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匠心的旗袍工艺(袍根问底-百年精品旗袍展)(1)

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

女性国服 。

那么你知道旗袍是如何诞生的吗?

独具匠心的旗袍工艺(袍根问底-百年精品旗袍展)(2)

昨日,

高家大院古典服饰博物馆举行了

“袍根问底-百年精品旗袍展 ”,

不仅展出了明清旗袍,

让人们看到当时的流行和复杂的工艺,

还有一场对旗袍“刨根问底”的讲座,

普及国粹旗袍的文化历史渊源。

独具匠心的旗袍工艺(袍根问底-百年精品旗袍展)(3)

张爱玲曾说过,女人一生中最该收藏两样东西一是玉镯,二是旗袍。本次展览展出了60余件明清旗袍。记者发现,明清时期的旗袍和如今旗袍款式有很大不同。比如一件清代的“紫色漳绒花卉纹长坎肩”,没有袖子、长至脚面,图案花纹凹凸有致,充满立体感,像一朵朵绣球花。“这件看起来是单色提花,但实际上工艺非常复杂。”高家大院古典服饰博物馆馆长张义告诉记者,漳绒是以绒为经,以丝为纬。起花的部分要穿上一根根铁丝织,然后再割开,面料上的花朵就会起绒成型,再把一根根铁丝小心翼翼拔出来。还有一件粉色提花倒大袖女袄,是民国时期十三四岁小姑娘常穿的款式。

旗袍到底起源于何时?该如何定义?目前旗袍的定义和产生的时间仍存有诸多争议,但无法掩盖它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花朵。张义在随后的讲座中提到,旗袍并非字面理解的“旗女之袍”的意思。因为清代除了贵族命妇礼服外,寻常女子一般并不穿袍服,但旗女的日常服饰却都是袍服,所以很容易被误解。其实“旗袍”一词在民国时期诞生并流行开来,几乎所有女性都穿着旗袍,只是面料、图案不同。旗袍的出现其实是历史前进中的一次女性解放行为。清代时汉族女装依然保留传统的“上衣下裳”制,也就是两件套。可随着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缠足等封建礼制被废除,女性解放思想,开始穿上男人的袍(长衣),走向社会。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是男人专属的服装。从某种意义上说,旗袍见证了一次女性地位的历史变化。

本次展览活动,从文化背景、款式变奏、时代特征及旗袍面料款式、图案风格等方面讲述了旗袍发展演变,呈现出每一款旗袍所代表的历史时期背后的时代特征,让大众更了解女性国服的历史和渊源。图为美轮美奂的旗袍,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记者 杨力 摄)

编辑∶安之│ 审核:方觉晓、文岳

◇◆◇

来源/西安日报 出品/日报总编室

·END·

西安日报

权威·深度·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西安日报》数字报

禁止转载

未经授权

凡本报原创作品

声明

西安日报

总编室官方xarbttk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