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六一(朱大可蒙娜丽莎是谁)(1)

1蒙娜丽莎是谁

据说蒙娜丽莎原型在当该画模特时已经怀孕,这可从《蒙娜丽莎》这幅画本身获得证据。有学者认为,画中女人肿胀的手臂和微胖的脸颊,都表明她是个孕妇,她双手交替放在腹部,正是要掩饰怀孕的事实。耐人寻味的是,她的手上没有戒指,而在当时的佛罗伦萨,一个富姐不戴指环是不可思议的,唯一的解释是怀孕导致手指变粗,以致她不得不摘下戒指。

只有弗洛伊德发现了芬奇的秘密,并用“恋母情结”解码了“微笑”的语义。弗洛伊德宣称,这幅杰作表露出画家对母爱的渴望。他毕生都在寻找母亲的代用品,蒙娜丽莎之所以成为伟大女性,是因为她就是人类母亲的最高形象。

2电影与集体主义的狂欢

电影不仅意味着大尺度的放映模式,也是某种集体主义的狂欢仪式,它诞生于群众运动普遍爆发的年代,为革命领袖提供各种反叛和规训的元素。文革期间,人民时常被紧急召集起来,聚集在阔大的广场上,从事声势浩大的政治批判,而后便转入对红色电影的观看。那些被风吹得变形的幕布和影像,叙写着乌托邦的史诗。每个观看者都在近其可能地散发自己的气味,走动、低语、流泪、嬉笑、打情骂俏,与电影的叙事发生混合,形成隐秘的气流,在电影场上回旋,仿佛是一场沉默的合唱。这就是电影群众的狂欢,它的主题站立在胶片以外,也就是在站立在银幕下面的人群之间。

3电视与个人主义时代

从录影带到盗版碟,观看成本日益下降,而高清晰电视还在进一步推进影像的图质。利用超大银幕和夸张音效来好观众的策略,完全不能成为集体观看电影的技术动力。但影像观看空间的革命,最终还是导源于人的社会学本性,也就是导源于人对于舒适性、私密性和自由性的强烈愿望。集体主义时代已经终结,个人主义时代正在行进。这就是电影院走向衰微的秘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劝退这种进程。

朱大可六一(朱大可蒙娜丽莎是谁)(2)

4黑时尚

最早在中国电视上露面的香港电视连续剧是《上海滩》,在银幕上露面的日本电影是《追捕》。这两部影片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它的主人公不再是我们过去所看见的革命英雄形象,而是那种含义更加复杂的流氓英雄。这个许文强本身是一个黑帮成员,可是他是一个有人性的、有爱欲的、有道义感的流氓,所以我们称之为流氓英雄。他是流氓和英雄的杂交。《追捕》也是,主人公高仓健是被警察追捕的囚犯,同时他又是个正义的好人,所以他身上也有复杂性,更符合人性的本来面貌。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受到了巨大的欢迎,而且特别受到女孩子的青睐。周润发第一次在大陆受到女粉丝的接纳,此后是一个漫长的、经久不息的崇拜运动。而这些流氓英雄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一个道具——墨镜。于是全中国,从上海开始,掀起了一场全体男青年戴墨镜的运动。那个年代满大街全是墨镜。那墨镜其实都是乡镇企业做的,可是上面都有一个标签——MADE IN HONGKONG、MADE IN JAPAN、MADE IN PARIS、MADE IN U.S.A,就是各种各样的来历,表明它是一个舶来品。这个商标还不撕掉,一边一个,贴在镜片上,看起来就跟白内障似的。这是男人的黑色时尚。

5“大话”修辞学

以《大话西游》为范本的大话写作的核心,就是大话修辞学的建构。在我看来,它至少包含了下列基本技巧:

1 戏仿(复制):如对小说人物(如韦小宝、郭靖、岳不群等)和公文样式的借用“现代化”戏拟,如“岳家军精忠报国之BBS版”、“全国网恋等级考试(ELT)大纲样卷”等;

2 篡改(刷新):在原有价值图谱上进行有限改造,如“潘金莲之花样年华”;

3 颠倒(替换):对经典符码的语义的彻底改写,将其转换成面目全非的(例如“孙悟空”→“情圣”;“唐僧”→令人生厌的“罗嗦鬼”),是一种比“篡改”更加极端的手法。这方面的另一例子是“新版白毛女”;

4 反讽:利用经典文本进行现代政治反讽,如“慈禧同志先进事迹”、“宝黛相会之样板戏版”、“韦小宝的判决书”等;

5 粉碎(拆分):把三国、水浒等都分解成若干碎片,然后再对各个碎片进行仿写。由此在整个网络上出现了无组织的庞大的集体拼图游戏活动;

6 拼贴(剪切和粘贴):文本(人物)的鸡尾酒写作(勾兑),如把潘金莲和福尔摩斯、织女和猪八戒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加以拼接;

7 移置(超级链接):包括空间移置(如美国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大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时间移置(如孔乙己考研和祥林嫂炒股);

8 镶嵌(插入):网络专用符码(BBS和聊天室符码)对传统话语的插入(如“^.^”和“~~~~”等等)。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包含了数码词根和颠覆性语法的新话语,尽管许多人正在指责它的“恶俗”,但它仍然不可阻遏地生长起来,成为中国语文进行自我更新的民间源泉。

