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的巡狩礼:巡狩离开京城到边远的地方去,帝王万乘的车队震动田野,巡狩考察功绩政治威慑军队彰显国家的威力”,这是标题中描写的唐代皇帝巡狩礼的场面和作用。那么在封建王朝下应运而生的“巡狩礼”,又有如何的作用和意义呢?

大唐:唐朝霸业(大唐天子之巡狩礼)(1)

一、什么是巡狩礼?

巡狩礼从上古农耕部落时期就出现,一直延续到清朝乾隆帝东巡,其中在唐代是我国封建王朝中极为强大发展的一个时期,巡狩礼也在这个时期逐渐演完善变成一种具有政治性质的多方面活动的吉礼。

1、巡狩礼的发展与背景

《晋书·礼志下》中记录“古者帝王莫不巡狩”《尚书》中云“五载一巡狩”,早有史料记载,说的是古代的帝王没有不巡狩的。

巡狩礼又叫巡幸、巡守等其他名字,最初的含义是部落的首领武装巡视自己下设部落疆域的一种活动,经过各朝各代的演化,逐渐变成了一种象征国泰民安,彰显国力的一种礼仪遂叫“巡狩礼”。

大唐:唐朝霸业(大唐天子之巡狩礼)(2)

早期的巡狩礼还是以武装震慑为主要作用的一种活动,因为早期部落联盟等之间的关系过于混乱,需要一定的武装震慑与压力来维持部落首领自身的权力控制,后来经过时代的发展,王权逐渐稳定,社会平稳,各种思想文化开始系统的出现,巡狩礼的主要作用逐渐变成了以政治宣传为主。

2、唐巡狩礼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国力越强盛,其国家文化礼仪发展越优秀,巡狩礼的章程与内容是在唐代出现一个明显的分界线,演化规定出一套完整明确的礼仪章程制度,唐代的礼仪制度多沿用完善于儒家思想的《周礼》,在《大唐开元礼》就有明确记载其中的流程。

大唐:唐朝霸业(大唐天子之巡狩礼)(3)

巡狩礼顾名思义分为两部分内容“巡”与“狩”;“巡”意为巡视视查之义,在唐《礼记》中记载,在皇家巡狩礼之前,要先昭告天下皇帝要去往何处考察,提前让下设的官员开始准备,途中的经过停留也必须严格按照礼记的要求,其中包括祭祖、餐食、官员回话等,都有相应的制度。

除去皇帝本人的规格外,下封的皇子、嫔妃、大臣等也都有相应的要求与制度。

皇帝巡礼在唐朝是一件非常重要庄严的事情,一旦皇帝要出宫巡礼便是礼部严阵以待的大事,其中的一举一动,一事一物都不能出错。

“狩”意为打猎、狩猎之义。我国古代对于君王的要求文武双全才是能力的象征,所以跟随天气时节进行皇家的狩猎也是我国古代王朝的一种传统活动,这也是巡狩礼中的一部分。

大唐:唐朝霸业(大唐天子之巡狩礼)(4)

狩猎活动不仅包括寻常的打猎箭术比赛,还会举办驯马表演、舞蹈演乐、篝火晚会等文娱活动,皇帝也会借此场合赏罚官员鼓舞士气等。

3、唐巡狩礼出现的意义

李唐王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上极为强盛辉煌的时代,在礼仪与政治统治上都发展出了严格精密富有时代特色的礼仪制度,君王各地巡视了解民情考察官员可以做到理解民俗清明政治坚固上位者的统治;对于狩猎等尚武习俗的发展重视,可以鼓舞士气,提升军队的凝聚力,宣扬保家卫国的思想,威慑蠢蠢欲动的番邦。

这些礼仪活动从各方各面对于唐朝的统治与拓宽疆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也对唐代的文化自信有着大幅度提升与稳固。

大唐:唐朝霸业(大唐天子之巡狩礼)(5)

但凡事都有利有弊,后期皇帝对于形式享乐的过分追求,也是盛唐最后陨落的原因之一。

综合评论,巡狩礼对于李唐王朝的统治和颠覆有着明确指向性的作用。

二、唐巡狩礼的具体作用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帝王以巡狩形式,作为宣扬政治文化连接与社会地方的纽带巩固王权统治为手段,具体分析巡狩礼的作用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察政”,“慑军”,“昭国威”。

1、察政

察政就是考察政治功绩的意思。

封建王朝的君王统治大多都以中央集权然后辐射四方的控制形式,唐朝更是如此设立了三省六部制,下设各部官员辅佐君王中央集权的稳固。

大唐:唐朝霸业(大唐天子之巡狩礼)(6)

儒家经典《孟子》中云:“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那么如果不及时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就非常容易出现官官相护,政治腐败,对民生不利的情况,所以巡狩礼的一大作用,就是君王走出中央到地方去具体的考察官员的功绩。

