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从大语文切入学习(如何从基础着手改善孩子语文学习的现状)(1)

教育孩子从大语文切入学习(如何从基础着手改善孩子语文学习的现状)(2)

文/左兴驰老师

关于语文学习的基础,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认为字词句,拼音成语才是语文的基本功。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留意一下高中的语文试卷就会发现,在初中之后,这些对于字音字形的考查就消失了,只有在屈指可数的几个省份自命题中才有保留,取而代之的是一篇说明文阅读。

每一年的语文考试大纲都会提到,语文考试要增强对阅读量能力的考查,试卷的总阅读量也变得越来越多,总阅读字数也逐年上涨,这就是在逐渐的看重语文的能力基础之一——阅读理解能力。

二、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最大的体现是作文,但是也不仅仅体现在作文上,基本上所有的语文试题,除了选择,都需要表述,我曾经给孩子们讲过,这个人是不是语文考试的高手,看他的古诗词阅读就知道了,高手做古诗词阅读题的时候会调整自己的表达风格,让答题和诗词相契合,古风古韵,又表达清晰。

能否掌握并运用这种表达技巧,对语文成绩的影响非常大。

话虽如此,还是有很多学生处在“能不能表达出来”的阶段,“能不能表达得好”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有感觉,都有情绪,都有想象,要把这些我们内在的东西通过一个工具表达出来的能力,就是表达能力,表达的渠道有很多,用语言表达想象,就是说书的,用语言表达情绪,就是朗诵的,同样的,文字也是一样,用文字表达情绪的,是散文家,用文字表达想象的,是小说家。

我们的语文考试,就是在用文字表达想法,对于这个问题,你是什么样的想法,用有限的文字表述清晰,就满足了表达的基本要求。

有很多家长都会说:我们孩子表达能力很差,其实这个差也分两种,第一是不知道该表达什么,这是想法的问题,还有一种是有想法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是表达能力的问题。

我经常说,写作文其实就是一场聊天,只不过是两个人就着这个题目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而且要尽量谈得有趣,谈的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想说的东西有一个想法,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怎么想的,别人是怎么想的,我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我的想法别人能不能认可,这些都是在作文的时候应该考虑的事情。

有了想法和主题,确定了想要表达什么的时候,还是有的人会言不达意,要么不停地卡壳,要么罗里吧嗦,永远都踩不到那个点上。

这其实也不是语文学习的问题,这是我们成长中的习惯。

我们还不会说话的时候,饿了就只是哭,后来会说话了,知道用饿这个字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我们拥有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但是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用一个字来搞定,有时候需要一句话,有时候需要一段话,有时候需要长篇大论,有时候需要800字以上,诗歌除外。

作文就是这么回事,用这800字,表达清你的观点。

解决方法:

在生活中和学习上,对自己的表达有一个要求,不能是“感觉他可能听懂了”,而是“我这么说他就明白了”,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精确严谨,在阅读的时候也注意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那些作者是如何表达人的情绪的?是怎么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是怎么描述一个事件的?这些都可以为我所用,让我们的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

教育孩子从大语文切入学习(如何从基础着手改善孩子语文学习的现状)(3)

三、对字词句的感觉

汉字都是一个一个的方块字,结字成词,就有了不同的含义,结词成句,就有了语气和情景,结句成篇,就有了情节和故事。

在这之中的每一步跨越,其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都有一个必经的过程,组词的时候,要先知晓字的调性,字本身的含义,才能跟好的理解词的作用,比如说有这么一句话:

当亲朋好友都走了,空气忽的就冷了下来,他站在那里,心里说不出来的郁寂。

这个“郁寂”,其实是我自己编出来的词,以前从来没人用过,只不过我感觉用在这里能够准确的表达情感。这就是对字的理解足够了之后,对词的运用也会非常自由,当看到你从没见过的词的时候也会知道他的含义和大体用法。

连词成句就又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语法。

我们很少在语文学习中学习语法,对于语法的学习,更多的是从英语学习中学来的,其实我们的汉语也有自己的一套严谨的语法,只不过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掌握句子不是从语法学来的,而是从生活语言和阅读之中慢慢积攒出来的。

这也导致了一个很不好解决的后果,那就是我们的孩子在写作的时候总是出现病句,或者太过口语化,认识不清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我经常对孩子说这么一句话:

一个好作家的文章,连标点符号都是好的。

这说明他在处理自己的文章的时候从遣词造句,到用字标点,都是经过考量的,没有一个部分是随随便便一挥而就的,每一个作家的文风都是在不断地钻研打磨之中慢慢形成的,这和画家是一个道理,我们看起来只是一副画,但是对画家来说,那是无数条经过打磨的线的组合。

提到对字的理解,就不能不说文言文,文言文一般都是单字成词,对情绪的表达也是精致而有趣,比如说古人常说的:罢了,也罢。都是算了吧的意思,其中有不耐烦的意味,如果用现代汉语,不管是“算了吧”还是“就这样吧”,就总感觉少了一些那种满不在乎的豪气。

对字词句的感觉也直接影响了他们阅读的深度,很多精妙的地方,都因为对字词和语气语法的不理解而无意错过了,让人感觉非常可惜。

四大名著中,论语言语气的传神,非《水浒传》莫属,鲁智深的外粗内细,武松的正气凛然,都在他们一言一语中巧妙地表现出来。

解决方法:

阅读要精细,遇到喜欢的文章要仔细揣摩,可以阅读一些有意思的古典小说,对比一下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以及古汉语中对于字词的用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对于汉字感兴趣的可以翻看一些有意思的字典,《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这些对字的来源有描述的典籍,或者关注一下“BOBO老师带你做学霸”中的《左左老师带你来识字》,转变汉字在你眼中的看法,我们的文字,其实非常有趣。

最后,送给大家两篇上好的干货,孩子的学习从此将华丽转身,顺便你的教育方式也将得到调整,强烈推荐阅读。如何帮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更走心?你等了4个月,我们用了13年

教育孩子从大语文切入学习(如何从基础着手改善孩子语文学习的现状)(4)

教育孩子从大语文切入学习(如何从基础着手改善孩子语文学习的现状)(5)

教育孩子从大语文切入学习(如何从基础着手改善孩子语文学习的现状)(6)

教育孩子从大语文切入学习(如何从基础着手改善孩子语文学习的现状)(7)

教育孩子从大语文切入学习(如何从基础着手改善孩子语文学习的现状)(8)

教育孩子从大语文切入学习(如何从基础着手改善孩子语文学习的现状)(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