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文化繁荣,汉字的及早出现更加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诗歌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中国文化的这座宝库。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在主观上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尚书》中说的“诗言志”,而在客观上,诗歌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和社会现实,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中国的古典诗歌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而绝命诗主要是一些英雄人物或者诗人在临终前表达其壮志未酬的无奈感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六首悲壮绝伦的绝命诗吧!

第六首、李白的《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古今最成功的三首诗(这六首悲壮绝伦的绝命诗)(1)

清代王琦整理的《李太白全集》中注释道:李华《墓志》谓太白赋《临终歌》而卒,恐此诗即是。“路”字盖“终”字之讹。胡震亨以为拟琴操之《临河歌》,非是。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李白的绝命诗。李白因参加永王李麟幕府而被唐肃宗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李白又四处游历,后来到了安徽当涂依附他的族叔李阳冰,临终前写了这首诗,还让李阳冰给他整理诗集,这一年是宝应元年(762)。

在诗中,即便是作者李白已经感到自己大限将至,还是以大鹏自比,就像他之前在拜访北海太守李邕时写的《上李邕》中说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像大鹏一样振翅高飞是李白的理想,可惜天不假年,一代诗人,就此逝去。

第五首、夏完淳的《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古今最成功的三首诗(这六首悲壮绝伦的绝命诗)(2)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的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所写。夏完淳15岁时就跟随其父允彝、师父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17岁那年,夏完淳被清兵逮捕,押往南京,临别松江时,他写了这首诗,就在这一年,年仅17岁的他死于清兵的屠刀之下。

在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少年英雄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以及不畏死亡的英勇精神。

第四首、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古今最成功的三首诗(这六首悲壮绝伦的绝命诗)(3)

这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参与人员谭嗣同所作,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慈禧太后随即发动政变,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往海外,许多人也劝谭嗣同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还是坚定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最后他还是只身赴难,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其中英勇无畏的精神感染了一代代的人。

第三首、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他临终之际所念兹在兹的仍然是那个羸弱的宋国,最悲愤的事情就是不能够亲眼看见南宋的军队统一天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他希望自己即便是在九泉之下,儿子在祭祀自己时也不要忘了把这个消息转告他。

第二首、项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古今最成功的三首诗(这六首悲壮绝伦的绝命诗)(4)

项羽,一个令人激动的名字。曾经有过光辉,也曾经陨落,称赞者谓其英雄无双,诋毁者以为其残暴不仁,然功过是非,让后世去评价吧!正如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的:“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若论品评人物,梁任公的这段话实在是中肯之言。

昔秦末之时,天下大乱,项羽自随项梁起兵反秦至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诸侯,此等功业,何其壮哉!可惜他没能真正的控制天下,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最终败下阵来。垓下,那个足以成为他心中梦魇的地方,败局已定,项羽也只能感慨自己空有拔动山河之力,却不得时运,宝马不能再继续奔驰怎么办?以后虞姬该怎么办?

第一首、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今最成功的三首诗(这六首悲壮绝伦的绝命诗)(5)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被任命为右丞相的文天祥代表南宋到元朝去谈判,被扣留。后来南宋都城临安沦陷后,文天祥也被押解北上,其间,他觅得机会逃脱,南下至福建招募将士继续抗元,在他南下的这一路上写了很多诗歌,命名为《指南录》。宋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每逢外敌入侵,便有悲壮之人,如岳飞、文天祥、夏完淳、史可法等,他们都有一颗爱国的炽热知心,可惜在各种因素之下造成了自己悲剧的一生,但是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将永不磨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