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赵英杰 记者 张允铎)又是一年冬至日,愿美好如期而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传统节日气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传统习俗,西安市灞桥区东城三小开展了“情暖冬至日”主题活动。

西安市新城区小学啥时开会(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三小学举办冬至主题活动)(1)

西安市新城区小学啥时开会(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三小学举办冬至主题活动)(2)

西安市新城区小学啥时开会(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三小学举办冬至主题活动)(3)

同学们用一张张精美的主题绘画、手抄报和书法作品,传递着冬至的温暖。

冬至饺子我来包

西安市新城区小学啥时开会(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三小学举办冬至主题活动)(4)

西安市新城区小学啥时开会(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三小学举办冬至主题活动)(5)

西安市新城区小学啥时开会(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三小学举办冬至主题活动)(6)

同学们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并品尝自己亲手包的饺子,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满满的成就感。

距离2022结束还剩下10天,冬至,不仅是最早被确立的节气,最古老的节气,也曾经是最隆重的节日,甚至“冬至大如年”。对于冬至节的规格,各个朝代、各个地区说法各有不同。唐宋时期,公共假期多与节气相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各放假一天,夏至放假三天。而冬至的节日氛围最浓厚,放假七天(过年也是七天),也算是一个“黄金周”了。但总体而言,冬至节,往往是南方热闹,北方冷清。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冬至来临之际,东城三小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节生动有趣的生活课。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

冬至的来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每年12月21日至23日左右,当太阳黄经达到270度的时候,也正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最早可追溯至周朝,周公用土圭测景的方法,选取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年开始的日子,周历中的正月即夏历中的十一月,汉代时,汉武帝采用夏历,将正月和冬至分开,从此开始专门过冬至节,并一直延续至今。

南方的冬至风俗

冬至一般寓意着吉祥和团圆,在南方,冬至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热气腾腾又甜蜜的汤圆,吃了这碗汤圆,就代表着又长大了一岁。除了汤圆,还有部分地区有吃牛肉和羊肉的习俗,加上一些驱寒的药材一起炖煮,吃完之后可以加强身体素质,抵御冬天的寒冷。南方还有冬至祭祖的习俗,从冬至节这天开始,在外的游子会陆陆续续回到故乡,准备一些吃食和祭品祭祖,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和缅怀的感情。而东南沿海地区,有冬至祈福的习俗,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北方的冬至风俗

北方人过冬至,必不可少的就是饺子。每到这一天,不论贫穷还是富裕,家家户户必备的节日饭就是好吃又有寓意的饺子。传说中饺子是东汉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他为了救治饥寒交迫的老百姓,用药材、牛肉和面皮熬煮而成的“祛寒娇耳汤”,就是饺子的原型。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除了缅怀先人,也有御寒解冻的含义。除了饺子,馄饨也是北方人冬至的传统食物,馄饨最开始是用来祭祀,拜祭完才可以食用。有古人认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破阴释阳,支助天地间阳气生长。

数九

民间冬至日开始数九,每一时段为9天,并依次定名为头九、二九、三九……九九,共81天,俗称“冬九九”,表示“数九寒天”中各时段气候由凉到寒,再由寒到暖的变化情况。

文化需要传承,情怀需要塑造。此次冬至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这个传统的节气感受到家的温暖,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也对传统节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树立文化自信,夯实了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编辑:程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