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自齐桓公起一直到齐王建结束,大约存在了一百五十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不仅是社会制度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回望历史,稷下学宫虽然消亡,但溢出的学术思想,始终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传承,争辩,实践,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鬼谷子都有什么学生?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鬼谷子都有什么学生(在这所两千多年前的大学里)

鬼谷子都有什么学生

导语:生于齐,长于鲁。齐鲁文化的魅力所在都在稷下学宫这所两千年前的学校。总想写,总撂笔。鼓鼓劲,战战兢兢地落笔,有不足,有遗漏,有差错,还请原谅。(全文1700字,无图)

稷下学宫,自齐桓公起一直到齐王建结束,大约存在了一百五十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不仅是社会制度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回望历史,稷下学宫虽然消亡,但溢出的学术思想,始终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传承,争辩,实践。

齐国之地,自太公开国,尊贤尚功,即为国策。三个月平定东夷,周王曾叹鲁将侍于齐。这段小小的典故也佐证了齐地这块文化土壤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即便田氏代姜齐,依然要服从于这片土地固有的文化特色。田齐桓公为了宣传其执政的合法性,除了对外得到周王室的认可外,内部也要对于国民有所交待。稷下学宫最初的成立,也并非为了学术,而是要在理论上寻找其替代姜齐的依据。统治者的初衷阴差阳错间,成就了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学术阵地。

稷下学宫,根据专家考证大约是在公元前374年到公元前357年齐桓公在位时期,大约是在其统治中期的时间。设立地点在古都临淄稷门,故称之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最大的与众不同在于官办私学。官方出场所以及资金,诸子百家自带课程,自带弟子,仿佛如现在的租房,拎包入住一般。这所学宫也是有规矩的,课堂上可以随便争论,没有师道尊长一说,但是在放学后必须要侍奉老师。

稷下学宫吸引众多泰斗级别的人物原因其实不外有三:

一、无后顾之忧的优厚待遇。四代齐王对于学宫内的各路教师物质待遇优厚,齐宣王时期,稷下先生七十六人列为上大夫,并为此兴修私邸。

二、无后顾之忧的政治待遇。稷下学宫的学术风气自由,难免会有与齐国治国思想相悖之处。但只要止于课堂,随意讨论。齐国国君的态度,也让稷下先生们畅所欲言,百无禁忌。《战国策》中曾记载了齐宣王遇士人颜斶的故事。颜斶以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折服齐王。

三、无后顾之忧的去留随意。稷下先生皆是当时的学派先哲,走与留,全是自愿。齐王不强留,士人不勉留。走便是走,来便是来。孟子两次在稷下学宫讲学,荀子更是三来三走。去留两便的自由,吸引了几乎周王朝境内的所有的学术流派。

这些表面的吸引力其实还远远不足,学术流派之间激烈的交锋与定期的辩论,才是吸引先哲们在此停留最大的原因。孟子曾经概叹过,不是我想辩论,实在是情非得已。自觉的自发的学术交流空间,给于了这些已经成型的诸子百家新鲜的血液和思想,让他们在辩论中不断的学习和接触新的思维方式,完善自己的理论架构,在周游各国中更容易被统治者使用。

稷下学宫的学术交流与辩论的高端性,也是超一流的水准。从《荀子非十二子》中,就可以略微一窥。荀子在这篇文章中一次性强怼了十二个人。这十二个人分别是它嚣、 魏牟 、陈仲、 史鱿、墨翟、宋钘 、 慎到 、 田骈 、 惠施 、 邓析 、 子思 、孟轲。这十二个人分别属于道家、墨家、名家以及儒家,道家又分为杨朱学派和宋尹学派。《史记》还记载了一些稷下先生:自邹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髠、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之徒。其余散见与其他典籍记载的还有申不害、儿说、鲁仲连、更多的不知名学术家因为秦统一全国后,毁各诸侯国的史书淹没在历史中。但从宋国辨士儿说一日服三千人的典故来看,稷下学宫最为昌盛时期,万人规模可以相信。

稷下学宫的官办私学性质,也同时为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讲学、思辨带来的教育质量,不仅仅让荀子、孟子之类的学术领袖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对来此游学的各地才子受益不小。那些跟随老师的弟子们,不仅仅在老师们之间的辩论中开阔视野,学习思考,而且整理老师们的言行,结集而出,更有聪慧者,从中提取精华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法家的李斯、韩非子则属于此列。张仪、苏秦、孙膑、毛遂等等一批曾经叱诧与战国中后期的人物也与齐地交集不少。战国四君子所养的门客,也大概很多出自稷下先生的门下。

拉拉杂杂聊了甚多,也无法聊尽这所两千多年前,拥有一百五十年历史的官学。当各个学术思想以及各个流派都可以在这所战国时期的高等学府里找到源头时,它确实不该被遗忘,也不该把它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归结与某一个神格化的人物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