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程度轻重

理论要点:所填词语的程度与文段意思的轻重保持一致

缺陷-缺点-瑕疵

截然相反 大相径庭

【注意】“渗入”常用于形容液体。

【注意】“质疑”VS“置疑”:语义上一般不作区分。“质疑”一般用于肯定句式中,“置疑”一般用于否定句式中,如毋庸置疑/毋庸置疑.

四、感情色彩

理论要点:

1.褒义、贬义、中性

2.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注意】

1.诱发:中性词。有诱导启发的意思,如诱发联想。还可以表示导致的意思,如诱发癌变/疾病。

2.因果标志词:

(1)“所以、因此„„”。

(2)“导致、造成”也引导结果,但往往带来的是消极的结果。

【注意】如果做题时想不到运用感情色彩解题,需要积累感情色彩敏感词,如看到“彰显”出现在选项中就往感情色彩方面思考。

【注意】

1.宣扬:中性词,如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国威胁论。

2.“大相径庭”VS“南辕北辙”:两者不仅仅有程度上的差别,还有主体上的差别。“大相径庭”强调“径”和“庭”两者之间差别大。“南辕北辙”强调同一个主体的目标和行动完全相反。

行测言语主题解题方法(言语方法精讲四)(1)

【注意】词的辨析:考广东公务员,先要知道选择哪个词,选择词需要区分词语之间有何不同。区分词的不同可以从词义侧重、固定搭配、程度轻重、感情色彩几个角度区分。其中词义侧重和固定搭配是广东省考的重中之重。

1.词义侧重:

(1)拆字组词:用不一样的字单独组词。

(2)整词搭配:用整个词进行组词搭配。

2.固定搭配:

(1)搭配一个词:瞻前顾后找准搭配对象。

(2)搭配多个词:需与并列结构搭配恰当。

①横线所填词语搭配由“和、及、与”引导的并列结构。

②需与并列结构搭配恰当。

3.程度轻重:

(1)区分程度轻重:

①程度轻:大相径庭(相差很大、相差很多)。

②程度重:截然不同(完全相反,完全不同)。

(2)理论要点:所填词语的程度与文段意思的轻重保持一致。

4.感情色彩:题目一般比较简单。

(1)区分词的感情色彩。

①褒义:成果。

②贬义:后果。

③中性:结果。

(2)理论要点: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第二节 语境分析

关联关系:转折、递进、并列

对应关系:解释类、重点词句

【注意】语境分析:逻辑填空不仅需要知道词语之间的区别,还需要知道文段应该填入哪个词,需要从文段中找提示,也就是进行语境分析。

1.关联关系:转折、递进、并列,相对考得简单一些,会出现一些标志词。

2.对应关系:解释类、重点词句,一般不会出现标志词。

一、关联关系

转折关系

标志词:但是、可是、然而、却、其实、实际上等

理论要点:前后语义相反

【注意】广东会考到“沧海一粟”的用法,词性也经常考查。今年联考中考过“路经”(动词)和“路径”(名词)。“反应”(名词)和“反映”(动词)也有词性的区别。

递进关系

1.标志词:而且、甚至、更、乃至、遑论等。

2.理论要点:语义程度前轻后重。

例: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存在 甚至错误的。

A.正确 B.分歧

C.大错特错 D.偏差

并列关系

理论要点:

1.同义并列:顿号(、)、逗号(,)

2.反义并列: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等

理论要点:

1.同义并列连接前后语义相近

2.反义并列连接前后语义相反

【注意】顿号连接两个词语和两个分句的时候表示同义并列。

1.“偏执”中“偏”可以组词“偏激”,“执”可以组词“固执”。偏执=偏激 固执,“偏执”语义比“固执”语义更丰富,优选语义丰富的选项。

2.不能不看文段直接选择语义丰富的词,这种方法要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正常解题还是要分析文段。蒙题有风险,用时需谨慎。

【成语积累】

恃才放旷:指倚仗自己的才能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放荡不羁,更多的是强调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桀骜不驯”含有“恃才放旷”的意思。

