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一位法号昙阳子的女道士对弟子说:自己将在明朝万历七年九月初九日羽化登仙。

如果是在平常,人们听到这种说法一般只会一笑置之,毕竟古代声称自己得道的出家人数不胜数。

不过昙阳子的宣告却让人十分重视。

万历七年九月初八日,昙阳子前往在自己过门之前就离世的未婚夫的墓地上祭拜祝祷。到了九月初九日,在弟子们和一众前来看热闹的百姓的见证下,昙阳子在直塘离世,她的弟子和父亲坚称她是白日飞升、羽化登仙了。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1)

随行的百姓有十万之众,又哭又拜,那么昙阳子究竟是谁呢?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出身仕宦,自幼与众不同。

昙阳子本名王焘贞,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重镇太仓。

王焘贞的家族是当时著名的太仓王氏。太仓王氏原本是宋元时期世家大族太原王氏的一支,实打实的名门望族,族中子弟出将入相者众多。元末“红巾起义”爆发后,太原王氏的一部分族人前往江南避难,就成了后来的太仓王氏家族。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2)

王焘贞的曾祖父王涌在世的时候,为了家族生计投身商界,十分擅长经营,后来成为太仓地区首屈一指的富商巨贾。有了一定家财积累后,王涌开始延续王氏家族注重子孙教育的传统,让后辈接受良好的教育。

祖父王梦祥年轻的时候考中了秀才,后来在国子监做过监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王梦祥可以继续在国子监跟着名师学习,继续科考之路。不过世事难料,在国子监学习期间,他不小心牵扯到了一个官司当中。

后来好不容易保住了身家性命,却再也无缘科考和仕途,只能无奈回家跟着父亲经商。王焘贞的父亲王锡爵在长辈的教导下读书,自幼勤奋刻苦。在会试的时候名列第一,廷试的时候位列第二,是当时名动京城的榜眼,光耀门楣,让祖父和父亲十分欣慰。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3)

到了王焘贞这一代,她的兄弟王衡在科举中延续了家族的荣耀,顺天乡试时名列第一,万历二十九年高中进士及第第二名,被时人誉为“父子榜眼”

出生于这样的书香门第、官宦显赫之家,按道理来说,王焘贞无论是在家中的闺阁生活还是长大后议亲嫁人都应该十分顺遂才是。可惜纵然她生于名门望族富贵乡,却六亲淡漠,性格孤介,命途多舛。

王焘贞出生的时候,由于先天不足,加上母亲生她的时候遭遇难产,因此她出生以后十分瘦弱,面色枯黄,好不容易才活下来。母亲因为生下她,身体也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常年疾病缠身。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4)

因为她自幼体弱多病,药不离口,毫无生气,稍有不适就要嚎啕大哭,导致王家因为多了她这个小孩哭声不绝于耳,让人十分烦躁,因此父母都不喜欢她。

不被父母所喜,又是个女儿身,长大后不能像兄长那样读书科考光耀门楣,王焘贞自幼就得不到家人的重视,性格也越来越孤僻。等她到了启蒙的年纪后,父母为她请了教书先生和女工老师为她传授课业。可惜她在读书和女工方面实在没有什么天赋和兴趣,诗书平平,针脚粗糙,不堪教导。

父母无奈辞退了教书先生和女工师傅,留她自己在闺阁中读书。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5)

由于父母疏于管教,家中其他手足兄弟也较少有相处的机会,因此一方面王焘贞童年、少女时期的闺阁生活比较孤独。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其他人不怎么关注她,因此她也生活得十分自由。

王锡爵考中进士后不久,就被派到京城入朝为官,王焘贞作为闺中女儿自然也跟随着父母一起去了京城。不过王焘贞到了京城后,议亲的年龄渐渐临近,她的诗词学问和女工依旧没有长进,反而总是爱读一些道教典籍,性格越来越孤僻。

少时定亲,未婚夫病逝后成望门寡。

为了能让王焘贞性格变得开朗一些,利于日后为她择婿定亲,王锡爵就派人将女儿送回到了太仓老家,交由族中女性长辈照顾和教导。但是回到太仓以后,没有了父母的约束,王焘贞不仅没能变得开朗,反而更加孤僻。

