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集结号》里,连长谷子地的一连兄弟,在经历里一场极为惨烈的战斗后,只有他自己一人活了下来。可是,后来他却发现,连里那些牺牲的弟兄,竟没有一个人算是烈士。都成了“失踪者”,他为死难弟兄感到委屈、愤怒。他一心要为他们讨个“说法”,证实他们都是革命烈士。奔走10年,谷子地终于为弟兄们讨回了说法,飘雪的荒原上,有一座嵌着红色五角星的坟冢。谷子地站在坟前,他终于听到了那通集结号,证明他和牺牲的兄弟们是战斗英雄的解放奖章已捧在他的手中。
在电影《集结号》中,连长谷子地对战友的深情令观众感动不已。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位老战士为了牺牲的战友,走过了一条更加艰难的追认烈士之路,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顾理昌。
2001年清明节,顾理昌回到老家江苏省海安县老坝港镇,当地的烈士陵园今天在这里举行落成典礼,他受邀前来参加典礼。没想到,这次行程,改变了顾老今后十余年的平静生活。
战友的牺牲仿佛就在昨天,现在要纪念烈士,却遗漏下那么多弟兄,顾理昌无法接受,一次圆梦之旅,就这样成了顾理昌漫漫11年追认烈士路的起点。
回到北京后,顾理昌辗转难眠,他努力地回想着当年一幕幕战斗的画面,那一张张牺牲的面孔清晰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顾理昌后来把每一名战友的事迹都记录了下来,编成了回忆录《耄耋回首往事》一书,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那些英雄的事迹。
“李胜兰,一名小脚女村民,成为旧场乡情报员,1947年5月20日去侦察敌情被敌人抓住,连着捅了她8刀,连哼都没哼一声,牺牲在回家的路上;吉根福,民兵队长,被敌人抓获后用泥浆活活呛死。顾怀友,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抓获,连刺9刀而死……”
这些烈士有的是顾理昌动员参加革命的,有的还是他的前辈或上级,没有这些人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老坝港,他知道这件事很难,可再难,还能难过那些残酷的战斗岁月吗?
日军对海安县大扫荡期间,顾理昌被查出来是共产党员,有一次,顾理昌正在一位老乡家,伪军突然闯入,老乡急忙把顾理昌藏在床下,敌人用刺刀在床板上刺了好几下,几次差点就扎到他。后来,日伪军将他家的5间草房尽数拆毁,还好全家老小都不在屋内。此后,顾理昌一家只能靠着乡亲们的救济,东家躲一天,西家藏一宿。
日伪军并没有就这样放过顾理昌,1943年,日伪军一个排奉命抓捕顾理昌,那时顾理昌已经不在家住。日伪军搜寻无果,气急败坏,便将顾理昌的老父亲拖到田地里砍了7刀泄愤。
看着家人为自己蒙难,看着战友们接连牺牲,顾理昌也曾对抗战的前途有过怀疑。但在稍有犹豫的时刻,他想起了粟裕师长对他讲过的话。
那时,新四军中大名鼎鼎的副司令员粟裕就住在顾理昌所在的顾家庄邻村。1941年春天里的一天,顾理昌有幸见到心目中的英雄。
“师长好!”顾理昌冲粟裕九十度鞠躬。粟裕知道顾理昌,走过来,摸了摸他的头:“好!好!你年岁小,好好进步,将来不可限量。当前我们要军民团结,抗击日本,你是党员了,要战斗到底,将来建设新中国。”
16岁的顾理昌原本就想近距离看看偶像就行,没想到粟裕不仅知道他,还走过来跟他说话鼓励他,顾理昌激动地回到家,仔仔细细又把粟裕说过的话一字不差的抄了下来。在未来腥风血雨内心徘徊时,这个场景,这几句话让他坚持过来,走到了最终的胜利。
在残酷的战斗岁月中,这么多战友牺牲了,顾理昌幸运的活下来了,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把战友们的事迹告诉后人,他绝不容许那些兄弟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
时年76岁的退休老人顾理昌决定为战友们正名。抗战时,顾理昌是区长,管着8个乡有7个据点,当时的情况,只有他最清楚。虽然顾理昌是退休的老干部,但他却没有想图省事甩给政府去解决,而是决定自己进行调查。
由于年代久远,抗战时期的行政区划到如今经历多次调整,档案资料缺失严重。而且战友牺牲的时间过去太久,其亲属大多已经去世,有的很年轻就牺牲的,甚至没有留下后人。顾理昌的证明工作只能寄希望于走访烈士健在的旁系亲属,或从“三老”处下手。 所谓“三老”就是老干部、老党员和上年级的群众中搜集材料,他们是最有可能了解当时情况的人。这些人大多数住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从2001年开始,在海安县的偏僻农村,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四处寻访的身影,每到一个地方,三老讲,顾理昌在边上记,记清楚后让三老在上面签字盖手印。
