将买卖分红格外多分给管夷吾,为管夷吾临阵脱逃开脱,为死刑的管夷吾求情,甚至将高官厚禄让给管夷吾自己屈居人下,至于管夷吾,只是留下了一句"生我者父母,知道我的人是鲍叔牙"仅此而已。

那么,比起前两组朋友的友情,这份友情真的对等吗?管夷吾为叔牙做过什么呢?笔者认为,管夷吾为两者的友情所做的事情,其实一点不比叔牙少,只是历史记载中对于管夷吾的记载更多是在他执政方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史料,寻找其中的蛛丝马迹。

鲍叔牙与管仲是怎么样结交的(管仲鲍叔牙感情深厚互相辅佐)(2)

羊角哀和左伯桃

管夷吾劝叔牙辅助公子小白

管夷吾和叔牙的故事中,有很多成语出自此处,除了管鲍之交外,还有一个成语是各为其主,讲的是这对好朋友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事情。齐襄公即位后,荒淫无道,随意诛杀,人人自危。公子纠由管夷吾、召忽二人辅佐逃往鲁国;公子小白则由叔牙辅佐逃往莒国。

后来齐国内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想争得齐国国君之位,即刻启程回国,但是公子小白在路上被管夷吾一箭射中,但是幸运的是公子小白的铜衣钩挡住了这一箭,公子小白于是诈死,趁机赶回齐国夺取国君之位,是为齐桓公,而公子纠被公子小白率齐国大军击败。此战之后,叔牙因为辅佐齐桓公有功,而荣登高位,管夷吾则成为败军之臣被鲁国囚禁。

从管夷吾之后成为齐国相国后的一系列表现来看,管夷吾是很有政治能力的,也是很有政治头脑的,那么他为什么在公子纠失败后成为落魄的阶下囚呢?其实,管夷吾早早就考虑到了这一步,无论二位公子谁胜出,他都会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叔牙之所以选择辅佐公子小白,正是管夷吾提出的。据《管子·匡君大匡》中记载:

"齐僖公生公子诸儿、公子纠、公子小白。使鲍叔傅小白,…… 鲍叔许诺。乃出奉令,邀傅小白。鲍叔谓管仲曰:'何行?'管仲曰:'为人臣者,不尽力于君则不亲信,不亲信则言不听,言不听则社稷不定。大事君者无二心。'鲍叔许诺。"

由此可以看出,管夷吾已经看出公子纠并没有绝对的胜算,不管他那一箭射中与否,都不足以保证公子纠一定能上位,而公子小白呢,从他回到齐国后一呼百应的表现来看,也证明他不是池中物,或者管夷吾更看好公子小白,但是他却将公子小白留给了叔牙。

鲍叔牙与管仲是怎么样结交的(管仲鲍叔牙感情深厚互相辅佐)(3)

齐桓公像

虽然管夷吾早年因为生活窘迫或多或少占了叔牙的便宜,但是并不是因为他是小人,而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志向而不得已为之,叔牙也是早早看出了这一点,才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管夷吾。管夷吾对叔牙的回报,就是无比的信任,他将自己的从政理想同时寄托在二人的身上,因为他知道,凭借他们的友谊,不管哪一方胜出,另一方都会用生命保全二人,假设当时取得国君之位的是公子纠,他也一样会将失败的叔牙救出来并委以重任。虽然这种说法只是猜测,但并不是无凭无据,因为管夷吾从任国相后,到临终前,也时刻关心着叔牙。

管夷吾和叔牙共同治国多年

当齐桓公成功上位后,叔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恳求齐桓公原谅管夷吾并且将管夷吾从鲁国的监狱中救回,并且希望齐桓公任管夷吾为相。齐桓公听了都快气乐了,他说:管夷吾他拿箭射我,想取我性命,我都想剥他的皮吃他的肉了,但看在老师的面子上我才饶了他的死罪,又怎么能任用他为相呢?

