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吐谷浑在哪里(吐谷浑历经南北朝)(1)

高原霸主:吐谷浑

“北乔峰,南慕容”,金庸的《天龙八部》将历史上的前燕慕容氏弄得是人皆知。但慕容氏的另一分支:吐谷浑,却默默无闻。作为一个在青海湖建立的鲜卑人政权,今天我们来介绍下吐谷浑的历史。


徒河涉归,是鲜卑族一个部落的部落酋长。他的部落名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徒河涉归这个部落在辽河西部居住。徒河涉归的祖父莫护跋,在公元238年(曹魏时)帮助司马懿攻打辽东太守公孙渊,有功被拜为义王,于是这个鲜卑部落开始在辽河西部居住,开始了慕容鲜卑汉化的进程。

徒河涉归的父亲是木延,为左贤王。徒河涉归本人因为有守护柳城的功绩,于是被西晋拜为鲜卑单于。

徒河涉归有三个儿子:长子吐谷浑,次子若洛廆(即前燕的慕容廆),最小的是慕容运。

青海湖畔的吐谷浑国


吐谷浑走到阴山时,就在生活了几年。西晋永嘉之乱后,吐谷浑才度过陇西,到达青海湖一带,自此再次定居。

吐谷浑72岁死,有60个子女,长子吐延继承吐谷浑的部落酋长。

吐延“身长七尺八寸,雄姿魁杰,羌虏惮之,号曰项羽”。吐延曾经对部下说:“大丈夫生不在中国,当高光之世,与韩、彭、吴、邓并驱中原,定天下雌雄,使名垂竹帛,而潜窜穷山,隔在殊俗,不闻礼教于上京,不得策名于天府,生与麋鹿同群,死作毡裘之鬼,虽偷观日月,独不愧于心乎!”

吐延后来被羌族的姜聪刺杀而死。吐延被刺后,剑还插在身上,反而冷静的安排后事:要求大将纥拔泥带自己的儿子叶延到白兰——白兰“地既险远,又土俗懦弱,易控御”。

吐延在位13年,有子女12个人,长子叶延继位。吐延死时,叶延才10岁大。


叶延长大后,“长而沈毅,好问天地造化、帝王年历”。叶延依据《礼》(“《礼》云公孙之子得以王父字为氏,吾祖始自昌黎光宅于此,今以吐谷浑为氏,尊祖之义也。”),正式建国,以祖父吐谷浑的名字作为国号。

叶延在位23年即死,死时33岁。叶延有4个儿子,长子辟奚(《魏书》作“碎奚”)继位。


历史上的吐谷浑在哪里(吐谷浑历经南北朝)(2)

东晋时吐谷浑国疆土

辟奚时,是前秦苻坚全盛之时。辟奚曾派人送50匹马、500斤金银给苻坚。苻坚因此封辟奚为安远将军。辟奚个性比较温厚容让,三个弟弟比较蛮横。长史钟恶地担心三个弟弟以后谋杀辟奚篡位,于是在不和辟奚商议的情况下,就把辟奚的三个弟弟给杀了。

辟奚因为杀弟被杀而伤心,因此将政事交付给儿子视连,自号“莫贺郎”,进而“忧卒”,在位25年,死时42岁,有子女6人,视连继位。


视连和乞伏乾归通婚,被乞伏乾归拜为白兰王。视连在位15年而死,有两个儿子,长子视罴,次子乌纥堤。视罴继位。

视罴采取和父亲视连联姻不同的政策——强硬的东进政策。视罴拒绝了乞伏乾归的白兰王等职位的拜封,以恢复西晋王室为己任,率军东进,攻打乞伏乾归,结果被打败。

视罴在位11年,年33岁死,死的时候因为儿子树洛干年少,于是就让弟弟乌纥堤继位。


乌纥堤继续视罴对抗乞伏乾归的政策,但也因此被打败,丢失万余人口。乌纥堤在位8年,年35岁死,养子(哥哥视罴的儿子,乌纥堤在视罴死后,娶视罴老婆念氏为妻)树洛干继位。

树洛干16岁继位,率领部族奔去莫何川,自称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吐谷浑王,又自号戊寅可汗,“沙漒杂种莫不归附”。

树洛干采取和父亲不同的政策——独立自主、对中原王朝采取不干涉政策:“称霸西戎,观兵三秦,远朝天子”。

树洛干在位9年,年24岁而死,弟弟阿豺继位(《晋书》记载是儿子拾虔继位)。


历史上的吐谷浑在哪里(吐谷浑历经南北朝)(3)

