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饼充饥,是中国汉语中使用率较高的一个成语,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说的是:

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渴望选拔贤能治理国家。当时他有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有一次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便请卢毓推荐,并且告诉他,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

从曹睿的这句话,后来就引申出成语:"画饼充饥",历代多有著名文人引用这一典故,如苏东坡的《二王书跋》:“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画个饼来充饥饱腹,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用来欺骗别人。

但在特定的环境下,“画饼”似乎也有正面作用,可以成为一种效应,发挥出抵御饥饿的能量。

画饼充饥是否属于条件反射(画饼效应画饼能否充饥)(1)

"画饼充饥"和另一句成语"望梅止渴",含义相近,更为奇巧的是,"望梅止渴"的典故,出自曹睿的爷爷曹操。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辛苦不堪,时值盛夏,天热地旱,兵士们一个个口渴难耐,且方圆数十里都如同沙漠,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没有水源。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士兵们渐渐支持不住了,一个个东倒西歪,看上去很难再走多远了。

这时,困苦的环境再次激发出曹操的智慧,他果断地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津液,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终于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激发出士兵们生命的潜能,克服了干渴缺水的困难。

由此可见,人们在遇到逆境时,不要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以足够的精神力量,来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画饼充饥是否属于条件反射(画饼效应画饼能否充饥)(2)

李红在英国著名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年薪接近百万。

他的同学吴龙国,回国到一个中等城市创业,主要是办一个为企业提供全面服务的网站,他邀请李红加盟他的事业,遭李红婉拒。

龙国先生穷追不舍,他说,人类很快要进入网络时代,而互联网行业,中国必将走到世界的前列,我的企业搭上了这趟顺风车,五年内争取在创业板上市。

龙国还不断给她传递当地政府支持和企业快速发展、客户盈门的信息。

后来,龙国直接飞到英国,当面给李红开出条件:10%的股份,五年后公司上市后你就是亿万富翁,英国的这点年薪,算什么?

这就是“画饼”,龙国的“饼”画得差不多的时候,李红就动心了,回国加盟了龙国的团队。

画饼充饥是否属于条件反射(画饼效应画饼能否充饥)(3)

在特定的环境下,“画饼”为何也能够“充饥”,“望梅”也能“止渴”?

人们在看到“画饼”,获悉前方有“梅林”的消息后,心理通过积极的联想与幻想,“信以为真”甚至不知觉地加以渲染、夸大,给生理以强大的刺激,焕发出生命的能量。

在这个地球上,因为现实生活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画饼”,有更多的人以此“充饥”。

以我个人的所见所闻,现在有不少的创业企业或小型企业,老板们必须的功课是,给合作伙伴和下属“画饼”。

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即在自己的心里为自己“画饼”,特别在困难的时候,有时会望着一片“梅林”,跋涉过艰难困苦的岁月。

画饼充饥是否属于条件反射(画饼效应画饼能否充饥)(4)

心理暗示,具有“自证预言”效应。就是如果特别关注某些事情,这种观念、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行为,结果心中想的事情真的发生。

一切皆有可能,所以,不妨“画饼”,不妨“望梅”。

作者,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文史馆研究员,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诗文近千首(篇)。

文学之外,喜爱心理学、新媒体写作,感谢您的点赞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