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春,一日夜深人静,刘伯承在忙完一天的军务后,认认真真地磨了一盘浓墨,然后端坐在桌前,展开信纸,用蝇头小楷写了足足好几页,又郑重地装封好。

第二天一早,刘伯承把这封信,交给了警卫员黄兴,并嘱咐他,一定要当面交给汪荣华。

汪荣华是红军中的一名女战士,刘伯承与她是通过任弼时夫妇介绍而联系上的。

当时,任弼时所在的红二、六军团,刚刚与刘伯承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两人志同道合。

他们闲聊中谈及家事,任弼时夫妇了解到身体伤残的刘伯承正形单影只,出于对战友的关心,这对热心的夫妇便商量着帮他留意一个合适的对象。

任弼时夫妇思前想后,最终认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汪荣华是个合适的人选。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1)

图|汪荣华与刘伯承

汪荣华出生于大别山区,家境贫寒,姑父冯先卓曾在复旦大学读书,是一名共产党员,思想先进,汪荣华自小耳濡目染,深受影响,对革命充满了向往。

1929年,鄂豫皖地区爆发了一场六霍起义,多支农民武装相继发起了反抗当地反动民团的革命,很快建起了革命政权,皖西革命根据地也应运而生。

12岁的汪荣华见证了这一变化,且深受鼓舞。眼看当地很多青壮年都踊跃报名,加入了红军队伍,年龄尚小的汪荣华十分羡慕。

1931年春,在汪荣华与同村伙伴郑先如的苦苦哀求下,红军征兵的负责人终于同意接纳她们入伍。

就这样,14岁的汪荣华成了英山县少共妇女部的一名成员,她坚强勇敢,成长迅速,很快就成为了五区少共妇女部长。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2)

图|汪荣华

第二年秋,敌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主力向西转移。

敌情紧急,事态难料,为了保障安全,英山县委书记将汪荣华等三个女孩子召集起来,每人发了两块银元一封介绍信,让她们抓紧上路去找红12师政治部。

三个姑娘赶了十多天的路,终于找到了大部队,加入了红12师妇先队。

部队进入川陕一带时,天气渐冷,许多战士都病倒了,汪荣华被安排到红四军总医院进行培训,之后部队整编,她又被分配到了红11师。

政治处得知她曾在地方工作,便安排她到妇先队,在随部队作战的同时,兼顾根据地的群众工作。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3)

图|汪荣华

1935年春,年仅18岁的汪荣华出任省苏维埃邮政局的副局长,成为了当时邮政局的实际负责人。她坚韧好学,业务熟练,将下辖20个县的邮政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

当年4月,汪荣华所在单位,随刘伯承所率的左路军一同过草地。

草地里行军异常艰难,头顶的天气变化无常,脚下只有茫茫的草地和随处的泥潭、沼泽。不仅如此,缺水少粮也是困扰行军战士们大问题,草地里水、草大多变质有毒,不慎误食就会有中毒的危险。

到了晚上,部队常常找不到宿处,大家就围着体弱年少的同志挤坐在一起,赶上地面返潮冒水的情况,战士们一夜不得不多次挪窝。

而女同志草地行军则有更多不便,风吹雨淋是常事,洗澡却是奢望,战士们身上都有虱子,男同志还可以敞开衣服抖一抖、捉一捉,而女同志们就只能按着衣服蹭一蹭。

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草地里,连日常大小便也很不方便,找不到可以遮掩的地方,她们只好几个人拉起床单围出一个圈来当厕所。

遇到特殊情况,草地里连张草纸都找不到,大部分女战士都患了妇女病。

然而,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汪荣华跟着红四方面军,在那片人迹罕至、纵横百里的荒凉草地里坚持了近一年,来来回回走了三趟。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4)

图|汪荣华

许多战士都没有挺过来,但汪荣华挨过来了,不仅如此,她还帮助了很多人。

任弼时夫妇就是在那段日子里认识了汪荣华。

从进入草地开始,汪荣华与同乡周起义,就共同承担起了总部卫生所交给她们的一项特殊任务——照顾任弼时的爱人陈琮英。

在长征途中,陈琮英在一间四面透风的土房子内生产了。由于营养跟不上,产妇身体十分虚弱,只能躺在担架上,连孩子也因缺奶瘦弱不堪。

汪荣华二人看着十分心疼,她们一边行军,一边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这对母子,洗洗涮涮、喂水喂饭,常常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但她们却甘之如饴。