回乡后的王焘贞平时除了饮食起居和读书之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长时间地冥想和打坐,完全没有一个豆蔻年华少女的热情和娇憨,跟像化外之人一样清心寡欲,深居简出。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6)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焘贞渐渐长成了大姑娘。经过多年的调养,她不再是儿时那个面容枯槁、身材瘦小的药罐子了,身体康健了许多。王锡爵回到家乡为她议亲。经过多番打听和考虑,王焘贞的父亲将她许配给了浙江布政司参议徐廷裸的儿子徐景韶。

浙江布政司自古以来便是有实权、有财权的衙门,王锡爵为女儿定下的婚事,算是十分的门当户对了。徐景韶与王焘贞年纪相仿,很是相配。彼时的王焘贞年龄已经快过了嫁龄,婚事不宜拖延。在父亲为她定亲以后,两家人很快便完成了结亲之礼,只待三个月之后王焘贞就直接出阁成亲。

然而正当王焘贞嫁期临近的时候,却收到了徐景韶病故的消息,她还没来得及穿上嫁衣,就成了望门寡。家人害怕她无法接受这样的沉重打击,一开始没有告诉她未婚夫离世的消息。然而纸包不住火,后来王焘贞还是从家人的只言片语中知道了未婚夫身亡的消息,为此她痛心疾首,大哭了三天。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7)

明朝时期虽然官方提倡丧夫的女子按照礼教为夫守节,但民间百姓大多数不会强迫女子守寡,寡妇改嫁属于很正常的事情。更何况王焘贞与未婚夫并没有正式成亲,六礼未成,不算正是夫妻,她不需要为夫守节。

不过王焘贞自己却愿意为未婚夫守节,并且立志不再嫁,态度十分坚决。一开始的时候父母还劝她不要钻牛角尖,但是后来父母看她实在不听劝,也就随她去了。

遁入空门,离群索居,闻道开悟。

一开始王焘贞只是在家里插服草糠带发修行,父母因为她自小性格孤僻,做事特立独行,也就没说什么,只当家里要一辈子养着她这个闺女了。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8)

两年后,王焘贞突然对父母说她遇到了道教的仙人朱真君、苏元君,得到了真人指点,认为她命定为化外之人,应当遁入空门,并且为她取了一个法号“昙阳子”。她决定遵守真人的指点,正式出家去道观修行。

王焘贞这一举动把她父母气得不轻,结果当然是遭到了父母强烈的反对。不过出家被父母拒绝后,她一直神神叨叨,说自己真的遇到了真人点化,还修习各种法术,让人感觉十分奇怪。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9)

为了避免女儿的事情被有心之人外传、加以渲染,累及家族老小,王锡爵一直没有让女儿与外界接触。结果任凭王家人防微杜渐,王焘贞的事情还是被传到了外界。一时间人们都感觉十分惊奇,觉得这位女子很有可能属于天生带慧根的人,否则不会有这么传奇的经历,因此许多人都想要去王家拜访王焘贞。

结识王世贞,收为徒弟,名声在外。

王焘贞自小习惯清净和孤独,大部分时候她都拒绝接见前来拜访她的客人,不过与她同一时期的文学家王世贞则是个比较幸运的例外。王世贞比王焘贞年长许多岁,为了能够见到王焘贞,还提前与王锡爵结交,并且攀上了本家之亲。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10)

王世贞通过王锡爵的关系,向王焘贞表达了自己想要拜访论道的愿望。王焘贞因为父亲的缘故,没有推辞。她告诉王世贞想要结交她,必须要和她好好讨论道教的问题,王世贞爽快答应。