北魏时吐谷浑疆土

阿豺改变树洛干孤立西部的政策,一边派人和北魏、南朝刘宋联络,获取外部支持,一边兼并周边羌氐部落,扩大国家数千里,在西北号为强国。

阿豺暴病将死时,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折箭”故事:阿豺让自己的20个儿子和母弟慕利延各折一箭,都很轻易折断,然后让他们折19支箭,谁都折不断。

阿豺死后,兄子慕璝(应该是指树洛干的兄弟。《魏书》前说,乌纥提娶树洛干的母亲念氏后,念氏生两个儿子:慕璝、利延。慕璝、利延应该是树洛干、阿豺的兄弟)继位。


慕璝继续阿豺和北魏、刘宋联盟的政策,和刘义隆盟好,被封为陇西王。

慕璝死后,弟弟慕利延继位。北魏封慕璝为惠王,封慕利延为西平王。南朝刘宋封慕利延为河南王。

后阿豺的长子纬代害怕慕利延杀自己,想要和北魏使者逃到北魏,结果被慕利延发现后杀死。叱力延等阿豺八个儿子一起逃到北魏。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拜叱力延为归义王,并命令晋王伏罗率军征讨慕利延。树洛干子拾寅在大母桥被伏罗派去北魏军击败,“斩首五千余级”。慕利延逃回白兰,慕利延从弟伏念、长史鸠黎、部大崇娥等率领1.3万部族投降北魏。北魏继续攻打白兰,慕利延西走于阗国,杀死于阗国国王,杀死于阗国数万人。

在南朝刘宋的支持下,几年后,慕利延收复了吐谷浑国的领土。

慕利延死后,树洛干子拾寅继位,这才是《晋书》中所记录的“世子拾虔嗣”。


拾寅继位后,在继续保持和南朝刘宋的友好之外,还重新修复和北魏的关系,重新和北魏盟好。拾寅开始在伏罗川设立城邑。

拾寅死后,儿子度易侯继位。度易侯曾征伐宕昌(应该是高昌吧),后被北魏孝文弟拓跋宏调停。

度易侯死后,儿子伏连筹继位。伏连筹被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封为吐谷浑王。伏连筹采取阿豺的政策,一边外连和北魏和南朝,一边兼并周边的部落,在西北一带号称为强富。伏连筹按照中原制度,设立官职制度,“称制诸国”。

历史上的吐谷浑在哪里(吐谷浑历经南北朝)(4)

伏连筹时期吐谷浑全盛时疆土

伏连筹死后,儿子夸吕继位。夸吕自号为可汗,建都于伏俟城(青海湖西边15里处)。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曾纳夸吕的从妹为妃,又以广乐公主为夸吕妻子。

北周时,夸吕和北周是打打和和,也保持和北齐的友好。


公元591年夸吕去世,儿子伏继位。公元596年,隋文帝杨坚以光化公主为伏妻子。597年,吐谷浑国发生内乱,伏被杀,弟弟伏允被立继位。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因为和铁勒战败,于是就派裴矩利诱铁勒出兵攻打吐谷浑,最后成功收复“自西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的吐谷浑国土地。但到了隋末战乱时,伏允收复了吐谷浑国故地。

唐高祖李渊时,和伏允修好,利用吐谷浑打击凉州的李轨。唐太宗李世民时,拒绝了伏允为其儿子请婚的要求。于是两国关系时好时坏。

李世民听从鄯州刺史李玄运攻打吐谷浑可捕获大量牛马的建议,派遣段志玄率领边兵即党项、契苾(铁勒部落)等部落攻打吐谷浑。段志玄等不想打,到了距离青海湖30里的地方停兵不进,只有李君羡率领精兵追进,在青海湖南边击败吐谷浑部落,俘虏2万头牛羊。

公元635年,李世民派遣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等6路大军,连同突厥、契苾(铁勒)等部族,共同攻打吐谷浑国。吐谷浑国打败,伏允自杀。唐朝册立伏允儿子顺为吐谷浑王,后被吐谷浑人所杀。吐谷浑人立顺的儿子诺曷钵为王。


唐高宗时,吐谷浑和吐蕃相互攻打,并且两国都向唐朝要求出兵增援攻打对方。唐高宗李治两不相帮。最后吐蕃举国攻打吐谷浑。眼看吐谷浑要被灭,唐高宗李治派遣薛仁贵率军救吐谷浑国,结果被吐蕃打败。

