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建腾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1)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2)

导读: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一座百年大院,历经朝代更迭,演绎悲欢离合,尽显英雄本色。该院由清末大臣席宝田出资新建居家;兵荒马乱时期,变成传播抗日革命火种之地;当抗日战火蔓延到湖湘大地,这里,又成为了救治抗战将士的后方医院……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3)

(塘田别墅主人:席宝田)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4)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5)

(王祥麟:170后方医院院长)

太子少保:席宝田功成名就修别墅

湖南邵阳县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蜿蜒流动的河流,因为发源于广西资源,故称为资江,流入湖南新宁境内后,又称夫夷江。

传说,西汉景帝之孙刘义在资江河畔建立了一座城池,名为夫夷侯国,夫夷江大抵也是因侯国名气而得名吧!历史在奔腾向前,夫夷江水也随着历史的前进而川流不息。江畔两侧风景优美,青山伫立,田畦成垅,稻花飘香,人民生活安静祥和。

晚清时代,东安县席氏,当时已是大户人家。席宝田,清道光九年出生于今东安县伍家桥乡,晚清湘军将领。同治六年,席宝田奉令专办贵州军务,统军入黔,镇压起义苗民,大量聚集钱财,很快成为巨富,受清廷倚重,誉为"中兴功臣”、“太子少保”。席宝田利用战争大肆杀戮抢掠,发不义之财,引起舆论谴责,便只得称病隐退了。

离开朝庭,赋闲老家东安,席宝田带着几位心腹部下,常常游览名山大川。一天,席宝田在新宁县好友刘坤一家乡观光游玩,在随从的簇拥下,一行人从风光旖旎的崀山顺夫夷河而下,至塘田市古镇,席宝田下了轿子,登上属南岳衡山72峰之一中最南边的芙蓉峰,极目远眺:山形交错延绵,水色碧玉澄清,蜿蜒的夫夷河如一条腾飞的巨龙,东西两岸负阴抱阳,合成天然的太极图形。俯瞰对河的一马平川,太极图阳鱼阴眼处的三角洲活像一只硕大的乌龟,将头伸进夫夷河里……

龟乃祥瑞之物,为纯阳神兽,能安心、辟邪、制煞、化冲、解厄、镇宅、招财、聚财,是权力和长寿的象征。席宝田被这人间仙境迷住了,倾刻动了在此修建别墅,颐养天年的念头。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6)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7)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8)

于是光绪年间,席宝田在此购置良田,大兴土木。塘田别墅历经10年完工,整个院落占地面积9500多平方米,前后7排,每排有左中右三栋,造型规整,对称平行,现共存16栋,大小房间60余间,建筑面积2448平方米。外部青砖火墙围合,内里木质梁架承托。卧室为两层,窗棂雕花图案别致,栩栩如生。上盖青瓦,地铺方砖,整个大院浑然一体,雨不湿鞋,晴不曝日,并由四米多高的院墙包围,气势恢宏,美仑美奂,富有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

席宝田对新修建的别墅非常满意,率各房子孙从东安搬来塘田别墅居住。后在此生下第六个儿子,取名“资生”,喻夫夷河入资江之意。认为自己从此可以在塘田市这块风水宝地安享晚年,长命百岁。

没料到,两年之后,席宝田病死于塘田别墅,享年六十岁。席宝田突然病死于塘田别墅,席氏家族如倒了一根顶梁柱,恰逢时局动荡不安,席家东安伍家桥也有豪宅,众人陆陆续续地搬回了原籍,委托信得过的仆人看守房屋,收取田地租金,后来将塘田别墅周围的田产也卖给了当地人,高墙内的深宅大院如一座死气沉沉的空城。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9)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10)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11)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12)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13)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14)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15)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16)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17)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18)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19)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20)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21)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22)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23)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24)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25)

(时塘田战时讲学院的部分教师与学习书籍,点击图片放大看照片中的文字更精彩)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26)

南方抗大:吕振羽受命回乡播火种

1938年初,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邵阳籍共产党员吕振羽受中共湖南省委指派回到家乡,准备租借席宝田塘田别墅创办战时讲学院。

塘田战时讲学院,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以统一战线形式创办的战地干部培训学校,被誉为“南方抗大”。

据说席家后人刚开始时未答应,后听来人说是办学校,不但慷慨答应,还免除全部租金。席家后人深明大义,促使塘田别墅成为传播革命火种的基地。

塘田战时讲学院直属湖南省委领导,建立了由吕振羽负责的三人党小组和学院党支部,旨在培训基层抗日骨干力量。

1938年8月,讲学院筹备工作就绪。史学家翦伯赞、文学家张天翼、语言学家曹伯韩等一批大作家、名教授,随便在哪所大学都是几百元月薪,可他们自愿来到这个偏僻山沟无偿教学。

讲学院以“忠诚、勤敏”为校训,于1938年9月15日开学,1939年4月21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并强迫解散,短短7个余月,共举办了两期四班,培训学员250余名,其中50多位学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0多人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还有的壮烈牺牲。

塘田战时讲学院解散后,奉中共湖南省委指示,党组织在附近的油塘村李家大院举办了两期党训班,部分学员党员分别被湖南省委派遣到湖南省党组织空白地区的武冈、洞口、新宁、绥宁、城步等地并建立了由省委直接管辖的地下党支部。

塘田战时讲学院师生和地下党组织不懈坚持斗争,为党领导和建立地下武装、配合解放湘西南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中国革命史和教育史上谱写出了光辉篇章。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27)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28)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29)

救死扶伤:170后方医院全力救将士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役。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其中伤员在5万人左右,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根据国内抗日需要,国民政府大批野战医院往后方搬迁与建立。