经过仔细查找,顾理昌找到了24名战友的档案。他把自己所了解的烈士基本情况,写成了材料,随后找到县政府领导,言语恳切的对他们说,烈士陵园建起来了,非常不容易。可是那里面有很多缺失的烈士。请他们对自己调查的烈士尽快一一查证,予以确认后补进名录。 一定要补齐当地所有烈士,让后代知道他们、怀念他们。
顾理昌原本以为,把这些档案交给政府,战友的名字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刻在纪念碑上,但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回到北京后,顾理昌迟迟得不到老家政府的答复,几次询问补的情况也得不到答案,顾理昌只能一次次从北京往老家政府跑。那时候交通不便,从北京到老家跑一个来回要四天的路程,一个70多岁老人就在火车上吃睡。时间、体力、金钱对一位退休老人都是巨大考验。
镇里领导劝顾理昌,您那么大岁数,为这件事已经操了不少心,已经刻上去的烈士也有了代表性,不用再追认了。还有一些干部对这个执拗的老头开始不冷不热起来,有的推辞说:“对不起,还有事。”有的干部半途退场,夹着包一走了之;再去拜访,一听是顾理昌,“领导”们个个儿不在办公室。顾理昌却不管这些,他一级一级地跑政府寻求解决。70多岁的老人家说到动情处,常常泪洒会场...
见到顾理昌如此执拗,乡里让顾理昌的一个在机关当秘书远房亲戚,去劝说顾老。都是一家人,关起门来,这位倒也实在,说出了县里和乡里为何总是推三阻四,说来说去就是一个字“钱”。老家政府的经费本来就不富裕,为了建陵园已经花了不少,如果再追认烈士,那么随之而来的要救济、要补助、要照顾就会没完没了,谁拿得出这些钱呀!
顾理昌闻听,勃然大怒:“为啥怕家属找?难道那些烈士的命不值钱吗?!”看见顾理昌的反应,亲戚也只能摇摇头走了。
时间就这样一晃过去了五六年,顾理昌这时已经81岁了。在这期间,顾理昌上访了五级政府,往返北京江苏老家十四趟,行程两万三千多公里,向各方面写信四十封,打电话的长途卡用掉了近30张,追烈所存资料有半米高,可追认烈士却一直没有进展,2006年,陪伴顾理昌50多年的老伴又去世了。一系列的打击,让顾理昌的情绪跌落到谷底。
在2006年春节,在这个阖家欢乐的日子里,顾理昌把大女儿叫到一边,让她帮忙,自己录下了一段录音。顾理昌讲述了在追烈事情上做了哪些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难,恐怕完不成此项大业,说得声泪俱下。
录完音,在窗外除夕热闹的氛围中,老人内心悲凉的沉沉睡去,半梦半醒的睡了几个小时,顾理昌突然从一场噩梦中惊醒,他倚靠在床边,一边抬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一边回想着刚刚的噩梦,他再也无法入睡,披起一件衣服坐到窗边,陷入了沉思...
顾理昌刚刚梦到自己回到了6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在炮火硝烟中,他看到浩浩荡荡的抗日队伍正在走向战场,队伍里全是他熟悉的面孔,发小国梁、游击连长老申,队伍看不到头,他们也越走越远。过了一会,顾理昌又看到当初被自己劝来当兵的老乡乔锦盛也走了过来,顾理昌连忙喊他的名字,可怎么叫都不应。顾理昌追上前去伸手去拉,乔锦盛转过头,那张还略显稚嫩的脸上带着狡黠的笑意,就是平日和他抢烟得手一样的笑意,可他的双眼却充满了空洞。顾理昌猛然想到,乔锦圣的生命早已经永远定格在21岁,就此一梦惊醒。
因有同乡之谊,乔锦圣经常向顾理昌要烟抽。顾理昌每次都递给他两支,但没过多久,乔锦圣又过来讨烟。顾理昌一个月的津贴才能买两包烟,有时候就藏起来不给。但乔锦圣赖着不走,顾理昌只好把烟拿出来,乔锦圣抢过去,也不贪心,拿起两支又走了。走的时候,大眼睛里总会露出顾理昌梦中那狡黠的笑意。
乔锦圣当初是在顾理昌的动员下参军的,顾理昌去他家找到他时,他和父亲两人盖着半张被褥正在睡觉,顾理昌翻了翻他家放粮食坛子,里面早就空了。在顾理昌的劝导下,乔锦圣参加了新四军。因为个子高跑得快,乔锦圣打敌人时都冲在前面;胆子大心机灵,在撤退时也总是他能掩护战友。晚上要走夜路,乔锦圣就是队里的尖兵,端着枪走在最前面,第一个面对即将到来的敌军打击。
在执行一次任务的时候,在后面警戒的乔锦圣迅速冲了过来,不顾一切的把手中的手榴弹扔向敌人炮楼,轰的一声响,炸得敌人半天没回过神来,顾理昌他们才安全的撤了下来。
1946年夏,苏中战役打响,乔锦圣被敌人打中。在转移后方时,他因伤势过重牺牲在路上。得知乔锦圣牺牲,顾理昌一连抽了好几支烟。
乔锦圣那狡黠的笑容一直盘旋在顾理昌的脑海中无法抹去,那笑容的背后似乎还流露着一丝讥讽,仿佛在对顾理昌说:我们都死了,只有你活下来了,可是你却不能为我们证明,我们都是为国家牺牲的,你活着不办事,你对不起我们,这个念头像鞭子一样抽打着顾理昌的心灵。
光哭有什么用?顾理昌抹去泪水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坚定自己的信念,想到那些各种惨状牺牲的战友,这件事情再难能难过他们吗?
