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童书小站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最近重读了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要说印象深刻的乡土小说,我选后者。

纵观许三观一生多次卖血的经历,乡土社会中的种种人情世故尽在其中,农民的无知和贫穷,文革运动中的荒谬和残酷都令读者印象深刻。

婚前的许玉兰年轻貌美,号称“油条西施”,许三观仅仅用八角三分钱请她吃了些小笼包、馄饨、糖果之类的东西就要求她嫁给他,这在如今看来简直就是滑稽。许三观在知道何小勇也在跟许玉兰交往时毫不气馁,拎着一瓶黄酒一条香烟,三言两语就搞定了许玉兰的父亲,敲定了这门婚事。何小勇其实对许玉兰并不存在什么感情,区区八角三分钱都不肯出,坐视许玉兰嫁给许三观也毫不在乎。好在许玉兰也很拎得清,迅速发现许三观比何小勇更好,日子就顺理成章的过了下去。

在一乐的身份问题上也是令人既哭笑不得又深受感动,一乐9岁时许三观才知道他是何小勇的儿子,许玉兰直接承认了,许三观只是以此为由不做家务而已,夫妻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相当坦诚了,许三观直接说出自己的各种不满,许玉兰也接受丈夫的各种情绪和表现,双方对问题的处理真是既可笑又有效。只是读到这里深深心疼一乐,孩子是无辜的,他才9岁就要承受成人世界带来的痛苦,看到他不能跟全家一起去吃面条时真是太辛酸了。许三观为了让全家吃好点儿不得不去卖血,但是想到一乐是何小勇的儿子就不甘心把卖血的钱花在他身上,并且坦然说出自己的想法,许玉兰和一乐也都接受。这一段看的真是揪心又搞笑。等到一乐终于离家出走时,许三观又良心发现,最后温柔的带一乐去吃了面条,这碗面条标志着父子之间的情谊已经超越了血缘,许三观战胜了自己的不甘心。

读到许三观为了儿子们多次连续卖血时,真是无语,难道这世上只有卖血一条路吗?也许在当时对许三观来说确实别无选择吧,想想现在至少还可以送送快递啥的吧,选择总是多了一些。

许三观出轨的事情也是一场闹剧,事发后许玉兰的处理也很搞笑,许三观还振振有词的狡辩许玉兰的生活错误更严重,许玉兰也没觉得他说的不对。这夫妻两人一辈子吵吵闹闹,但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离不弃,许玉兰被贴大字报批斗时,是许三观给她送饭帮她说话,许三观最后想吃炒猪肝喝黄酒时,是许玉兰带他去的饭店。看到许玉兰为他怒斥三个儿子并带他去吃炒猪肝时,我不禁落泪。少年夫妻老来伴,当儿子们长大成人后,最终还是要夫妻两人互相依靠互相陪伴。无论他们经历了多少狗血事件,两个人都一起扛过来了。

这本书里的故事不知道有多少真实的成分,艺术来源于生活,特别是经历了疫情这三年,艺术和生活哪个更荒谬还真不一定,但是至少国家的扶贫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靠卖血生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乡土上的大家生活越来越好。

许三观卖血记温情瞬间(纵观许三观多次卖血的经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