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前些天发过一个关于绝对的对联文章,提到过一副对联,上联是:烟锁池塘柳,其实这是一个一直没有对得上的千古绝对,因为上联之中,五字对应了五个偏旁,而这五个偏旁恰又对应中国古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非常难对。

我国无人对出的对联(这些对联为啥称为绝对)(1)

当然,像烟锁池塘柳一样,大致对出对联流传后世的绝对也有,比如纪晓岚对出来的那个上下联:

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这也算绝联,为啥是绝联呢,就是除了这种对法,几乎找不出第二种对法,一副对联之中,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已经用尽,的确再难找出更好的对法。

还有一些绝对,形成的原因是天然形成,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下联,比如下面这个上联,据说浙江慈溪县,原城有东西二街,也有东西二庙。东庙供奉三国东吴中书令阚泽,西庙供奉唐朝宰相房琯,于是有人脑洞一开,写了一副上联:

东庙阚公,西庙房公,两公门户相当,方敢并坐。

看似直述其事,其实,“阚”字拆成了门和敢,“房”字拆成了户和方,又恰恰不动声色地放在对联之中,两个人的生平事迹,也算旗鼓相当,因此,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下联,也成了绝对。

我国无人对出的对联(这些对联为啥称为绝对)(2)

据说,宋代书法家,诗人、文学大家黄山谷跟苏轼一样,也曾遇到过一个上联,对不出来,也是至今天仍是绝对。这个上联来自一位船家,传说,黄山谷有一日乘船由江州顺江而下,欲去苏杭,黄大师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一脸的骄矜之色,一位船家于是上前以此联请对:

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片蓬,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上联所讲,全部是实事,而数字从一到十递次用了一遍,偏巧地名凑合,全部实写,黄大师搜遍枯肠,终于没有对得上来,至今此联仍无人对得出合适的下联,这也算绝对。

绝对当然是相对的,往往某种意境情景之下,会有偶然的对句出来,有时,也是天作之巧吧。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