同时,湖南修建与保护公路运输线,衡宝公路与洞榆公路就是在武汉会战前夕开建,历时半年,1938 年年底建成通车。

这样,宝庆(现邵阳),衡宝公路与1928年6月12日竣工通车的潭宝公路,成为了湖南西部服务抗日战场的生命线。大批抗战物品运往前线,大量重伤病员送往后方。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30)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31)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32)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33)

1939年5月,塘田战时讲学院被迫解散后,这个地方立即继续成为了中华民族坚持全面抗战的主要阵地。

时据《邵阳县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记载:“民国28年5月,国民政府军170后方医院从祁阳巴关口(今衡阳市祁东县太和堂镇把关口村,笔者注)迁境内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先后收治抗日伤病员近万人,死亡数百人。民国33年4月迁洞口。”

从时间上看,这所搬迁进入塘田战时讲学院的医院,救治的应该是长沙几次大会战受伤的部分抗日将士。

无容置疑,这所后方医院的医护人员为抗日而呕心沥血救治伤病员所做出的贡献,但这种历史贡献的取得与将这所后方医院迁来学院的一个人密不可分,这个人就是170后方医院的院长王祥麟。

王祥麟,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珠港镇大麦屿村人,1904年出生。1917年,进入温州教会办的艺文学校读书。1920年艺文学校毕业后考入杭州医学专科学校(即现在的浙江医科大学前身),从此为终生从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祥麟1925年杭州医校毕业后奔赴广州进入黄埔军校,任三、四、五期军医,从中尉逐级晋升至少校军医卫生队长。1927年,随北伐军挺进浙江。1928年任徐州兵站总监部上尉科员。1929年任武汉兵站总监部少校科员,中校股长。1930年任常州第14后方医院主治军医,因不满窃取北伐胜利果实的蒋介石倒行逆施破坏国共合作的行径,遂于1931年辞职回家乡玉环,并在县城开办“玉环县立医院”,服务桑梓。1934年8月,因无力继续支撑这个医院的浩大开支离开玉环后,经黄埔旧僚引荐,历任南京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上尉军医;83师少校军医、中校卫生队长;福建漳州州陆军第27医院中校医务主任;1938年9月,经张冲(1903-1941,字淮南,又名张崇,浙江省乐清县人)推荐到国民革命军75军第四预备师,在湖南衡阳筹建170后方医院,任一等军医、上校院长。

1939年5月,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成为了170后方医院,在救治前线送来的伤病员的同时,亦组织临时医疗队服务于附近群众。期间,他还全力支持帮助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在院内进行革命活动,如:基督教青年会战时服务团十多人在医院里活动就达两年之久。

1993年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编印的《青春颂》一书中原战地服务团多人在书中都提到该团在邵阳塘田寺(市)170后方医院工作时,得到过王院长多方照顾、支持与掩护,使他们免遭国民党的迫害。

1944年4月,医院迁至洞口。1946年,170后方医院移驻上海市眉州路平凉路,接收日本总司令部房产,改称联勤总司令部20后方医院,王祥麟仍任上校院长。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34)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35)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36)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37)

后记: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因为一直挖掘邵阳红色文化,自2010年开始,我N次从邵阳市区出发,驱车寻找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的红色记忆。

在走访中,最让我痛心的是一位当地82岁的老乡给我讲述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开办医院的往事:抗日战争时期,整个讲学院大院都住满了伤兵,这些伤员伤大都很重,每天都有重伤员死亡,死亡的伤兵都是用小船运送到旧址河对岸的芙蓉山上安葬……有一次,我与父亲渡船去河对岸,正遇到几位军人抬着一位死亡的伤兵上船去安葬,我看到那伤兵表情十分痛苦,还没有断气……父亲告诉我,因为缺医少药……只能这样……

老人说着说着哭了,我也流泪了……

还有一个秋日,我在塘田码头遇见几位老人,我上前与他们聊天,他(她)们几位回忆说:文革时期破“四旧”,拆除塘田大院(讲学院)部分房子,发现很多墙砖缝隙都有照片,那照片有军人照,有多人照、有全家照、有小孩照、有女人照……这些照片按说都是军人的亲人或战友,可能是在大院住院的重伤员死亡后留下的……那个时候,塘田市码头很热闹,每天运送伤兵的船,船来船往,一些治疗好的军人成群结伴,有的被长官送过河往邵阳方向前行,或往广西方面前行,有的从大院前码头乘船离开,送行场面军人之间难舍难分,哭声一片……

老人们说得很痛心,我听了很惋惜……

当看到讲学院旧址在邵阳县四中搬迁后,整座大院很破败时,我心里很痛,我多次在红网发贴呼吁,找有关部门游说反映。

当看到当地政府重视,历时几年,筹措资金近1500万,把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整修一新时,我倍感欣慰。

庆幸的是: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岁月匆匆,当历史渐行渐远,塘田战时讲学院历史愈发厚重。这里,每一处都留着“救国救民”的初心;这里,值得我们每一位久久铭记……

南方抗大,永放光芒!

向从塘田战时讲学院走出的每一位导师、学者致敬!

向塘田170后方医院的医生、军人致敬!

向抗战牺牲在塘田170后方医院的将士致敬!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38)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39)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40)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41)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42)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43)

(本文写作参考了:周前锋、阳素云等作者的文字资料,邵阳县文史学者刘振华先生提供了部分文字资料支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此一并感谢原作者,因为资料的局限性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出现各类错误,请读者批评指正,谢谢!)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44)

塘田市镇战时讲学院(寻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