“我就当自己在战争年代被敌人打死了,现在活着就是为了给战友们讨要一个说法,不然死后有何颜面去九泉之下见战友?”顾理昌下了决心。除夕夜的鞭炮声像是几十年前的炮声,81岁的顾理昌决定再次走上为战友“正名”的战场。
顾理昌还效仿战争年代的做法,专门给自己开了誓师大会,...下定决心后顾理昌知道,光有勇气和信念是不够的,过去的经历证明自己的方法不对。他在抗战和解放时期领导的游击战,都是以少胜多,以弱抗强,他知道有时候不能光用蛮力。从这一晚开始,他不在盲目的瞎跑瞎撞,他潜心总结以往的经验,寻找事情的突破口。
当一个人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又能够冷静的寻找方法时,似乎老天也会助他。就在顾理昌重拾信心后的几个月,事情就出现了转机。
2006年3月,老家海安县新上任的县党委书记单晓鸣,作为县人大代表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顾理昌决定,就从他身上突破。他总结以往失败的原因,第一,自己目标太散乱,盲目的瞎撞,上下五级政府都跑遍,却没有抓中真正能够负责政府。第二,在追认烈士这件事上,一直都是顾理昌的个人行为,没有把这件事变成政府行为。如果能够得到这位新任县委书记的认可,那就一定能够做成这件事。
但是,如何才能够得到这位新任书记的认可呢?顾理昌想到了一个老朋友,新四军研究会的黎继明。
顾理昌参军陈毅粟裕的新四军部队,他自己又是新四军 会的代表,黎继明认识单书记,是新四军..会,于是,顾理昌找到黎继明介绍牵线,黎继明一直同情顾理昌为追认烈士所付出的心血,答应一定为此事尽力。没等几天,新任县委书记答应在下榻的京西宾馆与顾理昌见面。
顾理昌去见单书记的时候,特意带上了自己写的《耄耋回眸往事》一书。这本书是顾理昌在之前追烈的6年期间所写,因为追烈事件屡屡受挫,他担心事情会办不成,那这些家乡战友真的就会无声无息的消失。于是,顾理昌利用空闲时间,一笔一笔在书中记录下战友们的事迹。
当顾理昌见到单书记后,他流着泪把书里每个人的故事讲给单书记听,一位80多岁的老人流着泪讲述战友的故事,在座的人无不动容。讲完后,顾理昌对单书记说:我知道你们有经济方面的顾虑,这些烈士绝大部分都没有后人了,有些牺牲的时候连老婆都没有,追认这些烈士不会给政府造成经济负担。
单书记当场答应顾理昌,参加完会议,回到县里立刻查询此事,一定给顾老一个交代。
虽然得到了单书记的承诺,顾理昌依旧放心不下,以前碰到这种应付他的人太多了。但是他又隐隐感觉这个单书记好像不一样,自己在讲述那些烈士的故事时,单书记听得很认真不像在应付。痛苦的等待让时间都过得很慢,顾理昌什么也做不下去,每天就在各种胡乱猜测中度过,一天一天过去,顾理昌的精神处于极度煎熬中,他决定不能再等下去了。在大女儿的陪伴下,顾理昌再次踏上回乡的火车,这一次他不在瞎跑瞎撞,而是直奔海安县政府。
来到县政府,接待人员告诉顾理昌,县长在外开会。一个上午,顾理昌打了四个电话找单县长都没有接通,一切似乎又要回到以前失败的老路上了。
可这次顾理昌认准了,这件事情只有这位单县长能办,这次不办成他就不准备回北京了,于是坐在县长办公室不走了,一定要等到单县长。顾理昌担心自己已经80多岁了,他怕自己有生之年无法完成追认烈士的事情,那他没有脸面去见那些已经牺牲的兄弟战友们。
听到这个倔强的老头行为,开会的单书记也是哭笑不得,会议开完,他马上诚恳的回电,告诉顾理昌,有关追烈的事情他已责成一位副县长专门办理,政府将派出调查组进行调查。
