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唐代:李商隐《岳阳楼》

读李商隐七夕这首诗(读一首诗李商隐岳阳楼)(1)

岳阳楼,临洞庭湖,湖山胜景,一望弥千里。昔日诗圣杜甫登岳阳楼,叹洞庭湖之壮阔,以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诗仙李白登岳阳楼,恍若身入天界,吟道:“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商隐到此人文景胜之地,欣然登岳阳楼,欲一览洞庭水,散尽平生之愁。

读李商隐七夕这首诗(读一首诗李商隐岳阳楼)(2)

在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烟波浩渺,直接天际,正不知几万里也。极目千里,对此壮阔,惊叹不已,其心大开。逸兴遄飞,怡悦难言。恨不能效大鹏飞举,一翅九万里。则欲乘舟遨游万里,直到兴尽方返。正那样兴奋地想着,忽然又担忧起来。水中藏有蛟龙,专门掀翻舟楫,将恐半途倾覆,不能适愿。

读李商隐七夕这首诗(读一首诗李商隐岳阳楼)(3)

苦也!见惯人生多坎坷,连作快意的想象时,都能生出劫难。也无足怪,他的人生从来没有适意的时候。平日里,那么多的悲,那么多的愁,一颗心被它们占据着,始终不能解脱。况且有兴致时,又何必空做畅想,直接驾小舟出行不就得了。如王徽之,雪夜里忽然想起戴安道,随即便夜乘小舟去拜访他。当时戴安道在远在剡溪,过了一整夜方到,临近门前又立刻折返。那才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但是李商隐毕竟不是王徽之,想要适意畅游,哪有那么容易。他一个人漂流在外,寄人篱下,光是找船一事,就已很麻烦。恐怕找到船时,兴致都已尽了。所以乘兴遨游万里,也只能想想而已。在想象中被蛟龙吓退,现实中恐怕遇蛟龙的地步也到不了。

读李商隐七夕这首诗(读一首诗李商隐岳阳楼)(4)

登岳阳楼本来为着散愁释闷,刚一有快意,烦恼又找了上来。算了,算了,还是回去吧!哪里都一样,枉费走了那么多阶梯,登到那样的高处。虽然如此,也不完全虚枉。岳阳楼,算是登过了;洞庭湖,算是看过了。非常可观,名不虚传,但是想要散尽平生忧愁,只是虚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