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二章记录的不是孔子的话,而是其晚年的弟子有子的话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论语其为人也孝弟翻译一整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其为人也孝弟翻译一整句(论语其为人也孝弟)

论语其为人也孝弟翻译一整句

《论语·学而》第二章记录的不是孔子的话,而是其晚年的弟子有子的话。

1.2.[原文]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⑤也。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孝弟也者⑧,其为仁之本与⑨!”

[原文通释]

有子说:“做人如果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却喜好冒犯长辈上司的,少啊;不喜好冒犯长辈上司,却喜好造反闹事的,没有这样的人。君子追求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弟子,鲁国人,姓有,名若,字子有。《史记》说他比孔子小四十三岁,《孔子家语》说他比孔子小三十六岁。后世有若的弟子也尊称他为“子”,故称“有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再传弟子也称他们的老师为“子”,后文也有类似的情况。在《论语》中孔子弟子被称作“子”的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曾参、有若、闵子骞、冉有。

②其为人也孝弟:做人如果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其,不确指代词,这里是泛指,相当于“有谁”“人”“人们”。也,用在一句话中间,表示前后内容有关联,这里是“假设”关联,可以补出“如果”。孝弟,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弟,音tì,同“悌”。

③而好犯上者:却喜好冒犯上司的。而,转折连词,这里相当于“却”。者,……的人。上,指比自己年长、辈大、官大的人。

④鲜:音xiǎn,少。

⑤未之有:即“未有之”。古代汉语否定短语中代词(这里的“之”是代词)常放在动词前作宾语,在语法上称为“宾语前置”。

⑥务本:追求根本。务,致力,追求。

⑦本立而道生:根本确立了,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而,顺承连词,在这里相当于“就”。道,做人做事的的原则。

⑧也者:起停顿和提示作用。“……也者,……”典型的判断句式之一,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是……”。

⑨其为仁之本与: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其,表示揣测的语气。之,的。与,音yú,同“欤”,语气助词。

[解读与点评]

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亦称有子,鲁国人。是孔子晚年的弟子。他师承孔子,刻苦学习,日夜攻读,曾以火烙手,以防瞌睡。他对孔子的思想能做出符合原意的理解。他的孝悌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朝设“孝悌力田”“举孝廉”时多以他的话为依据。他主张以“礼”为准绳,以“和”为原则处理事情。他主张“无为而治”,宓(Fú)子贱为单父(fǔ)宰,事必躬亲。他对宓子贱说,要学习“舜鼓王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他主张轻赋税、寓富于民,他说的话成为后世贤臣规劝帝王的名言。有若为人笃行,强记好古。有若长得很像孔子,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思念老师,曾一度把有若当作老师一样对待。东汉明帝十五年将他与其他七十二弟子从祀孔子,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公元739年)封有若为“汴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平阴侯”;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以“平阴侯”从祀孔子。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升为十二哲。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是建立在“孝悌”基础上的——孝为仁之本,有子转述了孔子的思想。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这实际上就是《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后学孟子也阐释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中运转一样了)。” 实际上,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爱的人,是不能爱别人的。

《论语》将有子的话作为第二章来记录,能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有子说的这些话很重要,“孝道”思想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有子继承和传达了孔子的一贯思想。

第二,有子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在《论语》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弟子中,有子有一定分量。

第三,有子的弟子参与了《论语》的收集、整理和编定工作,“有若”被称为“有子”可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