另一方面,封建王朝的君王在当时人民的心中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位置,君王下到地方去巡视切实的去体察民情,也是一种宣传君王关注人民民生的政治手段,在人民心里,不可亵渎的皇家亲自到地方去,会让人民觉得皇帝是一个关系国家勤劳政治的形象,这样也可以大大的加强人民对皇权的崇拜,增强对君王的凝聚力。

大唐:唐朝霸业(大唐天子之巡狩礼)(7)

2、慑军

慑军的字面意思上是威慑军队,但在巡狩礼中具体分析的作用,是威慑有军权的臣子,震慑分封的番邦,鼓舞军队的士气。

在唐初期的巡狩礼,其实是作为军礼的一种,因为初期的统治不稳定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所以巡狩礼是用来武力威慑的政治手段。

经过国家的大力发展,国情逐渐稳定,巡狩礼也渐渐演化成为另一种政治手段的吉礼,君王到部队中去督导部队的训练过程、视察部队的装备马匹车辆、倡导武德开疆扩土的信仰。

巡狩礼对武将势力和外部政权的政治威慑作用是巨大的,一方面可以敲打视察有着兵权的武将,另一方面可以威慑边疆势力加强国防展示大唐雄厚的国力,有着不战屈人之兵的效果

大唐:唐朝霸业(大唐天子之巡狩礼)(8)

3、昭国威

昭国威的含义是彰显国家的威力。

说起历史上最浩大奢侈的一次巡视,是在隋炀帝时期的随运河三下江南,虽然这次巡狩礼的作用是极其负面的,甚至是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但其本质是隋炀帝为了彰显其国威的炫耀活动,彰显炫耀国力其实也是巡狩礼的一大作用,更是稳固统治的一种政治手段。

在科技没有开始发展的古代封建王朝的人力物力都是极其珍贵的,而战争是最大程度伤害损失人力和生产力的事情,一旦发生战争后,修复对社会的冲击需要的时间也是漫长的,所以使用一些心理上的博弈来避免直接的战争冲突是非常必要的。

很多人都片面的认为君王大规模的出巡是为了享乐,但史料记载的并不是这样,巡视的地方除了一些富庶的经济中心,还会去到很多贫瘠的边陲地带。

大唐:唐朝霸业(大唐天子之巡狩礼)(9)

唐代地域周边有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的政权对中原边境虎视眈眈,更有高句丽这个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的国家对边境进行数次骚扰,所以巡狩礼更是一种主动的政治军事威胁,炫耀的手段,来避免真正发生战争而导致生产力的倒退,这是一种政权与政权之间的心理博弈。

三、唐巡狩礼的正负面意义

自古以来,巡狩礼是封建王权统治机构中一根有力的政治神经,有着极强是王权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但其作用也要放在历史的宏观角度中去观察去评价它双面的意义,去映照出一段封建王朝的兴盛与衰落。

1、巡狩礼的正面意义

封建王朝的君王以巡狩礼作为王权统治中以显示礼治天下的政治文化形式,其作用为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境的联系建造了政治纽带

大唐:唐朝霸业(大唐天子之巡狩礼)(10)

除去巡狩礼对国家的实际统治作用外,作用一种“礼”仪,它也有着中国自古以来对于儒家礼治思想的推广,更有学者发表观点“礼是中国历史上维护合法统治的依据”

巡狩礼的作用不仅对封建等级文化以及儒家思想道德的传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传播作用,而且在兴国安邦、整合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制度与统一方面都是一种重要政治战略举措,也是在王权统治中一种多方面的运作模式。

2、巡狩礼的负面影响

初唐盛唐时期多为明君其巡狩礼内容均为正面活动,就算是休闲娱乐,也是打猎习武或与文人政客吟诗作对探讨文学,但盛极必衰是必然的历史进程。

大唐:唐朝霸业(大唐天子之巡狩礼)(11)

晚唐时期的君主仗着国家安定社会富庶开始沉溺于纵声享乐,巡狩礼也失去了本身强大的政治作用,变成了帝王满足自己私欲劳民伤财的一种奢靡活动。

巡狩礼一旦失去它本身的政治主导观念,就会展现出每个封建统治阶层腐朽贪婪的通病,随之裹挟来到的便是一个王朝的覆灭。

四、历史总结

学者葛兆光提出:“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被尊奉的文化所支持,政治支配才能成功”。帝王举行巡狩礼是否可以理解遵循其中真正的含义,是巡狩礼是否可以真正发挥出其真正有效的政治作用的根本,也亦正是一个封建王朝盛衰与否的一面历史铜镜。

大唐:唐朝霸业(大唐天子之巡狩礼)(12)

巡狩礼并不是一个王朝兴盛的唯一方式,同时也不是一个王朝走向衰败的罪魁祸首,它更像是一个标志,一个天平,是正是负,全在人为。

我们也正是从历史的宏观角度出发,对唐代帝王的巡狩礼进行历史角度的多维度全面价值评判,见证了整个唐代从万邦来朝、天朝上国,到山河破碎遍地飘零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