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来到颍上县半岗镇易地扶贫搬迁腰庄安置点采访,只见一排排枣红色的楼房整齐排列,广场上,孩子们在欢快地追逐嬉戏、老人们在聊天、健身。宽阔整洁道路两旁,柳叶随风轻轻摇动,令人心情舒畅。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法总结(精心谋划实施向贫困作别)(1)

“为人要知恩——家过小康莫忘党,米饭白馍扑鼻香,一瓶好酒桌上放,又炒四菜一个汤,要想想过去,吃菜又咽糠,饿的讨饭去逃荒……” 当地84岁的安置户孙多俊根据切身体验创作的顺口溜,折射出搬迁困难群众生活巨大变化,也道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

颍上县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是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子的故乡。由于地处沿淮地区,属于皖北贫困区和大别山贫困区交织地带,颍上也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该县共有三个蓄洪区。长期以来,行洪区庄台及低洼地区地势低洼、水患频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困难群众居住和生产生活环境较差,造成“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的困境。要补齐制约当地困难群众发展致富的短板,使他们早日实现安居乐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期间需完成962户、2666人的搬迁安置,涉及4个乡镇,省里给出了时间表和任务单。

颍上县委、县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和重点工程,自我加压,强势推动,精心谋划布局,在科学选址上高端定位。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高规格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调度推进制度、督查考核制度等制度,确保工作扎实有力开展。

在具体工作中,这个县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健康扶贫等其他扶贫举措统筹谋划布局,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确立了“四统一、四靠近”的规划标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质量标准,靠近县城、靠近园区、靠近集镇、靠近市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三同步、三保障”,即搬迁方案与脱贫举措同步谋划、搬迁住房与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管理服务与环境整治同步推进,脱贫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有保障、公共服务有保障。

孙多俊老两口是上岸渔民,都患有残疾,不能种地,生活缺乏经济来源。他原来的家在半岗镇孔台村,村子位于邱家湖行蓄洪区的一个庄台上,“出门两腿泥”,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搬出庄台一直是他们的心愿。2015年底,颍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孙多俊家所在的庄台被列入搬迁计划。在确定搬迁方案之初,颍上就坚持阳光搬迁,注重过程公开透明,在务实为民上用心用情。县委书记熊德超同志先后7次深入搬迁庄台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确定将交通便利、教育医疗资源集中的腰庄自然村作为搬迁安置点。半岗镇在精准识别搬迁对象上,通过反复多次召开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票决、镇审核、县认定”和“两公示、一公告、三协议”予以确认215户、390人作为搬迁对象,整个过程民主公正。在房屋分配中,依法依规、阳光透明,截至目前无一户群众因搬迁分房上访。今年初,孙多俊老两口搬进了腰庄安置点的新房。新居在一楼,5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坐北向南、光线充足,水电一应俱全。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法总结(精心谋划实施向贫困作别)(2)

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该县注重安全搬迁、严把质量关口,在铸造精品上从严从实。在搬迁安置区招投标过程中,选择信誉好、资质强、有实力的建设央企单位承建。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定任务、定时间、定责任、定人员,有力确保项目建设任务提前高标准完成。

总投资5300万元的夏桥徐家湾安置区坚持与开发区拆迁安置区双规合一、两区共建,配套建成高规格城镇综合体,按照三年计划一次建成的方式,强力推进,1个月时间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和土地征迁工作,从开工建设到竣工使用仅用了3个月时间,充分展示了争分夺秒的“颍上速度”。

在抢抓工程进度同时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严格实施规划、建筑结构安全、配套设施齐全。搬迁安置区全部建成设施配套、绿化美化、管理规范的住宅小区,赢得群众的交口称赞。

在精准搬迁、阳光搬迁、安全搬迁的指引下,颍上县搬迁安置区建设紧锣密鼓推进。半岗腰庄、夏桥徐家湾安置区已经建成,8月底搬迁入住390户、1076人,八里河朱岗安置区、黄桥两湾新村199户、539人9月底达到入住条件。到今年年底,可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颍上县注重长远谋划,在后续发展上久久为功。不仅要让困难群众“搬得出”,还要“稳得住”、 “有事做”、能致富”。

贫困户朱文庐(音)主动介绍自己家中的变化,他今年36岁,家有四口人,自从搬进新居后,在政府的安排下,他家今年先后享受了产业托管分红、小额信贷带资入股分红、两项加起来,连续三年每年均可增收4800元,除此之外,由于靠近安置点靠近集镇朱文卢和妻子均实现了就近就业,经村里介绍,朱文庐在村内创艺根雕厂找到了工作,每月能领2000元以上工资。妻子在集镇上一家饭店打工,每月也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朱文庐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为确保搬迁群众既有恒产又有恒业,安置点规划设计之初,就遵循“门前一片田,屋后一方园,就近能就业,长远有发展”的总体思路,解决贫困户基本生活问题;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园区企业务工、公益岗位就业、种养殖大户带动,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对劳动能力差的贫困户,以“六个一”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对搬迁户加大老宅基地复垦和土地流转力度,并在流转大户中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同时还有小额信贷扶贫、光伏扶贫等针对性措施。同时,对原有行洪区庄台进行改造提升,发展农家乐、垂钓采摘观光农业。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政策协调指导,加大安置区建设力度,狠抓后续产业培育,全力确保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为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阜阳市人大副主任、颍上县委书记熊德超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司军 王鹏飞 报道)

来源:人民网-新闻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