在与王焘贞论道之前,王世贞考中进士入仕没几年,就因为维护官场上的好友遭到了严嵩一党的打击,仕途无望,只能在闲暇之时阅读王阳明的著作,寻找内心的慰藉。

当他听说太仓王氏有位千金对道教颇有心得的时候,便心生向往,想要与这位女道士好好交谈一下,以解答自己内心的不忿与疑惑,开解情绪。和王焘贞论道过后,王世贞感觉非常震撼,因为王焘贞告诉他,王阳明的心学实际上是有一定局限的,不能作为读书人守正守心的哲学。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11)

而真正的道法是不需要区分儒家、佛家或者道家的,因为归根结底,关于生命、世界的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一通则百通,没有那么多的隔阂和偏见。

不得不说,王焘贞观点在明朝时期是非常前卫的,且已经很接近真理了。她的一番言说让王世贞一扫以往长期的不忿和颓靡,茅塞顿开。自那以后,王世贞将王焘贞视为神一般的存在,自请做王焘贞的弟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世贞与太仓王氏的人渐渐熟悉,往来频繁。王世贞经常在王锡爵夫妇跟前夸赞王焘贞的慧根和才华。在王世贞的影响和劝说下,王锡爵也开始和女儿坐而论道,渐渐了解了女儿的思想和内心世界,也认同了女儿的观点,甚至发展到后来,王锡爵也成了女儿的徒弟。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12)

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后,王焘贞离开家住进了道观,来拜访她的人更加络绎不绝,她的弟子也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当时有名的文人雅士。

预见死亡,英年早逝,轰动朝野

正当王焘贞的父母家人和徒弟认为她会这样一辈子在道观中生活终老的时候,王焘贞突然又有了一个让人费解的举动。她告诉一直在山中陪伴自己修行的父亲和王世贞,她将在自己二十三岁那年的九月初九羽化登仙,并且将自己身后事托付给了父亲和王世贞。

一开始她的家人和徒弟都认为她是在开玩笑,并没有太在意,继续陪她修行。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13)

不过随着王焘贞羽化的日期越来越近,她显得越来越郑重其事,将所有的事情提前处理完,完全是要准备离开的状态。于是王锡爵和王世贞决定尊重她的意愿,闭门谢客,专心为她着手准备了羽化的一切事宜。

没过多久,昙阳子大师要羽化的消息就被外界知晓,许多人都想要亲眼目睹这一盛况。

九月初八的时候,王焘贞到未婚夫徐景韶位于直塘的坟前焚香祭拜完毕后回到了道观。九月初九的时候,太仓城内万人空巷,都追随着王焘贞的脚步,等待见证她羽化登仙的时刻。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14)

王焘贞再度到达徐景韶的坟前,断发为盟,然后一手执剑,一手拿拂尘,在直塘的一处高楼上静坐,没过多久就断了气息,离开了这个世界。

王锡爵、王世贞和其他的信徒看见王焘贞离世后,断定她是得道之后羽化登仙了,率先带着一众信徒顶礼膜拜。其他原本持怀疑态度的普通百姓见到这种情景,不自觉地相信王焘贞是真的成仙了,也开始膜拜。

一时间将近十万多人聚集在直塘追思悼念王焘贞,盛况空前,甚至惊动了朝廷。

王焘贞死后,王锡爵和王世贞根据她修行的心得编写了《昙阳大师传》和其他一些道教书籍,被广泛传传阅。万历皇帝知道后,对这些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宣召王锡爵和王世贞入朝再度入仕。后来王锡爵官职最高的时候为内阁首辅,而王世贞最高官职为南京刑部尚书,死后被追封为太子少保,二人都仕途顺遂,平步青云。

明朝第一奇人怪事(宣告自己将飞升成仙)(15)

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不是很高,因此关于女子的记载很少。王焘贞因为她过于传奇的经历,以及与道教的关系,被自己的父亲和徒弟记录了下来。而父亲和徒弟记录她的生平和思想观点,与其说是想保留她的思想成果,不如说更倾向于利用她的名气来为自己的仕途谋求突破。

在她死后的几年,她的父亲和徒弟因为她而受到了朝廷的关注,得以重返官场步步高升,实在让人唏嘘。而封建社会中的大部分女子,无论命运如何,都不会被外界知晓,只能成为自己娘家婆家的工具人或是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