顾理昌听到这里,长出了一口气。在追烈的第7年,事情终于有了突破。他的努力,终于开始得到回报了。调查组成立后,大家考虑到顾老年事已高,劝他在家坐镇指挥,他硬是不肯。虽然已经年过80,顾理昌还是坚持参加调查组,他是不放心别人去做呀,他担心会有遗漏,最终,顾老被聘请为调查组的顾问。在女儿的陪伴下,他领着调查组先后奔赴南通、海安、如东、如皋、东台等地。调查工作最辛苦的是走访烈士健在的旁系亲属,这些人大多居住在偏僻闭塞、交通不便的地方,顾老坚持前往。无论夏日还是寒冬,顾理昌一边带领组员与乡亲们促膝长谈,一边仔细甄别各种书证遗物。有一次,他的右膝盖肿胀发烫,但他依然拄着双拐和组员们继续查访。回程时,天已全黑,乡间又缺少路灯照明,顾理昌几次差点栽入路边的池塘。
在查证战友申必恭牺牲的情况时,顾理昌和调查组找到了时任乡里民政助理的吴礼穆,
这位80多岁的老人,颤抖着从尘封60多年的工作笔记中找出一首挽词《吊忠魂》。
当年大刀会在乡间作乱,助纣为虐,帮助日伪军欺压百姓进攻新四军,游击连长申必恭在清缴大刀会时不幸落入敌人手中,被敌人用铁叉活活戳死,头颅还被割下,挂在土地庙前,七天之后才有人趁着黑夜将他的脑袋抢回来埋掉,这首《吊忠魂》,正是当时为悼念申必恭而作的挽歌。
“何处吊忠魂,怅忧吾庙前。申公犹在,笑语无闻。率我同仁,怒把刀会恨。欲相逢,除非梦里三更……”面对久远而又熟悉的歌词,顾理昌和吴礼穆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欲相逢,除非梦里三更……”一遍又一遍,泪如雨下。
随行的记者录下这悲怆的歌声,在北京从事多年声乐教学工作的张教授根据录音,整理出完整的挽歌《吊忠魂》。目前,这首歌已在老坝港镇中小学生中广为传唱。
政府的积极支持,壮大了调查的人员和范围,功夫不负有心人,顾理昌带领调查组跋山涉水,不仅验证了自己曾经的调查结果,更发现了珍贵的历史铁证。
在海安县档案局中,顾理昌和组员们惊喜的发现一份珍贵档案,烈属代工代耕用工数统计表。
当年,只有烈属家庭才能够享受到代工代耕政策,这份统计表详细记载了烈士名单、住址、参加革命时间、在何处牺牲等,更让顾理昌惊喜的是,在这份名单中一共发现老坝港遗漏了24位烈士,其中有8位烈士的情况是顾理昌以前也不知道的。
调查组马上拿着整理好的名单,再次去找当地“三老”进行核实,“三老”一致证明这些都是烈士,事实与档案中记载情况完全一致。发现档案后,顾理昌询问调查组组长王存余:这下还有问题吗?王存余回答:一点问题没有。顾理昌看着眼前的档案感慨不已,自己花了那么多时间,费了那么多唇舌,走了那么多路,都不如这档案有力量呀,一旦白纸黑字的记录呈现在世人面前,人人折服,各个通过,再也不会有不必要的争论。顾理昌此前发现的24名烈士再加上新发现的8名烈士,一共32名烈士终于在2011年全部迁入了老家陵园。当年清明节,顾理昌再次来到老家烈士陵园,陵园内,坐北朝南高耸的大理石墙上镌刻着分三批70名先烈的名字和事迹,在这周围是几百颗银杏树,烈士们在苍松翠柏间永远的安息着。在烈属代表、老家群众和镇村干部等数百人的注视下,顾理昌在长女的陪扶下庄重的献上了花篮,祭扫先烈。顾理昌在陵园里,抚摸着一座一座墓碑,阳光洒在他表情宁静的脸上,那是来自内心的宁静。
《档案》播出时间:日常节目 周一,周二23:16 特别节目 周三21:20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北京卫视官方微信北京卫视官方微博编辑拉菲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