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中华历史便会发现一个奇特现象:我们所在的地球明明都在遵循着众多客观规律,但上古时期的中华历史,却常常记载着一群不符合当今客观规律的人和事,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游离于三界之外,超脱于五行之中。比如仓颉的四眼造型和《山海经》的光怪陆离,就是典型。

根据现在的人体生理学可知:人类的面部都是由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组成。为何必须是两只眼睛组成呢?这里就蕴含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客观规律。

按照线性代数知识,如果单靠一只眼睛去辨别物体的位置时。物体发出的光线射入一只眼睛之后,将会给眼睛留下无数个可能的位置信息,倘若捂住一只眼睛,用手去触摸目标物体,往往会出错。但如果是两只眼睛同时接收物体发射过来的直线光线时,由于两条光线不平行,故而必然存在交点,目标物体的位置就可以唯一确定了。

山海经四大惊奇之谜(山海经的光怪陆离)(1)

所以说,眼睛不要多,两只就足够了,这是由科学定律唯一确定的结果。

但在远古时期,却出现了“四眼怪胎”,并且此人并非市井小人一般的流民,而是地位极高的圣人——仓颉。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和线性代数知识,四只眼睛不会使得人看得更清楚,反而会因为另外两只眼睛接收光线导致的偏差,将会导致视网膜上出现两个影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醉酒状态的重影。

那仓颉的四眼会不会是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的个案?有这种可能,如果他是个凡夫俗子倒也无碍,毕竟那个年代贫民如蝼蚁,战天斗地中被迫身死是很常见的事,如此这种不良基因也不会遗传下去。

山海经四大惊奇之谜(山海经的光怪陆离)(2)

但偏偏仓颉不是凡人,据《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中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他受到鸟兽的足迹启发,于是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创造了汉字,被尊为“造字圣人”;另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

地位如此之高的人,而且还是个皇帝,社会对他的照顾必定颇多,认为他的基因是优良品种必须万古传承下去,结合古代帝王的后代可知:他的子嗣必定众多,而他的后人也必定引以为傲。但是在他之后,好像再也没有见到“四眼圣人”的传说,这也违反了遗传学定律,真可谓奇事一件。

《山海经》可谓是记载上古人文地理的一本百科全书,可正是在这本书中,处处充斥着违反生殖隔离定律的多样化杂交生物,如《山海经》中《大荒西经》中记载的弇兹,就是一种人面鸟身的奇怪动物,耳朵上还挂着两条青蛇,脚下踩着两条赤蛇,被尊为西海之神,掌管雨水;除此之外,还有蛇身人面的轩辕国人,双乳尾目、肚脐为口的刑天、人首羊角虎爪的鼉围等等不胜枚举,以至于司马迁对“内容半真半假”的《山海经》持怀疑态度。

山海经四大惊奇之谜(山海经的光怪陆离)(3)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上古时期真正令人琢磨不透的是一种让华夏儿女爱恨交加的生物——龙。虽然我们华夏儿女都自称是龙的传人,且十二生肖中也留有龙的一席之地,可龙究竟为何物?是否真如宋代画家董羽认为的那样:“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因为从中可知:龙的外形极其复杂,是多物种杂交后的新品种。

如果用现代科学理论去“较真”的话,龙显然不可能存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云:“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再结合《管子·水地》中有云:“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屬,欲大则藏于天下。”这表明龙为水生生物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山海经四大惊奇之谜(山海经的光怪陆离)(4)

但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是不可能有鹿角、牛头、凤足、象耳这样复杂的外形,因为根据流体力学知识,外形复杂、附体较多的物体在水中行进过程中阻力巨大,推进效率不高,因此长期生活在水中的生物一般都演化成了流线型,足也逐步退化为了能够拍击水的蹼。

结合前文所述,仓颉的四眼造型违反了光的直线传播和线性代数定律,《山海经》的光怪陆离违反了物种生殖隔离定律,上古之龙的多物种杂交违反了流体力学定律,由此可见,上古世界完全是一种与当今地球不同截然不同的时空。

是古人错了呢?还是上古时空错了呢?虽说古人喜好夸大,喜好进行艺术加工,但总体而言不会偏离事实太多,更不会无中生有编造出一种完全不存在的新物种。如此一来,只能说上古时期的时空确实与当今世界迥然不同。

山海经四大惊奇之谜(山海经的光怪陆离)(5)

那上古时期的时空究竟是怎样一种时空呢?对于一门心思扎根于人性研究的古人,就实在是太难为他们了,故而对于那个时期的其他信息我们不得而知。

对此,《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一书在分析当今世界物理属性的基础上,结合《山海经》、龙等各项描述,提出了一个十分新颖的观点:上古时期属于新石器时期,是一个液化的时空。

何为液化时空?这不得不说是我们现在的固化时空。

众所周知: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是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中牛顿详细阐述了运动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正式推动人类文明步入了科技时代。

山海经四大惊奇之谜(山海经的光怪陆离)(6)

值得一提的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99%的内容都是针对固体而言,而且作为整个力学基础的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状态下总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是针对固体而言的,因为液体和气体在不受束缚的情况下,根本不会老老实实原地不动,更不会走直线。

另外,固体因为本身的坚硬和有形特性,导致多个固体在有限的空间中容易出现碰撞排斥作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磕磕碰碰”,所以从哲学意义上而言:固体是很排外的,故而生物间的生殖隔离、线性代数知识,不得不说就是固体世界特有的定律。

反观液体和气体,就不存在“碰撞隔离”的问题,两种溶液总能相互融合,彼此达到非常均匀的理想状态,不存在相互排斥、彼此水火不容的景象;

山海经四大惊奇之谜(山海经的光怪陆离)(7)

另外,与固体相比,液体和气体的外形容易变换使得它们可以恣意组合成任意复杂的外形,而且流动状态的水的表面更是会呈现出鳞片状模样,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波光粼粼”。如此看来,上古时期真的有可能是液化时空,而龙很可能就是某种液体生物。

如此做个总结,《山海经》的光怪陆离,仓颉得“四眼怪胎”造型,龙的多物种杂交,《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的观点能解释,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世界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