汪荣华意志坚定、善良负责,任弼时夫妇对她十分感激也非常欣赏,热心的他们一致认为单身的王荣华与刘伯承十分合适,于是便帮他们牵上了线。

刘伯承是红军的总参谋长,又是大名鼎鼎的“军神”,汪荣华对他早有耳闻。

而且,就在前不久的中央慰问大会上,汪荣华还见过刘伯承,当时,沉稳睿智、高大俊朗的刘伯承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在接到黄兴送来的信后,汪荣华很激动。信中,刘伯承表明了心迹,然而汪荣华看过之后却迟迟不敢做回应。

这是一件大事。汪荣华清楚,对刘伯承,自己心底是生着一份爱慕的,但是她又担心自己挑不起作为首长伴侣的担子,再三思索,还是难以抉择。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5)

图|刘伯承

犹豫之中,刘伯承约她到河边谈心。在清源河畔,汪荣华袒露真心,她认为自己还太幼稚,担心不能给刘伯承带来幸福和快乐。

汪荣华目光略带忧虑,刘伯承看在眼里,他沉思一会,欲言又止,再次沉默。

片刻后,他终于开口婉转问道:“小汪,不知为啥,我总觉得你还有话要说,可有没说出来,是不是啊!”

汪荣华笑了笑,直言自己的知识太浅薄,在他这个总参谋长面前,不知道要说些啥呢。

刘伯承恍然大悟,他微微一笑,诙谐答道:“总参谋长又怎么样,也是普通一兵嘞!俗话说,兵对兵,亲加亲,有啥子话都可以讲嘛。”

看着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刘伯承,汪荣华的心里也轻松了很多,便坦诚说道:

“我是个普通农民的女儿,文化低、知识浅,又不懂军事,对战略战术更是一窍不通,与你相比,不论资历、学识和其他方面,都相差十万八千里,咱们结合,怕是不大合适。”

刘伯承知道,这是汪荣华的肺腑之言,他爽朗一笑,也坦诚地说道:“你讲的这些,其实没有啥子关系嘛!要讲出身,我刘伯承也是农家子弟,祖父还当过吹鼓手呢。”

刘伯承还向汪荣华讲起自己当年的往事:因为家里穷,他和父亲去考秀才时,县官把他们逐出了考场,父亲因此大病一场,不久离世。

汪荣华听得感同身受,十分气愤。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6)

图|刘伯承

刘伯承又说:“我们的结合是自由恋爱,只要我们有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就能志同道合地生活战斗在一起,也能用持久不衰的感情努力维护家庭亲密无间的关系。婚姻的幸福并不是建筑在资历和学识之上的,而是建筑在心心相印的爱恋、理解和相互尊敬上。这种幸福的本质是共同的理想和事业,至于文化水平,可以努力学习嘛,我可以帮助你。”

这一席话推心置腹,汪荣华心中的顾虑也随之消散了,她不由地对眼前这个人更加敬佩,同时也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两人又聊了很多,且越聊越投机。

后来,汪荣华嗔怪地说:“你眼睛不好,还用那样工整的小楷给我写信,多费眼睛啊!”

刘伯承毫不掩饰初衷,真诚地说:“头一回给你写这样的信,当然要严肃认真!”

事实证明,虽然与汪荣华相差25岁,但刘伯承对待这份感情确实是严肃认真的。

自清源河谈心后,两人感情更近了一步。在繁忙的军旅之余,刘伯承常帮助汪荣华补习文化,汪荣华也会给刘伯承缝补衣物。

于他们而言,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互助,更是一种幸福。

1936年中秋,部队长征到了甘南小镇,在这里,两人在战友们的见证下,举行了一场简单却神圣的婚礼。

结婚当日,这对新人什么物质条件都没有准备,两人穿的都是平日常穿的旧军装,他们新房里也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连被褥都是旧的,家具更是没有。

虽然条件艰苦,物质不足,但是两人互敬互爱、互信互谅的真心与情谊却是满满当当的。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对新婚夫妻并没有奢望过安稳的生活,婚后一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刘伯承要到保安去接受新的工作,汪荣华也一起随行。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7)

图|刘伯承

一日,部队在翻越大山时,突然传来一阵枪响,通讯员赶来汇报,称先头部队遭遇了敌人,已经交上火了,刘伯承立即率部队投入战斗。

不一会,山谷中传来一阵“嗡嗡”的巨响,由远及近,响声沉闷、单调,战斗经验丰富的刘伯承立刻警觉起来,他判断这是一架轰炸机,于是命令部队随即分散隐蔽起来。

敌机十分狡猾,先是从山谷间突然钻出,紧接着又冲到了天上,旋即径直朝大家隐蔽的方向俯冲过来,在留下了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之后,扬长而去。