刚愎自用:强调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知识链接

多层并列

理论要点:感情色彩一致、语义不同

二、对应关系

解释类对应

重点词句对应

解释类对应

题干特点:分句, ,分句

标志词:是、就是、即、无异于、无疑是、比如、例如等

标点:冒号(:)、破折号(——)

1.定义的使命是抽象、概括出某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当定义概括不了时,本应修正定义,而有人却常常“开除”那些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以维护定义的纯洁性,这无疑是 。

A.指鹿为马 B.削足适履

【成语积累】

一劳永逸:指辛苦一次以后就可以不用再辛苦了。

一步登天:指一下子能够达到很高的境界,也用于形容一下子就能达到很高的官位。

相辅相成:强调两者配合,缺一不可,两者都很重要。

并驾齐驱:指齐头并进,实力、地位相当。

同舟共济:比喻在艰险的境遇中共同战胜困难。

殚精竭虑:用尽全力。

一掷千金:花钱大手大脚,如王思聪一掷千金。

废寝忘食:强调短时间的专注、努力,可联想到大学期末考试前的一周,大

家拼命复习,废寝忘食,但不可能一年废寝忘食。

呕心沥血:强调长时间地专注努力创作,如呕心沥血二十载创作了一本书。

【注意】“左支右绌”和“捉襟见肘”语义相同,“捉襟见肘”语义更形象,其它没有区别。

总结——解释类对应

①标志词:是、就是、即、无异于、无疑是、比如、例如、因此、可以说等

②标点:冒号(:)、破折号(——)23

③无明显标志词关注前后分句的作用

重点词句对应:

1.重点词:指代词/主题词/形象表达。

2.重点句:中心句。

重点词语之指代词:

标志:这、此。

答题要点:所填词语与代词指代的内容形成对应。

重点词语之主题词:

标志:主题词(核心话题)

理论要点:所填词语与主题词形成对应

重点词语之形象表达

标志:比如、就像、类似、“”

理论要点:所填词语与形象表达的词语形成对应

知识链接:文段中的完整语句可作为解题的提示

【注意】

1.完整语句:句子中没有挖横线。

2.使用语境:搭配、对应都无法选出答案时,可关注完整语句。

行测言语主题解题方法(言语方法精讲四)(2)

【注意】语境分析小结:为本节课讲解的重点。

1.关联关系:

(1)转折:

①标志词:但是、然而、却等。

②理论要点:前后语义相反。

(2)递进:

①标志词:而且、甚至、更等。

②理论要点:语义程度前轻后重。

(3)并列:

①标志词:

a.同义并列:顿号(、)、逗号(,)。

b.反义并列: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等。

②理论要点:同义并列连接前后语义相近;反义并列连接前后语义相反。

③提示:相同句式也可表示并列。

2.对应关系:

(1)解释类对应:

①题干特点:分句, ,分句。

②标志词:是、就是、即、无异于、无疑是、比如、例如等。

③标点:冒号(:)、破折号(——)。

(2)重点词语对应:

①重点词:指代词、主题词、形象表达。

②重点句:中心句(与“主题词”一脉相承)、完整语句(把握首尾位置没有挖空的句子,是优选的策略)。

(3)提示:找准对应关系,要基于对整个文段意思的理解与把握。

第三节 虚词辨析

关联词

理论要点:把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注意】实词指有实际意义的词,虚词指没有实际意义的词。

【注意】

1.常见转折搭配:虽然/尽管/固然„„但是„„。

2.备考广东虚词考点,关联词是关键。

行测言语主题解题方法(言语方法精讲四)(3)

【注意】虚词辨析(关联词辨析):

1.而:并列、顺承、转折。

2.假设关联词:无论„„都、倘若„„就、如果„„就、即使„„也。

3.递进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更、何况„„甚至。

4.转折关联词: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固然„„但是、却、然而。

5.因果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而、因此、总之、看来。

6.条件关联词: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