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4日是中国的除夕之夜,无数中国人民在家中与亲人团聚,期待着第二天新年的到来。而在钓鱼台的国宴厅内,国家领导人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欢聚一堂。对于参与这场国宴的华国锋而言,这场新年之际的晚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参与国宴。

在宴会举行期间,一道十分特殊的菜品摆在了华国锋的面前。看到这道菜品的华国锋顿时感动不已。那么,让华国锋为之触动的这一道神秘菜品,究竟是什么?今天,本期节目带您了解华国锋波澜壮阔的一生。

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1)

(华国锋在国宴上)

从苏铸到华国锋

华国锋,原名苏铸。他的命运,似乎天生与我党联系在了一起:1921年2月16日,苏铸出身在山西省山西省交城县南关街的一户商人家庭。同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在苏铸7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作为家中的四子的他被送往城县南关小学读书。14岁时,他被族人寄托“继承家业”的厚望,前往交城县商业职业学校学习做生意。不过,生活在那个动荡年代的苏铸并未对祖辈从事的商业产生兴趣,而是对广大的穷苦农民和工人抱有深切的同情。

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2)

(华国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苏家此前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而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苏铸,在1938年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参加家乡的“牺牲同盟”抗日游击队。因立志抗日报国,苏铸将自己的名字取“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之意,改名为“华国锋”。1938年10月,在共产党员李伯林的介绍下,华国锋正式加入了党组织,成为革命队伍的一员。这一年,华国锋年仅17岁。

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3)

(华国锋)

尽管抗日救亡的烽火在那时燃遍了华夏大地,但在大后方革命根据地同样需要华国锋这样的有志青年。因为自幼接受过商业教育,华国锋在1939年便被派往

抗日根据地晋绥边区第八专区,在在汾阳的峪道河、开恒庄、鳖坡一带的大后方地区开展抗日游击工作。1940年初,华国锋担任在交城县工、农、青、妇、武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随后任中共交城县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主持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工作。194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华国锋担任了中共阳曲县委书记、县武装大队政委等各项职务,多次组织革命根据地人员向日军展开进攻,为抗战胜利后古交、太原等地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的华国锋,本想回归平静的生活。然而1946年6月26日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却让他不得不再次承担起指导革命根据地工作的重要使命。1948年冬,全国各地已陆续展开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攻,华国锋与华北地区的其他5万余名干部也接到中央命令,到南方接收刚刚迎来解放的城乡。1949年1月,华国锋担任晋中第一地区委员会宣传部长,并在同年与自己的挚爱:韩芝俊结婚。

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4)

(青年华国锋)

1949年8月2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华国锋迎来了一张新的委任状,而这份新职务,将深刻影响他后半生的命运:他被调往的地方是湖南湘阴县,临近毛主席的故乡。

毛主席的“父母官”,人民的好公仆

在华国锋于湖南湘阴县就任的2年后,华国锋又被调往湖南湘潭任县,担任县委书记一职——这里也是毛主席的故乡。在到任湘潭后,华国锋致力于修筑公路,兴修水利,改善当地交通和农业发展条件,并取得了一定的政绩。1952年8月,华国锋升任湘潭地委副书记兼任专署专员,着实建立韶山农村互助组,组织当地开展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同年11月,华国锋担任湘潭地委书记一职,主持湘潭当地各项工作。

1955年6月,视察全国工作的毛主席抵达湖南,经过自己的故乡:湘潭,华国锋因此有机会目睹毛主席的真容。在询问华国锋湘潭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时,毛主席发现这名年轻人竟然能够在没有稿子的情况下对答如流,身上衣着也十分朴素,于是便对华国锋产生了好感。

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5)

(华国锋等人与毛主席)

1955年10月,中央召开了一次各省市区党委书记和地委书记参加的会议,主要商议推广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事。对此早有准备的华国锋,撰写《充分研究农村各阶层的动态》、《在合作化运动中必须坚决依靠贫农》等文章,在会上与人分享湘潭当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推广经验,受到了毛主席的格外赏识。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不禁激动地握住华国锋的双手,说道:“你就是我的父母官啊!”