刘伯承被炸伤了。硝烟还未散尽,汪荣华便发现了他臀部上的伤,赶忙拿出绷带,帮他包扎。

正当汪荣华专心照顾受伤的自己时,刘伯承发现汪荣华的小腿也在滋滋冒血,她的绑腿都被染红了。

革命没有不流血的。正面临敌情的刘伯承不得不十分冷静,他清楚此时刚经过战斗,敌人很有可能正在附近活动,必须要尽快转移。

于是,他抚摸着妻子的伤口,鼓励她不要停留,要坚持前进去赶上前面的部队。

汪荣华哭着不肯离开,她坚持要搀着刘伯承一起走。

然而,刘伯承伤势太重,根本动不了。他看着妻子受伤的腿,安慰她,说敌人不会轻易发现自己的,要她赶紧去追赶部队,汇报情况。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8)

图|汪荣华和刘伯承

汪荣华思忖片刻,嘱咐他千万不要动,她去找人来,然后就拖着伤腿一瘸一拐地走了。

劝走了汪荣华,刘伯承心里坦然了些,他和同样身受重伤、行动不便的警卫员留在原地。突然,他们听到后面不远处有响动,似乎有人正在靠近。

年轻的警卫员眼神好一些,他一眼看出,来者身上穿的是灰衣服,想必应该都是自己人。

果然,是一个收容班。不一会儿,陆续走近的同志们便发现了他们,便急急忙忙跑上前来,一名小战士一把扶住了身下满是鲜血的刘伯承,惊呼道:“校长,你负伤了!”

周围的战士赶紧来帮忙,可是刘伯承伤得太重了,一挪动就是一滩血,战士们又都是步行而来,既没带担架,也没有战马,一时犯了难。

刘伯承忍痛将自己伤口上的绷带又紧了紧,他笑着说,革命嘛,流血负伤也是常事,这没什么好怕的。现在这里很危险,我们得尽快走!不能掉队!

说着,刘伯承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战士们看着他,心中又感动又振奋,纷纷上前架扶着他。就这样,在几名战士的搀扶下,刘伯承和受伤的警卫员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不一会儿,在路上,他们遇到了汪荣华,她正带着老乡急急忙忙往回返。见到刘伯承遇到了收容班的战士们,汪荣华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下了。

他们到老乡家中休整了一夜,次日天不亮,在老乡的帮助下,战士们用门板当担架,将刘伯承抬出了南华山,终于赶上了大部队。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9)

图|长征结束后,刘伯承与汪荣华合影

患难见真情。就这样,刘伯承与汪荣华携手同行,一起走过了那段艰苦的长征路,他们的感情也历久弥笃。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夫妻两人在硝烟中分离。刘伯承率军东渡黄河,转入敌后进行战斗,汪荣华则留在延安“抗大”学习。

直到1938年5月,从抗大毕业的汪荣华,在组织的安排下,成为了刘伯承所在师随营学校的教员,两人这才又得以重聚。

然而,即便这样,两人也还是各忙各的。虽然同在部队,但他们吃的是大伙房,过的是集体生活,单独相聚的日子还是有限。

刘伯承忙于战事,常常到前线带兵打仗,他从不在离开时特别嘱咐交代,只是对汪荣华说一句“走了”,便一去多日。

不过,他们的感情依然很好。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10)

图|汪荣华与刘伯承

在汪荣华怀孕和生产的特殊时期,像普通人家的丈夫一样,他总是担心妻子营养跟不上,只要条件允许,就会找些猪蹄之类的给妻子补养身体。

刘伯承时任师长,津贴每月五元,他从不乱花,全都交给妻子。这样的“爱妻习惯”,刘伯承坚持了50多年,哪怕是建国之后他的工资涨了,他还是坚持全部“上交”。

他们志同道合、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汪荣华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从未因自己是首长家属而有任何特殊待遇,这一点刘伯承也严格监督贯彻。

汪荣华小时候在封建家庭长大,曾经被缠过足,后来虽然又放开了,但也只是半大的“解放脚”,行动并不方便。

在部队里,她不仅与战士们一样行军打仗,还承担怀孕生产等负担,其付出的体力是相当繁重的,但她很少骑马,也从不享受特别照顾。

在太行抗战时期,日寇扫荡频繁,八路军军饷吃紧,部队供应相当艰难。偶尔条件好转,出于对首长们的照顾,炊事员会给他们开一顿“小灶”。

每当这时,汪荣华总是自觉地离开,去和战士们一起吃。在她的带动下,各位首长夫人也都会到大食堂吃饭。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11)

