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导读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1)

本文节选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一书序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杨金海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

2021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通过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科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百年奋斗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正如所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那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是怎样发生的,都有哪些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应当从中学习哪些经验和方法?要深入理解这些问题,就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年创新和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创新和发展历史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由他们的后继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乃至全人类求得彻底解放的学说。它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其诞生的标志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并于1848年2月在英国伦敦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这主要是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和内容而言的。

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个名字,叫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学说。这主要是就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目标及其手段而言的。马克思主义的这两个名字只是强调的侧面不同,其本质是相同的。

(精品导读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2)

1848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第1版封面与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封面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着非凡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壮丽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从两个方面说起。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诞生回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矛盾问题,为人类走向美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明了方向。19世纪上半叶是欧洲资本主义狂飙突进的时代,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贫富分化;西欧国家的资本家对内残酷剥削工人,对外大力开拓世界市场,疯狂开辟和掠夺殖民地,引起国内外人民的强烈反抗。为解决这些矛盾,当时西方很多有识之士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都猛烈地抨击资本主义弊病,主张用新的更合理的社会来代替现存社会。但是,他们都不能对社会历史作科学的分析,更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改变现实的力量,而只能根据自己个人的头脑对未来理想社会和实现道路进行空洞的设想,并认为只要说服人们接受他们这些天才的发明和设想,美好的社会就会到来。事实证明,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当时,西方国家的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工人阶级力图用自己的实际斗争来改变眼前的不合理状况,但他们始终走不出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巢穴,始终苦于找不到科学理论的指导。时代的大变革呼唤思想的大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勇敢地担负起这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继承前人而又超越前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而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运,开创了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的新纪元。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科学根据所在。在马克思主义之前,不仅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懂社会发展规律,其他所有思想家也都不懂。尽管过去中外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像中国古代的孔子、老子,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近代的康德、黑格尔等,他们对社会历史都做过不同程度的研究,提出过不少有价值的思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人类认识水平的低下,他们都不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机理,因而,他们的理论多半只具有思辨性、猜测性,而不具有科学性,也就很难成为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最多只是对社会人伦道德实践有一定启示意义。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在社会历史领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只有传统意义上的人文学说。因此,在社会历史领域,人们对社会规律的探索,包括人类社会从哪里来,有哪些发展阶段,未来向哪里去,人类应当如何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历史前进,等等,都还没有科学答案,甚至很多人还没有提出这些问题,有的只是一些神话传说或现象性的解释。比如我国的《三国演义》开宗明义讲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就是中国古人的一种历史观,即社会演变的规律就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至于为什么如此,并不明白。实际上,对社会发展的内在奥秘,不仅中国古人不懂,西方古人也不懂。一句话,在马克思之前,人类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探索还处在黑暗的摸索中,更谈不上自觉控制社会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这种情况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社会历史内在规律的认识就忽然变得开朗了。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经过深入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为人类贡献了两大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另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的发现从根本上解开了历史之谜。它告诉我们,社会之所以分分合合,不断变化,根本原因是内部有矛盾,即我们今天都熟知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由于社会内部有这种矛盾运动,在外部就表现为人们的各种利益斗争,推动社会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也就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演化。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进一步从根本上解开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谜。它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就是资本总是追求剩余价值,这也就是资本的逻辑。由于这两大发现,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就成为真正的科学,也就是可以用经济发展的数据统计和数学计算证明的并能够用社会实践检验的科学。由于这两个发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成为科学,即能够指导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进程来推动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从而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并能够自觉驾驭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地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其科学性在于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群众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其人民性在于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其实践性在于它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的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其开放性在于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是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不断根据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发展的历史,也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从而丰富自己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具有科学精神,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能够植根于人民之中,指明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具备实践品格,不断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