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1)

沙面是广州市荔湾区珠江白鹅潭北岸边的一个面积仅有0.3平方公里的椭圆形小岛。

沙面原来不是岛,是由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自宋代起,沙面就是广州海上交通的门户,对外通商的要津。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在1859年,沙面沦为英、法租界。英国人在沙面北边挖一条人工河,命名为“沙基涌”,沙面成为南临珠江,东、西、北三面环河的小岛。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2)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3)

1861年9月3日,英、法分别和两广总督劳崇光签订正式租约。

英法两国按照出资修建沙基涌的比例(工程款全部在清政府的战争赔付中支付),以今天沙面一街为界,东边为法国租界,占沙面的1/5,其余4/5为英国租界。

自1861年起,英、法两国将沙面土地规划、拍卖,先后有9家外国银行,10多家外国领事馆,40多家外国洋行、公司在沙面买地建房、大兴土木。

经过长期的经营和改建,建有酒店、海关会所、兵营、邮局、教堂、球场、游泳场、剧院、牛奶厂、制冰厂、医院、花园等,到20世纪20年代,沙面租界成为一个拥有各种公共设施的独立于广州城的小岛。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4)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5)

1946年,中国政府正式收回沙面主权。

沙面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及广州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近代西方建筑文化输入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沙面岛上原有150多座欧陆式建筑,现有40多座保存较好,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建筑群,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1996年,沙面建筑群被定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广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6)

人们走进沙面,既可以欣赏欧陆风格的建筑群和园林,也可以了解广州的近代史。

如今,沙面经过升级改造后,整体面貌大大提升,更是迎来了颜值的巅峰时刻,成为广州热门的旅游景点。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7)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8)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9)

今天的沙面西阔东窄,长900米,由北至南阔约300米。

从空中下望,沙面如同一粒小巧的葵花籽,点缀于白鹅潭之北,与城区之间以一道沙基涌相隔,上跨东西两桥。从喧嚣的六二三马路,跨过法兰西桥,就可以进入到沙面。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10)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11)

岛上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马路旁的绿化带后面,栋栋欧式小楼仍然静卧沙面的绿荫丛中。红砖砌筑的尖顶阁楼、雕花的铁门、象牙白的柱子……一楼一风景,一街一风情。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12)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13)

△江柳老师手绘作品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14)

一城一园一湖山的繁华(沙面一楼一风景)(15)

江 柳

旅游手绘画家,广东旅游出版社签约作者。

目前已出版著作:《本来广州》

《旅居墨尔本 时光停留在你眼里》

插画《广药故事》红色系列及英文版。

●《左脚沙面, 右脚西关》手绘地图中的每幢建筑物,每个场景、人物形象的创作,都是江柳老师对广州无限热爱的具体表达和对岭南文化精髓的理解。

“漫享广州”之“沙面时光”系列文创产品,根据江柳老师的作品《左脚沙面, 右脚西关》手绘地图研发而成,包含沙面建筑、西关建筑、广府文化等题材。

-end-

广东旅游出版社

广州文旅融媒体中心出品

统 筹 | 蔡璇

文 字 | 《左脚沙面,右脚西关》

图 片 | 江柳、大善人

排 版 | 黎懿君

一群恋广迷广的新广老广,

期待和你一起走进老羊城,

发现新花城

漫享广州,去广州是会上瘾的

欢迎赐稿,欢迎来搞

本文图片、文字均为原创,版权归“漫享广州”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发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