鲍叔牙与管仲是怎么样结交的(管仲鲍叔牙感情深厚互相辅佐)(4)

管鲍之交

但是叔牙仍然坚持推举管夷吾,据《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

"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在叔牙的坚持下,齐桓公终于同意了,他和管夷吾面谈后,越发觉得管夷吾是奇才,于是放心的把齐国的国事交给管夷吾打理,管夷吾也不负众望,使得齐国的国力达到空前强大的高度。而叔牙,在管夷吾任国相后,心甘情愿地退居人后,做了大谏。和管夷吾一起治理齐国。

在举荐管夷吾这件事上,叔牙的做法堪称伟大,但是管夷吾,他之后的所作所为也可圈可点。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及其重视名节,管夷吾辅佐公子纠失败,可谓屈辱;而后被下狱,也是屈辱。在他成为国相之后,纵使他治国有方,征战告捷,也只会积累之后的名声。若想洗刷之前的屈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杀掉当时使他败北的叔牙。这个方法合情合理,后世也不乏这种狡兔死走狗烹的先例。

但是管夷吾和叔牙共同治理齐国多年,管夷吾作为政治家,大兴改革,富国强兵,使得齐国成为霸主,而叔牙的特点是知人善用,他考察官吏当中表现好的人,委派晏子考察非官吏和种田者当中表现好的人,委派高子考察工匠和商人当中表现好的人,委派国子管理讼狱,隰朋管理东方各国的事务,宾胥无管理西方各国的事务,弗郑管理住宅。二人配合相得益彰。

鲍叔牙与管仲是怎么样结交的(管仲鲍叔牙感情深厚互相辅佐)(5)

管仲像

可以看出,管夷吾纵使身居高位,也没有伤害叔牙从而洗刷自己屈辱的想法,也说明了管夷吾及其重视自己和叔牙的友情。不仅自己爱惜叔牙,他还想方设法阻止其他的人伤害叔牙,这一点从他临终前就可以看出端倪。

管夷吾阻止叔牙任齐国国相

齐桓公四十一年,管夷吾将死,齐桓公想要将相国位传给叔牙,于是去征求管夷吾的意见,据《庄子·杂篇·徐无鬼》中记载: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 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叔牙。'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 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 "

千万不要以为管夷吾不让叔牙为相是嫉妒或者私心作怪,恰恰相反,管夷吾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去保护叔牙。齐桓公这个人吧,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听话,年轻的时候他听出叔牙的话,挖掘了管夷吾,中年的时候听从管夷吾的话,成就了霸业,但是晚年听信小人的话,导致晚景凄凉。管夷吾知道叔牙的性格正直,善于挖掘人才,但是在政治场上容易得罪小人,被人陷害,于是他阻止叔牙出任国相,这也保护了叔牙不会被小人所伤,而齐桓公念及叔牙的功绩也不会伤害他。

鲍叔牙与管仲是怎么样结交的(管仲鲍叔牙感情深厚互相辅佐)(6)

鲍叔牙像

如果不了解这段内情,很多人都认为管夷吾是一个不念旧情的人,觉得他对不起叔牙,比如司马迁也在《史记》中说"天下人不多管夷吾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意思是说天下人不称赞管夷吾之贤,反而称赞叔牙能知人。说明了管夷吾对得起叔牙的识人之能,从而也让叔牙天下闻名。而且因为叔牙没有担任国相,从而没有得罪小人,在他死后,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而且管夷吾临死前,让齐桓公远离易牙、开方、竖刁三人,就是因为他认为这三个人是小人,有可能损害到叔牙。但是齐桓公这次却没有听从管夷吾的话,继续宠爱这三人,导致叔牙郁郁而终。不过不可否认,管夷吾在临时之前,其实也是极其重视两人的友情,希望在自己死后继续保护叔牙。

鲍叔牙与管仲是怎么样结交的(管仲鲍叔牙感情深厚互相辅佐)(7)

管仲墓

结语

管鲍之交这个故事,是前人们总结归纳出来的,意在让后人们学会交友,重视友情,但是这个故事并不只是叔牙资助管夷吾,举荐管夷吾这么简单,管夷吾对于叔牙的回馈也不只是一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叔牙也"这么简单,他也用自己的一切能力,在生前和身后都努力保全和照顾着叔牙。

叔牙是一个好人,管夷吾是一个能人,在管夷吾势弱时,叔牙不计回报的帮助他,原因就是他把管夷吾当成朋友,希望他能达成自己的政治抱负,哪怕损害自身利益也在所不辞。而当管夷吾如愿以偿登上春秋争霸的舞台,建功立业,创造辉煌,此时的他早已凌驾于叔牙之上,但是他也没有因此而忘本,仍然和年轻时候一样视叔牙为挚友。二者相辅相成,铸就佳话,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管子》

2《史记》

3《庄子》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