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虚词技巧(高考必备文言虚词)(1)

【知识点精讲】

第一板块——知识温故

理解下列虚词的含义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答案:D(①比 ②助词,表疑问语气 ③助词,表揣测语气 ④词尾)

(二)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

答案:1、 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2、 相当于"于"3、 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4、 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5、 助词,词尾,不译6、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三)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ADG(A才 B是 C竟然,却 D才 E就 F这样 G才 H你的)

(四)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答案: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 代词,可译为你的3、 副词,相当于是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 副词,可译为才。

第一板块——专题训练(教学指导——新课内容)

考点:考查学生理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能力。

1、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虚词"其""且"的用法和意义

2、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掌握虚词"其""且"的用法和意义

2、 难点:虚词"其""且"用法和意义的高考考点

3、 专题解题思路指导

【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3.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5.【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且】 1.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2.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3).【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4).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专题训练指导】

第三板块——复习巩固(相似题训练)

一、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吾攻赵,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答案:CEF(A将近。几乎 B暂且,姑且 C将要,马上 D尚且 E将要,马上 F将要,马上)

二、判断"且"在文中的意义。

"存者(1)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且委政非人。则李唐(3)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4)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

答案:1、 副词,可译为暂且2、 连词,可译为递进,并且3、 副词,可译为将要4、 连词,可译为并列5、 连词,可译为尚且

第四板块——课堂要点归纳总结

【课堂综合练习】

一、下列各句中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答案:B(①他的 ②其中的 ③那 ④那 ⑤其中的 ⑥他,他们 ⑦我,自己 ⑧他,他们) ⑨大概

二、判断"其"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9)其是耶,其非耶?(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答案:(1).代词,可译为他(2).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难道(4).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5).指示代词,可译为那(6).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7).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8).代词,可译为其中(9).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课后练习】

(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5、童微伺其睡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独其为文犹可识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1、距其院东五里

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

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其能久乎?

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

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2、吾其还也

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24、 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

25、 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8、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

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

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答案: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5—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8第一人称代词"我";9—12指示代词"那""那些";13指示代词"其中的";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6—17表示祈使语气"应当";18—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23表示假设"假如";24表示选择"或者、还是";25表示让步"尚且";26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后;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

(二)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7、不出,火且尽

8、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答案:1—2连词,表递进"况且、而且";3—4连词,表并列;5—6连词,让步,"尚且";7—8,副词,"将要";9—10副词"姑且、暂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