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从明末清初及至现在,都是个被很多人讨论的对象。他的传奇不仅与他自身的才华有关,还不能缺少当时整个明朝社会以及官场的现状。

张居正传记谁的最好(年少成名终成首辅)(1)

明朝的官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宦官的存在感可以说是历史最高。在之前的历史中,唐朝中后期的宦官曾经有过左右皇帝立黜的权利,不过是个别的偶然,即便是赫赫有名的高力士也得听从皇帝的指令。而明朝这种现象变得普遍起来。说起明朝曾经手眼通天的宦官,就不是一只手可以数的过来的。可以说,宦官的当政很大条件下是皇帝的默认,用来左右文官集团的力量。

张居正传记谁的最好(年少成名终成首辅)(2)

而说到文官力量的强大,其实和宋朝还是有着一定相似的地方的。不过不同于宋朝曾经害怕的西夏党项外族入侵,明朝担心的外患主要是蒙古女真以及海外的倭寇,朝鲜虽然小有争端但不足为患,其实明朝有名的将军很多,但是大多都是成名于战场,一入官场往往被打压的厉害,很难独成一派,只能依附于文官集团。

张居正传记谁的最好(年少成名终成首辅)(3)

说起明朝的仕途官场,相比宋朝又复杂了很多,整个考试制度高度完善,当然一定程度也给了普通寒门出身的学子一个机会,不过最终走到最后的人又寥寥无几。因为竞争实在激烈,除非过人的天赋,大部分人都是在用光阴来熬,有时时运不济,一生难以出头。不过这样竞争激烈选出的人才确实是才华和努力兼备的人,即使是熟读圣贤书,对于官场也很难是迂腐之辈。在张居正之前很多首辅大臣也都是很厉害的角色。

张居正传记谁的最好(年少成名终成首辅)(4)

还有一个明朝很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官员与文人分外讲究自身的修养以及道德。说起来也与明朝的讽谏制度有关。其实当时的社会民风十分开放,各种社会娱乐场所层出不穷,更加上元朝戏曲的发展,即使是普通人也有了休闲活动,各种艳情神鬼怪异小说也是数不胜数,勾栏活动也得到发展,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看出来。然而在正统的文坛似乎走向了两个极端,一部分固守明清理学,更是将朱熹的那一套加强引申,变成了一套道德规则。而到了明朝末年,又出现了一批打破束缚的新的思想家,他们寻求思想解放,个性独立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不过从这点看来,当时的文人确实不再沉迷文字游戏,而是多了许多内在的思辨,这是整个文坛上面的环境。

张居正传记谁的最好(年少成名终成首辅)(5)

但是和宋朝不一样的是,明朝手握重权的官员很少是著作加身的文学家了。也许这和当时整个官场激烈的斗争有关。这种斗争的激烈,拿万历年间举例,已经不是官员的普通任免了,往往是血肉模糊的,很多人因此入狱遭遇酷刑加身,并祸及家人孩子。即使是张居正,身死之后,更是出现了一家人被活活饿死的悲剧。

张居正传记谁的最好(年少成名终成首辅)(6)

这种权利之间的激烈争斗也反映了掌权者的权力集中。当然在大部分时间里,皇帝就像是个局外人,他们任由宦官当政,只是为了掌控一定的话语权,即使到最后连自己也掌控不了宦官。张居正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是单打独斗,他很幸运的在严嵩倒台之后加入徐阶的队伍。

张居正传记谁的最好(年少成名终成首辅)(7)

张居正算是年少成名,即使经历一次官场的挫折但是碰巧也躲过了一次浩劫,后来得到赏识慢慢在内阁有了存在感。更是因为太后以及冯宝的举荐成为首辅。这算是自身的才华以及不错的时运。真正让他名声大造的还是他后来的一系列举动,大概也是因为万历的无心朝事才能让他事无大小都亲自处理吧。无论是边防战事,还是国库经济,从客观上来说,那十年因为张居正的当政,为垂垂朽已的大明续了生机。后代的历史学家也都大多感慨张居正的才华。

张居正传记谁的最好(年少成名终成首辅)(8)

其实说到有才华的人各朝各代都会有,但是这些人能够在他们适合的地方展现才华,这也是张居正不容易的地方。并且及时是有才华的人也有难免自大犯迂腐的时候,可是张是个很有手段会观察时事,能屈能伸的人,这才没有被明朝惨烈的党派争斗祸及自身。而这样一个人在身处高位的时候能够在没有外部约束的时候还能够做事为黎民百姓着想,为整个江山整个国家民族着想,其实很是难得了。即使是对方的阵营也能够任用人才。其实算得上是一个理想的文人了。即使是后代也很难出现,这是人们记住他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