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璋是直隶人,民国初期重要政治人物,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袁世凯死后继任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他与袁世凯的关系,可溯到1896年初在天津小站的相识,此后十多年来,袁视冯为心腹干将,信任有加,冯对袁感恩戴德,唯命是从。然后从1911年冬两人在是否攻占武昌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之后的岁月里两人之间的矛盾日渐增多。

袁世凯
那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与其领导袁世凯之间有哪些矛盾?
一、辛亥革命时,清廷命冯国璋率北洋军去镇压武昌起义期间,冯国璋一意主战,对自己的老领导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人的停战谈判很是不满。
那冯国璋为何对武昌革命党人一意主战呢?
第一,冯国璋立功心切,想成就盖世之功。
冯国璋曾经与北方和谈副代表冯耿光参观龟山时说:“敌方军心不固,斗志不强,我军渡江,必能一鼓聚歼,肤奏全功,凯歌还京;惟屡次请求进兵,都不获准,不知宫保其何用意?”身在前线的冯国璋虽然接受了停战的命令,但还是隐约地表示对袁世凯的不满。
第二,冯国璋对清王朝有一定的感情,受忠君思想的影响,欲保全满清政权。
因为满清贵族集团曾经有意拉拢冯国璋,在袁世凯被罢黜后对冯却仍然予以重用。冯国璋曾经对袁世凯派来劝谕地人说:“只有精忠报国,不知其他。”
第三,由于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人的和谈没有向冯国璋透露,导致冯一直被蒙在鼓里,这就导致冯无法察觉和领会袁的政治意图,使其一直误认为袁与清廷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彻底消灭武昌的革命党政权。
袁世凯真实的意图是利用冯国璋在武昌前线的军事行动,创造出一种南北对峙局面,然后自己操纵这种局面,在清廷和南方革命党人之间纵横捭阖,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从容地实现自己的政治谋略,从而成为辛亥革命的最大赢家。当然这些重要计划,袁世凯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告诉冯国璋的,此时袁更多的是把冯当成自己的棋子在用。后来当冯国璋得知真相后感慨“吾为竖子所骗,大势去矣,”对袁世凯对自己隐瞒和谈真相的做法,甚是不满。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二、冯世凯当上大总统后,让冯国璋出任地方大员,之后两人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问题上爆发了矛盾,冯国璋对袁世凯采取的中央集权措施持抵制态度。
袁世凯一当上总统,就让冯国璋任直隶省都督兼民政厅长。但是,直隶省靠近政治中心北京,在冯国璋担任都督 期间,直隶省厉实行军民分治政策。直隶省的一切民事,“惟 民政厅长是问”;直隶都督虽辖有巡防营七、八十营,但只有 调拨之责,同时还有参谋长对其负完全责任,故直隶都督“甚是 清闲”。
当时,各省都督掌握本省军民两政,形成地方 割据势力,严重威胁到中央的统治。冯国璋统辖禁卫军,坐 镇直隶,极有可能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故袁世凯对冯国璋有所防范,从直隶军政、民政两方面入手,以民政长厅专管民政,以参谋长分管军政,进一步限制冯国璋的权力。故与其他各 省都督相比,冯国璋的权力受到分割、限制,不免对袁世凯 心存不满。

辫帅张勋
冯国璋就任江苏都督后,袁世凯任命张勋为长江巡阅使,率军驻防徐州,“盖袁氏着着防冯,以张勋监视之也。”袁世凯既要用冯国璋镇守江苏,威慑江南,又要张勋来牵制冯国璋。
此外,袁世凯还方设法削弱冯国璋在江苏的实力和影响。例如1914年5月按冯国璋编制的经费预算,江苏督都府及其所属部队每月需用军费65.5万元,而袁世凯却亲自批减,每月只拨给40万元,不到预算的三分之二,使冯入不敷出,不得不裁减军队。
冯国璋后来报怨说:“减其军费,削其实权,全省兵力四分,统系不一,沪上一隅,复与中央直接,使急难之顷,舍国璋向日旧部外,无一可用之兵。”

冯国璋
三、冯国璋反对袁世凯称帝,在帝制运动初期严守中立,后期看到全国反袁运动兴起,公开反对帝制,遂成为“北洋派中反对洪宪皇帝之第一中心人物”,对袁世凯最终“放弃帝制”起了重要作用。
冯国璋之所以能在北洋集团内平步青云,与袁世凯的大力提拔是分不开的。按理说冯国璋应该感恩戴德,支持袁世凯称帝。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那冯国璋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袁世凯若保持大总统名义,冯国璋尚有继任之望。而一旦袁世凯黄袍加身,帝位将由袁的子孙世袭,冯国璋将永为人臣。
第二,冯国璋同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隔
阂颇深,不愿对他称臣尽忠。
第三,冯国璋在清朝为官多年,对“伴君如伴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一套记忆犹新。冯国璋担心袁世凯若称帝,便对臣下握有生杀予夺大权,因为袁世凯对违背自己的下属从来不心慈手软,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步赵秉均(袁世凯部下,布置特务暗杀宋教仁,案情败露后被袁世凯毒杀灭口)、王治馨等人的后尘。所以无论是为了取得更高的权位,避免当一辈子的走狗,还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冯国璋都必须要使帝制阴谋胎死腹中。
参考资料《论冯国璋与洪宪帝制》、《试论洪宪帝制前后冯国璋与袁世凯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