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草虫中心思想(诗经-召南-第三篇)(1)

yāo yāo cǎo chónɡ,tì tì fù zhōnɡ。wèi jiàn jūn zǐ,yōu xīn chōnɡ chōnɡ。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yì jì jiàn zhǐ,yì jì ɡòu zhǐ,wǒ xīn zé jiànɡ。

亦既见止,亦既覯止,我心则降。

zhì bǐ nán shān,yán cǎi qí jué。wèi jiàn jūn zǐ,yōu xīn chuò chuò。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yì jì jiàn zhǐ,yì jì ɡòu zhǐ,wǒ xīn zé yuè。

亦既见止,亦既覯止,我心则说。

zhì bǐ nán shān,yán cǎi qí wēi。wèi jiàn jūn zǐ,wǒ xīn shānɡ bēi。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yì jì jiàn zhǐ,yì jì ɡòu zhǐ,wǒ xīn zé yí。

亦既见止,亦既覯止,我心则夷。

《论语》中的诗经:

本诗,与《汝坟》中表达的抱怨不同,而与《卷耳》所表达的心情大致相同,都充满了对家人的担忧、怀念。使百姓如此忧心忡忡的原因,正是如同上篇《采蘩》中的“公侯”等为政者对百姓的不仁所导致的。

《论语》中讲,“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使用武力迫使百姓“薄言还归”,可能对大多数遵规守纪的百姓暂时管用,但对于天生就好勇斗狠又不甘居下的人来说,他们早晚会带头反抗的。

这样的人,即使是少数,但他们一样有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若对他们以暴制暴,结果只能是在他们原本遵纪守法的亲人们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而导致更多人不畏强力、愤而抵抗,那样就会造成更多的“乱”了。

依靠武力压迫百姓,只能使百姓暂时屈服,如有人敢带头反抗,百姓必然有人跟从,社会动乱了,“公侯”们的末日也就快到了吧!

原文讲解:

草虫的鸣叫(喓喓)、四处乱跳(趯趯,跳跃的意思)的蚂蚱(阜螽,就是蚂蚱),这样的景象很容易让人心情烦躁。雪上加霜的是,亲人又不在身边,此时此景,更加让人“忧心忡忡”。

亲人在哪里啊!只要让我看见你,只要让我遇见(覯,遇见的意思)你,我的担忧就会少一点。一般亲人相见,自然要叙叙旧,可对于诗中的人物来说,和亲人说话显然是奢望,能够看看亲人就满足了。可见,百姓真得是被压迫到无奈的状态了,和亲人见面都不敢说话,能够远远的看见,就能“我心则降”。

登高(陟,高升的含义)望远,站在南山上,期望能看到亲人。嘴上说着采摘蕨菜,可又哪来的心情工作啊!亲人音信全无,时间越久,长久的忧伤导致自己更加虚弱(惙,因为忧愁而导致的虚弱的样子)。

亲人在哪里啊!只要让我看见你,只要让我遇见你,我的心情也会好上一点(说,同悦,高兴的意思)啊!

登高望远,站在南山上,期望能看到亲人。嘴上说着采摘薇菜,可又哪来的心情工作啊!这么久都还没有亲人的消息,诗中人物心情,从忧愁转化成了“伤悲”,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是不是亲人已经不在世上了!?。

亲人在哪里啊!只要让我看见你,只要让我遇见你,只要知道你还活在,我就放心(夷,平坦的意思)了啊!

本诗总结:

诗中人物只祈求看到、遇见亲人,甚至都不敢奢望能够和亲人说说话,从这点上我们可以推测,亲人当时的状态应该是为人所控,没有自由的,这与上篇中的“薄言还归”所包含意思大致相同。

中国百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顺从、最善良的百姓了,即使被重重的压迫,却只要轻轻的需求:心情从开始忧伤,到忧伤而虚弱,再到忧伤变成悲伤;需求从只要能缓和一下忧愁,到只要能使忧愁的程度稍微好一点,再到只要知道亲人还活着就能心安。

为政者,压榨百姓也就算了,难道使百姓亲人相见,这一点点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是不是百姓过得越痛苦,反而更能激发他们那种变态的优越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