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 vs 情感

我以为自己是个理智的人,或者说理性的人。

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害怕、还是懒,总之不愿意去给情感太多的思考和感受,总是习惯于把所有问题都诉诸于理性思考,并且引以为豪。我猜测可能跟我从小爱看《福尔摩斯探案集》有关,总觉得超级理性的逻辑与思考,显得非常的酷。福尔摩斯那样的人,用超越常人的观察与逻辑推理的方式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拯救一个个无辜的生命,Cool~

理性对应的就是感性,我记得李宗盛有一场音乐会好像就叫这个名字:《理性与感性》。李宗盛我觉得是个牛人,且不说他对于音乐的创造力和天赋。单就说歌词的部分,他文化水平不高,写的字七扭八歪的,算不上好看。但是他写的歌词,句句打动人心,无数首传唱金曲,让男女老少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张艾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其实正是因为他的词里面充满了感性的含义,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歌词中找到自己的内心。我喜欢李宗盛,是因为他是福尔摩斯的对立面,是个充满了感性的人。

我觉得我并不感性,我有时候称自己为钢铁直男,也故意强调自己的理科生背景,这些标签其实都代表了一种看法,我想告诉身边的人,我就是个直男,没有情感可言,讲道理可以,别跟我谈感受。

但是事实上却是,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该有的东西,我一点儿都不少。我每当我碰到各种选择、各种外界的刺激和反馈的时候,其实我跟其他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开心、恐惧、愤怒和难过。可是我却从来没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又或是故意不去体会和感受这一点,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还是觉得害怕面对自己的内心?

向内探索

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和知识的增长,我也慢慢的懂了更多的事情,了解了大人和小孩的世界有多么大的差别。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想去探索整个世界,无论是刚学会走路和刚开始说话,总是想对周围的一切了解和探索更多,好奇心让我们想要征服世界。随着年龄慢慢的增长,我却越来越发现,向内探索的重要性。

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能够改变得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事情的发展、人们的反应、时间的流逝、突然的状况等等其实毫无办法,甚至作为一个人,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控制,血液怎么流动,身高怎么生长,心跳的速度,思维的活跃。

其实,你我能控制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

那什么事情你可以控制呢?作为一个走到食物链顶端的物种,能够统治这个时间的生命们,却什么都控制不了,这听起来很荒谬。

其实,我们都只想着要达到结果,控制一切,改变一切,让整个世界都随心所欲,按照我们自己的心意去运转。这是贪,贪婪让我们放弃思考,当发现世界并非如我所愿的时候,就会焦虑和恐惧,这更让我们无法思考。

人就是这么奇怪,除了理性、逻辑的层面,人其实更容易被情绪所左右,贪婪与恐惧时刻支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每时每刻的思想和行为。想要去理性的思考,也只有直面自己的内心,直面那些贪婪或恐惧,识别他们、认识他们、允许他们存在,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学会与之相伴,这就是向内探索的含义。

需求曲线

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例子,就正好让我体验了一次向内探索的意义。

最近放假了,我得到了一个很长的假期,而且由于疫情原因选择了不回老家。于是这个假期是难得的留在家里,没有任何计划、可自由支配的私人时间。可是我却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在假期的第一个早上,我就变得无比的焦虑、抑郁、慌张,我想给假期做个计划,却执着于这个计划做到完美,想把很多很多没做的事情做完。结果可想而知,我计划做计划的计划失败了,我从一大早起来就开始心情特别的低落。媳妇看到了我的情况,特别的关心我,耐心地给我做了很多很多的开导和分享,说了很多她的思考、目前得分情况分享和给我的建议,都特别的走心且有意义。

但是。。。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我甚至觉得我有点儿对不起她,辜负了她的一片心意,我越是这么想,就越是无法静下心来思考,内心就越是焦虑。甚至根本无法进行理智的思考,还因为吃早饭的事儿闹得很不愉快,因为我觉得特别饿。

突然,我的脑子中浮现出了一张图:

女人出轨理性还是感性(理性与感性)(1)

马斯洛大爷太NB了,把人这点儿事儿说得太清楚了。

我不能思考,是因为我饿,我困,我在假期的第一个早上,因为焦虑导致我失眠,而且没有吃早饭,这一切都让我的需求第一个层次都得不到满足,于是情绪占领了我的大脑,尤其是大量的负面情绪,让我根本无法冷静下来思考,我应该怎么办。

改变这一切的也其实很简单,媳妇最终还是做了一顿美味的午餐,然后我又去睡了一觉,等我醒来的时候,饥饿和疲惫都消失了,我发现我很容易冷静下来,去分析早上发生的事情了,当我最基本的需求被满足了,我的情绪就平静了很多,于是理智又重新占领了高地。

你看,事情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去觉察自己的感受、心情和身体给你带来的反馈,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和行动,当事与愿违的时候,就会陷入无尽的焦虑。

接纳,适应,然后改变

理性与感性才组成了人的全部,单纯地追求理性或者感性,都不能让你过你想要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情感和逻辑的双重需求,而且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都是自己情绪的奴隶,很少见到有人能不受自己情绪的影响。从人类的演化和DNA的原理上说,情绪是人类天生的保护自我的机制,这不是什么坏事儿。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的逻辑,学会与你的理性和感性相处,了解他们,关注他们,适应他们,知道你的情绪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然后才会慢慢的学会改变。

了解自己,对自己负责,才能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是自我探索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