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益唱说育儿”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梁鼓角横吹曲》中的《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关于这首诗产生的年代,曾有过争议。大致说来约有汉魏南北朝、隋唐三种说法。多数研究者认为它是北朝民歌而可能经过唐代文人的修改润饰。

木兰诗中最有名的两个人物(木兰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1)

它是一首杰出的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一道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如胡应麟所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诗薮》)该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十分美好的女英雄的形象。主人公木兰本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女,但当战争到来,她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历时十载,出生入死,身经百战。

木兰诗中最有名的两个人物(木兰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2)

当她立下赫赫战功,凯旋归来之时,却是立功不受爵赏,情愿返回故乡,重过简朴的劳动生活。木兰的形象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它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对传统的观念是一个有力的冲击,因而,这一形象一直闪耀着照人的光彩,受到人们的喜爱。

木兰诗中最有名的两个人物(木兰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3)

《木兰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它叙事有简有繁,剪裁精当,并且在繁简有致的叙事中结合着浓重的抒情成分。诗篇依时间顺序着重写了出征前、征战中、归家后三个时期。在这一过程中,诗人对出征前备置鞍马一事,不惜笔墨。这既渲染了奔赴战场前那种紧张忙碌的气氛,也突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果敢,同时烘托出木兰改装赴战的威武英姿。这一描写使字里行间皆流荡着刚健之气,极富抒情韵趣。木兰十年从戎征战的经历当是极为繁富的,但诗人却大跨度地简笔概括,伴以关山铁衣、寒光金柝的描述使诗篇显得粗犷豪壮。

木兰诗中最有名的两个人物(木兰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4)

在这粗放之中,诗人又点染着“爷娘唤女声”这样极细腻、极符合人物身份的笔触,将英雄的刚健和女儿的柔情交织写出。归来策勋这样的隆重大事诗人也仅用八句带过,在简括中突出了木兰不慕名利的崇高情怀。总之,从戎征战一段,是事繁而笔简的。木兰回家一节,诗人却不厌其详。诗篇把全家人都写进来,渲染出喜气洋洋的气氛,而木兰重回旧日闺房的铺叙更是细致。收尾以富有幽默感的场面和比喻作结,使全诗平添了活泼的喜剧色彩。《木兰诗》这种剪裁精当、繁简互见的写法不仅造成诗意的跃动,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而且使其情味浓重、深长,这些更增加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中最有名的两个人物(木兰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5)

诗篇的语言,有着浓郁的民歌风味。那些浅近、轻快的叙述文笔,以及口语化的、穿插在全篇中的对话,成了活跃的气氛。诗中的排比句和五、七、九言参差错落的句式,则构成波浪起伏的气势,不仅具有音乐感,而且还表现了木兰征戎生活的张弛变化和感情的波澜,诗的语言形式与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达到了和谐一致。

木兰诗中最有名的两个人物(木兰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6)

北朝乐府民歌,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相一致,表现了充实的内容,展示了豪迈刚健的风貌。它不仅为北朝寂寥的诗坛带来了生气,而且也对唐诗的繁荣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诗歌形式上,北朝民歌也以五言四句体式为主(约占其总数五分之三),其余多为整齐的七言、四言。其中的杂言体虽少,但杂言体《木兰诗》却影响巨大。该诗五、七、九言交错成文,骈散穿插变化,声调和谐优美,气势宏阔畅达,皆对后来的长篇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木兰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