图|汪荣华与刘伯承

解放之后,赶上部队女兵大复员,刘伯承便让汪荣华带头,首先复员。入伍20多年的汪荣华毫无怨言,立即照办,一下子变成一位家庭妇女。

虽然之后她又回到了部队,但她一直都不在乎“提职”的事,直到退役,也仅是个“上校”军衔。按资历贡献来论,汪荣华不该只是如此,但她清楚这是刘伯承的意思。

刘伯承一向“公私分明”,甚至有些绝情,汪荣华十分理解,面对原则问题,她也从不迁就。

汪荣华也有亲戚,她的弟弟妹妹都是大别山区的普通农民,他们也曾向汪荣华提过一些要求,但汪荣华从来会不越权包管他们的事,更不会给他们任何特殊照顾。

汪荣华不求高官厚禄,一生勤劳简朴。他们夫妻两人,靠着工资要供养两位老人和六个孩子,从不依赖公家。

冬天暖气常常烧不热,想洗头,汪荣华就自己烧水,刘伯承洗完的水,她拿来再洗一遍。

家里人口多,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营养,初冬的时候,汪荣华就去附近农田里,捡些别人不要的白菜帮子,留着自己喂鸡下蛋,给孩子们改善伙食。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12)

图|刘伯承一家

她言传身教,培养孩子们要自立自强,不能想着有特殊优待。

那些年,有许多青年都追求“出国留学”,汪荣华家也算有条件有机会,但她的6个子女,没有一个出国的。

曾有人答应帮他们的小儿子办出国留学的手续,汪荣华得知后,与儿子严肃商谈,她认为,若不是像他的父亲刘伯承等革命前辈一样,抱定报效祖国的初衷去留学,那也是很难成才的,况且,想要学得本领也不一定非要出国。

儿子被她的一番话深深触动,自此勤奋自勉,最终学有所成。在汪荣华的悉心教导下,他们的六个子女,全部成为了国家的有用之才。

汪荣华是良母也是贤妻。1973年,81岁的刘伯承突然病重,然而送医虽然及时,但医院治疗失误,他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甚至每况愈下,这让汪荣华十分着急。

情急之下,她不得已去打扰了同在生病的周恩来。周总理得知情况后,相当重视,在他的过问关照下,治疗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刘伯承情况终于渐渐平稳了下来。

但是,之后的刘伯承基本丧失了自理能力,汪荣华十几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精心护理,陪伴刘伯承闯过了九十岁大关。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13)

图|刘伯承

1986年,94岁的刘伯承与世长辞。汪荣华万分悲痛,但葬礼过后,她仍不忘请这些年来帮助自己照顾丈夫的医护人员们吃顿饭。

然而,当她统计过后才发现,先后参与护理的医护共有一百多人。她很想把他们一个不落的全部都请来,但自己在经济上却着实负担不起。

正当汪荣华犯愁时,有人提议,可以跟组织上反映一下,由组织出面来办,既省事又体面。但汪荣华坚决不同意,她不愿为自己的事麻烦公家,更不想花公家的钱。

最终,孩子们给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宴请部分医护代表,同时再以个人的名义给解放军总医院写一封真挚的感谢信。如此一来,汪荣华才感到安心了很多。

8大功勋生平(与刘伯承相守50年)(14)

图|刘伯承葬礼

刘伯承逝世后,寡居的汪荣华日子过得依然十分简朴。

家里的沙发巾早就破了,但她缝缝补补连用几十年。刘伯承病重时,不少好友前来探望,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了,劝她再去领块新的,她却不在乎,坚持接着用,后来实在破得补无可补了,她便买来一块廉价的毛巾布,自己裁剪后替换上了。

1991年,汪荣华因事外出,所到当地的领导兴师动众,这让一贯低调的汪荣华很不适应,她一向反感这种做派,一路上都闷不做声。

欢迎仪式结束后,汪荣华尚未落座,就听到一位女干部热情呼喊:“刘帅夫人在哪里?”

74岁的汪荣华闻声起身,对那位女干部认真地解释道:“她不叫‘刘帅夫人’,她叫汪荣华,我就是汪荣华。”

汪荣华与刘伯承因信仰而结合,携手走过半世纪,他们是平凡夫妻,也是后世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