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濒渤海,北临承德,东与辽宁省接壤,西与京津唐相邻,此处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部位、又是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接地带。这里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设为皇城,但是却带着压抑不住的一股皇者之气。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1)

这股气,还不只是来自随便的一个皇帝,而是那位统一六国的“始皇帝”。这个地方,便是如今的秦皇岛市。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2)

从春秋战国开始,关于神仙的学说由西方向东方迁移,燕齐滨海之地渐渐成为方士文化的中心。这与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濒临渤海之地,波涛拍岸,景色壮观,常有海市蜃楼出现。《史记·封禅书》说:“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3)

在秦始皇之前,已有沿海地区的各国君主,纷纷从此径入海,寻求海岛上的神仙世界,好向仙人求个长生不死之药。好不容易成就了统一霸业的秦始皇,当然更想永生永世地过皇帝的好日子。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5年东巡碣石——秦皇岛,并在此拜海,先后派卢生、侯公、韩终等两批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4)

另有一派考证,称沿海一带原有一原始氏族,曰嬴族。“秦之先为嬴姓”,三神山中亦有瀛州,秦始皇便认为,嬴族就居住在瀛州,自己是嬴族之后,所以派人去瀛州,也是为了寻找先人的足迹。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5)

秦皇岛古属碣石地域,没错,就是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那个碣石。碣石大致的区域,就是在今天的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北戴河区金山嘴、鸽子窝,海港区东山“求仙入海处”和辽宁省绥中县姜女坟一带。

近年来,这些地区也陆续发现了秦汉行宫遗址。今天秦皇岛市为主体的地区,可以称之为“碣石地域”。只要到了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说你已经有了“东临碣石”的经历了。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6)

秦皇岛之名的起源地是现今的海港区东山,这是一座由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剥蚀性残山,海拔不过20余米,方圆不足平方公里。今天与陆地连在一起的东山,在200多年前,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岛屿,直到19世纪末,随着港口的建设,岛屿才与陆地相连,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秦皇岛港

秦皇岛港始建于1898年,是清代光绪皇帝御批的惟一自开口岸。它扼华北、东北之咽喉,居京、津、唐经济区东侧,经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港口自然条件优良,素以不冻、不淤、水深、浪小著称。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7)

秦皇岛拥有渤海西岸最优良的天然港口条件,与大连、营口、天津、烟台、威海等遥相呼应。秦皇岛港位于渤海辽东湾西测,是国家级主枢纽港,也是国家唯一直接管理的港口,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之一。秦皇岛港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自动化煤炭装卸码头和设备先进的原油、杂货与集装箱码头。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8)

港区交通发达,集疏运条件优越,京山、沈山、京秦、大秦四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秦高速公路直达港口,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线直达码头前沿;港口经济腹地辽阔,包括了华北、东北、西北各省、市、自治区。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9)

秦皇岛港自开埠以来,就是一座拥有煤炭特色传统的港口。当时,秦皇岛西港叫开平矿务局秦皇岛经理处,从名字上也可以看出,这个港是开平煤矿的专用码头。这正是后来秦皇岛港区逐渐形成煤炭运输特色的先声。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10)

至2006年,第五期码头建设顺利进行,秦港引进国内外高精尖技术,完善港口自动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其煤炭运输能力。在和环渤海经济圈乃至全国各大港口城市的竞争中,秦皇岛只要立足煤炭港的定位,就能把自己的能源运输经验进一步发挥。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11)

东有天下第一关

秦皇岛港向东,坐落着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修筑长城,在此设立关城,因位于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取“山”、“海”二字而得名“山海关”,归隶永平府管辖。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12)

隆庆元年(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边防废弛、京师几度危急的情势下就任蓟镇总兵,十六年间,练兵练将,加固边墙,修建自山海关至居庸关长城之上空心敌台1017座,重整蓟门边垣二千余里,在京师大门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保证了此后几十年的边境安全。戚继光在山海关老龙头修建了入海石城七丈,在这里,他曾写出“曾经泽国惊鲵息,更倚边城氛祲消。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潮”的诗句。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13)

明人概括山海关的战略,“内拱神京,外捍夷虏,最契紧处”。枢辅大学士孙承宗指出:“关门系天下安危”。此外的城堡、水关、墩台,星罗棋布,相互呼应,共同组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严密坚固的山海关防御体系,历来是国运攸关的军事重镇。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14)

面向关外,最为重要的东门,屋檐下高悬一块巨大匾额,有明代进士萧显书写的“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每字高达1.6米,字体苍劲浑厚,是山海关城雄镇长城内外的象征。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15)

西有避暑胜地北戴河

北戴河区,濒临渤海湾,面积为70.3平方千米,海岸线22.5千米,人口6.1万。北戴河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海洋的调节,又具有的海洋型气候特点。森林覆盖率70%以上。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16)

北戴河是中国近代四大别墅群之一。1893年,英国人史德华首开其端,在北戴河兴建别墅。到1898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北戴河为避暑区之后,中外名流,富商大贾,各国传教士自此大量涌入,购地筑屋,兴建别墅,到1949年建成别墅达700余幢,从而形成了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的一幢幢别墅。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17)

北戴河的别墅风格独具,正是所谓的:“蓝天绿树,红顶素墙,大回廊”。建筑风格以欧式为主,大多以花岗岩粗毛石为墙,红色的瓦片或铁皮为顶。“上空”(有阁楼)“下空”(所有的房子都有地下室),特别适合海边潮湿的天气。每栋房子几乎都有回廊,各式各样。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18)

历经沧桑百余年,这里现存的老别墅还有150余幢,其中俵俵者,包括傅作义的维多利亚式别墅、欧式风格的五凤楼别墅、何香凝的回式别墅等。始建于1898年的东领会教堂可以算作北戴河最古老的别墅式建筑之一,几乎是与秦皇岛开埠同期。它是纯美式的建筑,由花岗岩为墙,自然的颜色古朴大方。最有特色的要算是屋顶上的灰绿色石片瓦,完全由天然颜色的石片磨制而成,别墅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百年已过去了,石头楼除了装上了空调,风貌并无大变,一派淳朴之风流传。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19)

在房子里居住,闲暇时分,摆把躺椅在廊中,伴着习习海风看夕阳,绝对是上佳之选。徐志摩在他的《北戴河海滨的幻想》一文中写道:

我独坐在前廊,偎坐在一张安适的大椅内,袒着胸怀,赤着脚,一头的散发,不时有风来撩拂。廊前的马樱、紫荆、藤萝、青翠的叶与鲜红的花,都将他们的妙影映印在水汀上,幻出幽媚的情态无数;我的臂上与胸前,亦满缀了绿的斜纹。从树的间隙平望,正见海湾;海波亦似被晨曦唤醒,黄蓝相间的波光,在欣然地舞蹈。

这一段话正能反映在北戴河别墅中悠然徜徉的情致。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20)

往事越过了千年,东临碣石还有没有遗篇,都先不去管它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21)

海阔石沉何处寻(由此城此路临碣石观沧海)(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