1958年华国锋开始担任湖南省副省长,在此期间,华国锋依然保持了“下乡蹲点”的习惯,与村民一起在田间地头进行考察,兴修水利。1964年7月1日,华国锋在韶山主持毛主席陈列馆的建设,并在当年国庆节之际正式建成。1965年,华国锋主持韶山灌区工程,并且致力于发展湖南地区的煤炭、钢铁等基础工业,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建设。在此期间,华国锋还努力提拔了一名在杂交水稻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他的名字叫做袁隆平。

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6)

(华国锋与众人在乡间进行考察)

华国锋在任期间的种种政绩,都被毛主席看在了眼里。1970年12月18日,毛主席的外国友人,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对毛主席进行采访时,毛主席在斯诺面前这样称赞华国锋:“湖南省从革命到现在走出来的,就这几个人了,其中有一个人叫做华国锋,也是湖南省中的老班底。”毛主席对华国锋的称赞,引发了斯诺的重视。同年,美国《生活》杂志第一次出现了华国锋的名字。但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未来这个名字将走向世界的舞台。

1971年,在基层历经磨砺的华国锋被调往北京,担任务院业务组任副组长一职,协助周恩来总理的工作。1971年3月3日,华国锋主持全国棉、油、糖会议,强调“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十六字农业方针,受到了周总理的肯定。在周总理的指示下,华国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走访了全国六省17个县18个公社19个大队,视察各地的农业生产工作。后因操劳过度,在7月底因为急性阑尾炎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进行了一次小手术。

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7)

(右二为华国锋)

华国锋沉稳、踏实的办事风格,让毛主席对他格外信赖。晚年的毛主席,因身体缘故,有时无法正常说话,就用写纸条的方式,来让华国锋把事情办好。毛主席不止一次对身旁的工作人员说过:“让华国锋办事,自己放心。”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大地震,华国锋亲临灾难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同年9月9日,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因病逝世,华国锋因此悲痛万分。在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在一段时间内主持了国家的大小事务工作,随着国家发展的日益平稳,华国锋也因此逐渐萌生了退休的念头。

最后的国宴,一道菜让华国锋感动不已

1981年2月4日,临近退休的华国锋参加了他工作中的最后一次国宴。在1981年的除夕夜这一天,钓鱼台国宴厅的后厨们得知了华国锋即将辞去所有职务,准备退休的消息,于是特地向华国锋身边的工作人员打听,华国锋究竟喜欢吃什么菜。而华国锋身边工作人员的回答,却让厨师们感到十分意外:那就是没有蛋黄的煎蛋。

在国宴举行之际,一道没有蛋黄的煎蛋被摆在了华国锋的桌前,看着这道眼前倍感突兀的“煎蛋”,华国锋顿时觉得感动不已。这道煎蛋不仅体现了工作人员对他的尊敬,也能从中感受到人民对他长年工作政绩的肯定。在此次国宴结束后,华国锋特地走访后厨,与国宴的厨师们一一握手,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谢。

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8)

(华国锋)

1981年6月,辞去所有国家职务的华国锋从此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与其他领导人不同的是,华国锋在退休后的生活十分低调,他深居简出,只有在两个特殊的时间会破例走出家门:一天是毛主席的生日,另一天则是毛主席的忌日。在每年9月9日的这一天,华国锋都会亲自拜访由他一手主持修建的毛主席纪念堂,并且要求自己的亲属,跟着自己“向伟大领袖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的口号,对毛主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生活归于平静后,华国锋将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了种葡萄上。或许是因为长期从事乡村工作的缘故,华国锋一直对种葡萄情有独钟,在他生活的院子里,种满了他亲手栽下的葡萄藤。为了养活好这些葡萄,华国锋不惜多次屈尊向身边的农业科研工作者请教。每当葡萄成熟的时候,华国锋又会将这些葡萄一一摘下,让亲属们送给在军队内工作的人们,来向他们表示慰问。此外,晚年的华国锋还十分喜欢看电视节目:他喜欢看的一个电视节目是报道国家大事的《新闻联播》,而另一个他喜欢的节目则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那就是日本的动画片《铁臂阿童木》。

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华国锋最后一次参与国宴)(9)

(华国锋)

2007年12月,华国锋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他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可即便如此,他也依然想要前往毛主席纪念馆来缅怀毛主席,华国锋的家人以身体缘故对他进行劝阻。听到家人的劝说后,华国锋难过地说:“这是我最后一次见毛主席了,难道你们也不让我去吗?”最终,在华国锋的坚持下,家人们搀扶着他,在毛主席诞辰之际抵达了他相守近30年的毛主席纪念堂。

2008年华国锋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8月20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7岁。在华国锋的要求下,他的遗体葬入了山西省交城县卦山与自己的母亲团聚。华国锋的一生,是为国家奉献的一生,更是人民服务的一生。倘若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来对这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进行评价的话,那么这条名言或许再恰当不过:“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