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割发代首故事简介(曹操的故事割发代首)(1)

曹操的故事——割发代首(②历史人物故事赏析)

这里说的是《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的一个故事。话说曹操向宛城发军讨伐张诱,他让谋臣荀彧留在许都调遣兵将,自已亲率大军向宛城进发。

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见一路田野麦子已熟。哪时,当地民众因见军兵来到,都纷纷逃走散,不敢前来割麦。曹操于是便命令手下向远近乡村和各地守防官吏颁布一条法令:“我军奉天子命令出兵讨伐逆贼。为民除害。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大小将士,凡过麦田时,但凡有践踏者,都要杀头。各地乡民,不必惊疑。”老百姓知道了这个消息,个个都很高兴,有的还远望着官军的背影,拜谢曹操的大军。

曹操割发代首故事简介(曹操的故事割发代首)(2)

法令颁布后,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个个将士,都小心翼翼地走蹬过麦子,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有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其时,曹操骑马正在走路,望着一望无边的金黄的麦浪翻滚,十分高兴。正当曹操在欣赏着眼前丰收麦田的景象时,突然“扑刺刺”的一声,从路旁的草丛里飞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战马被这突如其来的情景吓惊了,便嘶叫着狂奔起来,跑进了附近的麦田里。等到曹操使劲勒住了惊马,田地里的麦子已经被惊马踩坏了一大片。曹操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曹操割发代首故事简介(曹操的故事割发代首)(3)

曹操于是叫来随行的负责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负责官员说:“丞相是主帅,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我亲自制订的法令,自己都违犯了,若不治罪,怎么能让全体将士信服呢?”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有规定,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刑法不能加在大夫身上,丞相统领大军,怎么能够自杀呢?”众将官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思量略久,于是说,“既然春秋时有规定刑法对大夫应该豁免,我姑且就免了死罪吧。不治死罪,但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脑袋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于是三军都很惊惧,将士们个个都不敢违反军令。

这段故事说的是曹操行军立下法规,凡马匹践踏农民庄稼的要砍头,显然,这体现了曹操治军的严格要求,也是曹军爱民亲民的举动。但偏偏事有不巧,曹操自己的战马被突然从草丛里飞出的鸟吓惊了,曹操来不及控制而马却践踏了农田。为严明军纪,曹操决定自我惩罚自杀,但曹操是三军统帅岂可砍头,于是在大臣郭嘉的劝说下,他只象征性地割断了自己的一把头发以代替杀头之罪。

曹操割发代首故事简介(曹操的故事割发代首)(4)

割发在今天看来,是平常的小事。但在我国古代,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我国古代讲究发肤受之父母,是不能轻易舍弃的,所以剪掉头发是比较严重的事情,古人云“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足见头发之事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古代彼此相爱的两个情人,女子往往会把她自己的一绺青丝送给男子作定情信物,相当于女子她把身体交给了男子那样的重要信物了。我国古代一些地方,当男女青年两夫妻择日完婚时,男方要送庚帖,女方要回庚贴。女方回庚帖时,庚贴上写明姓名、出生时辰和完婚时间,并要附上一束头发,用红头绳扎着,作为定情托身、以身相许之物,以表示结发同心,百年好合之意。

我国晚清朝代,由于帝国列强的侵略,西方文化冲击着晚清时期的中国时,人们对于冗杂的“长辫”习俗产生了抵触情绪,因而后来并出现了剪辫子运动,也足以说明古代剪头发实是非同小可之事。

曹操割发代首故事简介(曹操的故事割发代首)(5)

所以,我国古代割发有如同割身肉之同义。曹操割发代首,作为三军统帅显然是件严重的大事。故曹军将士见曹操如此行为,就更加重视了行军不可踩踏庄稼的严明纪律了。

然而,头发与脑袋,却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即使全部割掉了头发,对肉体却一亳不损,更没有危及生命的任何影响,而割了脑袋,则生命死亡。曹操犯下的是自已定的杀头之罪的法令,是要死人的,这么严重的关乎生命的大问题,却以一缕头发取而代之,虽在封建社会里有刑不上大夫之说,但相比起来,曹操实在是大便宜了自己。若真心执行其法令,起码也要断臂伤脚啊。曹操割须代首,或许只是欺人表面作为,形式地表示一下而已,就是做个样子给士兵们看。所以后人有诗论之曰:“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曹操小名)诈术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