吐谷浑在公元663年(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被吐蕃灭国。

自从西晋永嘉之乱,吐谷浑从阴山度过陇西得到青海湖定居,到唐高宗龙朔三年被灭国,吐谷浑国存续352年(公元311年永嘉之乱到公元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历经19世。


吐谷浑的世系表

历史上的吐谷浑在哪里(吐谷浑历经南北朝)(5)

吐谷浑世系表


关于吐谷浑国,有几点,我们应当知道:

1、吐谷浑虽然是以游牧生活为主、兼以定居生活为辅,但文化上是偏向汉文化。这主要的原因是吐谷浑所出身的慕容鲜卑部是较早汉化的鲜卑族(从慕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慕容部汉化的倾向)。因此吐谷浑本人及其后裔在汉化程度上也许没有北魏鲜卑族的汉化程度那么高,但吐延以项羽自号、叶延依照《礼》书创建国名;视罴有强烈辅助晋室江山的雄心等等,都可以看出吐谷浑国的贵族并非以夷狄自居。

2、吐谷浑国官职,基本上是以中原王朝官职为准,吐谷浑时代就有长史、司马、将军等职位。在伏连筹时代,吐谷浑在军事和商业上都是西部首霸,节制西域诸国,号称富强,更按照中原王朝的官职来设置制度。

3、吐谷浑国几个关键的人物:吐谷浑,初始建国者;叶延,正式建国者;视罴,积极东进政策提倡者;树洛干,独霸西域政策提倡者;阿豺,远交近攻政策提倡者;伏连筹,吐谷浑全盛时期开创者,是吐谷浑独霸西域梦想的实现者。

4、吐谷浑国被灭的原因在于没有适应新的形势,面对北有突厥、铁勒、南有吐蕃双强兴起的形势,没有依据新的形势,调整自己的国家政策,而是继续固守阿豺的结交东方的政策,意图以东方的大唐为依靠存生存。

5、吐谷浑被吐蕃所灭,是汉文化在西域流传的重大失败。

6、吐谷浑国几个主要的地理名词:西零、白兰、枹罕、伏俟城、伏罗川、莫何川等。


吐谷浑和秦国的相同之处:

1、都是从东方迁移到西方;

2、都是在以外来者身份在戎狄之地建国

3、建国初都有国君被戎狄所杀:吐谷浑国是第二代国君吐延被羌族的姜聪刺杀;秦国是第四代国君秦仲被戎狄所杀。

4、吐谷浑和秦国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导向的东向政策,也都有独霸西部的政策。

5、吐谷浑和秦国的国君都比较奋发图强,有意强国。

7、吐谷浑支持恢复晋室,秦国支持东周。

8、吐谷浑和秦国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


吐谷浑和秦国的不同之处:

1、秦国有商鞅变法,改革国家基础,建立先进的文明体系,但世无商鞅给吐谷浑所用,吐谷浑汉化过程缓慢。

2、秦国的国策路线是:先独立、西霸,后强大、东向;吐谷浑的国策路线是:东向——受挫后独立、西霸——再东向。

3、秦国在商鞅变法之下,从戎狄之国华丽变身为富强大国,最终一统;吐谷浑并没有全面汉化,改变国家基础体制,只是在贵族上层实行汉化,没有改革国家基础,让一般国家成员获取汉化收益,没有实现国家的彻底转变,无法与中原诸强争霸。

4、吐谷浑的有作为国家寿命都很短,长命的很少,导致国家失去了强大的机会(吐延、叶延等阿豺以前的国家寿命最长的也就是42岁,24、33岁就死的很多);秦国早期虽然国家变动也大,但寿命较长,国家较为稳定。

5、秦国有春秋战国539年的中原战乱争霸时间来调整、改革国家,实现统一;吐谷浑自西晋永嘉之乱才到青海湖,从311年永嘉之乱到439年北魏完成北部统一只有128年的时间,加上第二代国君吐延、第三代国君叶延、第六代国君视罴等做作为的国君在位时间太短,国家足够稳定时间来获取强大的基础。


总结来说,吐谷浑,不应该被视为蛮夷之国,只是党项羌人国家,而是具有汉文化的半游牧半定居国家。这种状态和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是一样的,否认吐谷浑的汉文化特征,是很不恰当的。

都是被视为蛮夷之国(秦国在商鞅变法前被视为蛮夷之国,商鞅变法后被视为中原国家;吐谷浑在东晋、南北朝时代被视为汉文化国家,但在隋、唐时却被视为蛮夷之国)的秦国和吐谷浑,彼此不同的结果就在于一场彻底的社会变革。因此说,吐谷浑是第二个秦国,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