6轮回

中唱上海分公司2012年曾推出一套复刻版黑胶唱片,其中包括《黄河》(1970年尹承宗录制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1959年俞丽拿录制版本)以及周璇、白光和姚莉三张人声专辑。《梁祝》有限量版编号,定价高达300元一张,但居然销售良好,目前已经接近告罄。而价格高昂的原因之一,是必须拿到德国去加工生产,因为中国的最后一条流水线,在1998年被拆除,从此中国大步走向磁带—数码技术的先进行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家中唱上海分公司,将百代公司制造的经典款黑胶唱片生产设备,据说以一万元人民币的废铁价,卖给了日本人。中国人如释重负,而日本人如获至宝,双方各得其所。但那些沉浸于“现代化”狂喜的中国官员没有料到,仅仅过了十几年,这种“过时的”技术竟然卷土重来,成为文化市场的重大题材。

朱大可六一(朱大可蒙娜丽莎是谁)(3)

7摇滚

九十年代,摇滚在中国各地的有限空间缓慢生长,展示着包括经典摇滚、轻柔摇滚、慢摇滚、英式摇滚、视觉系摇滚、摇滚蓝调、朋克、后朋克、硬核、重金属、疯克金属、黑金属、激流金属、哥特、死亡、迷幻、工业之声、说唱、乡村民谣、校园民谣、越剧、新民乐、室内轻音乐等各种风格。

8政治哭泣

经过亚细亚专制历史的改造,政治哭泣的本性开始发生剧烈分化。暴政不仅能滋养孟姜女式的眼泪战士,还会催生大数量的政治婴儿。这种生物的人格特征,就是热爱受虐与哭泣。在这种严厉的语境下,哭泣是最感人的表情话语,它不仅用于传递忠诚,而且还要藉此重申亲密的政治依附关系,向统治者祈求宽恩典、庇佑和照料。哭泣是一种永恒的权力游戏,而Crystal棺材和民众则是最古怪的棋子,它们最终要被导入集体效忠的神圣仪式。在这种情形中迸发出来的公共眼泪,其真实性是令人生疑的。它跟私人眼泪的最大差异,就是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表演的属性。尽管如此,它在政治生活中仍然是卓有成效的。公开的政治哭泣,能够表达臣服并祈求宽恕,同时也是自我掩饰和保护的武器。没有这种融入集体的哭泣,就会成为一个危险的罪人。眼泪是威权管理下最重要的面具。

9乐曲是文化时钟的第一样式

乐曲是文化时钟的第一样式。但这并非宫廷和寺庙的礼乐或雅乐,而是民间乐坊和妓院的“淫乐”,也就是那种跟“词”结合的情色诗歌,其词牌结构时而短小,时而冗长,填词者可以据此调节时间的短长。演唱通常在大堂或密室进行。每一种词牌都是一种秘密的时间约定。诗和旋律在一起流动,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得意的官员和失意的士人,据此建构着自己的私人时间。

10青春期偷情者的战歌

“老鼠爱大米”的命题,无疑是底层欲望的直接表述。老鼠,一种最“卑贱“和最”令人不齿”的动物,却公然宣告它对大米的热爱,籍此挑战人类的“天条”。它们不是农夫,而是一群狡黠而忙碌的“窃贼”,从人类的粮仓里盗取谷物。老鼠对大米的“爱情”,无非就是“偷情”的转喻。在校园爱情遭到封杀的境遇里,它成了那些青春期偷情者的战歌。不仅如此,它的信念还要进一步鼓舞那些城市的非法打工者,以及所有在底层为“大米”挣扎的人群。

朱大可六一(朱大可蒙娜丽莎是谁)(4)

11底层民众的意识形态纲领

爱大米的老鼠,就是“米老鼠”的本土翻版。被美国卡通片进行理念纠偏后的中国老鼠,在饱尝了歧视之后,开始散发出稚拙美学的光泽。但他们不仅是童话故事的主角,更是中国都市现实生活的成员。“老鼠”是离轨者、受压迫者、遭歧视者或无证生存的人,他们露出尖利的牙齿,不屈地反叛“猫”的强权,去建构广阔的生存空间。他们是流氓英雄的象征。老鼠与大米的依存关系,早已越出了草根经济学的范畴。这首发布在互联网上的“老鼠宣言”,言辞闪烁地唱出了底层民众的意识形态纲领。

12李谷一与《乡恋》

1979年,中央歌舞团歌手李谷一首次公开按邓丽君式的气声法唱出《乡恋》,突破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国家主义制度,尽管不断遭到围剿,但却在民间饱受欢迎,成为港台唱法大陆化的一个香艳的先声。随后,朱逢博、程琳等歌手都起而模仿,从而推动了校园流行歌曲的迅速发育。程琳和朱晓琳是校园歌曲首唱人之一,此外便是台湾歌手蔡琴和苏芮的加入,后者因更加知识分子化的抒情方式,成为中国大陆高校学生进行“情操训练”的听力教程。

本文图片皆来自互联网

上传与管理:杰夫

————————————————————————————————————————————

朱大可六一(朱大可蒙娜丽莎是谁)(5)

首部中篇小说集《字造》《神镜》《麒麟》

朱大可六一(朱大可蒙娜丽莎是谁)(6)

首部长篇小说《长生弈》

朱大可六一(朱大可蒙娜丽莎是谁)(7)

一个东方式情爱解构文本《爱情异托邦》

欢迎各位网友订阅《文化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