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发表于2021年4月21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十版

怎么评价作家张楚(访谈158期张治楚)(1)

张治楚,广东珠海人。中国书协会员、广东省珠海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作品获全国“铁人杯”书法作品展优秀奖,入展 全国第四届草书展、中国书协培训中心2016年教学成果展优秀奖、首届“容庚奖”全国书法大展等。


努力提升自己的审美高度和书艺水平

——张治楚访谈

黄俊俭:你心仪“二王”一脉书风,潜心研习多年,并以此筑基,书法追求“古雅清润”,请谈谈你的学书历程。在你的学书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张治楚:我自幼酷爱书法,坚持笔耕数十年,临池不辍。以“二王”和赵孟頫筑基,上追晋韵,下探明、清消息,汲取帖派优质养分,并追踪融通、拓展延伸,力求气势通脱,笔意古雅。

我的祖籍是广东中山石岐,祖训书诗传家,在当地小有名气,虽算不上书香门弟,也是耕读三世。伯祖父张丕基为清末官员,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第30名进士,进士殿试三甲第74名。曾任刑部贵州司主事,任法官考试四川考试官,考验京师各级审判检察厅人员、襄校官,赏赐花翎四品衔、京察一等。其书法有很高造诣,自题额名“习静书室”。每逢为人题写牌匾时,助手们研墨、铺纸,众人围观,赞声雀起。本家族以此为豪,树为后人之标杆。个中故事,祖辈们为我讲述很多遍,对我触动很大。父亲亦是书法爱好者,年过九旬他还为我泼墨示范。

有件事我记忆犹新。记得在那物质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小学放暑假的一天清晨,太阳还未升起,父亲便带我从珠海拱北步行近30里路到三乡赶班车到中山石岐西山公园,观摩古代曾望颜题匾“第一峰”三个字。父亲解说:“‘一’字像扁担,感觉既有担当,又有势能和弹性,姿态脱俗雅观,仿佛能挑起重任。”我似懂未懂地点了点头,但由此心生欢喜、如获至宝。仔细揣摩几个字,已忘记时间。自幼耳濡目染、如饥似渴勤奋学习书法,上小学时即在老师指导下,多次获得全校书法大赛一等奖。之后一直潜心研习、孜孜以求,转益多师,近年时有新作在中国书协举办的重要展览上崭露头角。

黄俊俭:你个人心中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如何实施?

张治楚:我认为,书法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是国人引以为傲的国粹。学习书法这几十年,它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早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既是我的个人爱好,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将继续临帖,并旁涉诗词歌赋、道德礼仪、哲学思想,融会贯通,深挖潜力,不断提升审美高度和书艺水平;同时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带动一批书法爱好者不断提升。

黄俊俭:你作为珠海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请谈谈市书协今年要开展的主要工作。

张治楚:珠海市书协将在市文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地实际,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积极调动和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对会员的专业指导和培训,提升会员的创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年内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书法展、两年一届的“鲍俊杯”书法大赛,通过展览和比赛,提高全社会对书法艺术的关注度,扩大影响力,提升文化自信;继续开展“为基层送温暖”活动,组织书协骨干到各区开展书法培训,加强书法后备人才的培养。

黄俊俭: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怎么评价作家张楚(访谈158期张治楚)(2)

张治楚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