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朝鲜平民(养小弟不就是要上贡嘛)(1)

朝鲜是明朝的小弟,明朝出兵保护了朝鲜,朝鲜君主被日军撵得一度要跑路到明朝,但明朝也不总是冤大头。明朝对于朝鲜来说是一个又爱又恨的存在,明朝保护了朝鲜,明朝也用各种手段削弱朝鲜,比如强制购买朝鲜马匹、限制朝鲜火药数量等等;明朝的君主和明朝使者们更是对朝鲜予取予夺,非常不客气,朝鲜上下苦不堪言。

明朝朝鲜平民(养小弟不就是要上贡嘛)(2)

朱元璋从来都看不起李成桂,虽然老朱只比老李大七岁,却他比李成桂早掌权24年,认为李成桂是乱臣贼子,对李成桂夺权非常反感。老朱虽然看在“黄金10400两、白银62000两、布匹65500匹、马7583匹”的份上捏着鼻子承认了李成桂,但还是有事没事就找茬,甚至因为文书问题处死过朝鲜的使者。老朱对朝鲜也从不做赔本买卖,他要求朝鲜按照按照100两黄金、750两白银的份额上供金银,按照明朝一两黄金等于四两白银的比例换算,朝鲜要上贡白银1150两。而明朝的回礼则是朱棣时期确定的,“今赐王花银四十个,每个重二十五两,计一千两”,回礼白银1000两,朝鲜还倒贴明朝150两。

明朝朝鲜平民(养小弟不就是要上贡嘛)(3)

明朝和朝鲜的朝贡贸易最大头还是马匹,这方面朝鲜吃亏很大。朝鲜还要按照每匹马缎一匹、布二匹的价格从朝鲜半岛购入马匹,这是朱元璋定下的价格。早在明朝初期,辽东一匹上等马可以换取绢六匹、布八匹”,就连下等马也是绢两匹、布四匹,马驹的价格才是绢一匹、布两匹,朝鲜进贡的马匹价格上百年不变,明军马匹一紧张就找朝鲜这个大冤种。

明朝朝鲜平民(养小弟不就是要上贡嘛)(4)

因为朝鲜实在是吃不消,金银官方上供在1429年以后就取消。但这只是明朝皇帝本人大方,明朝的使者们可从来都不客气。明朝派到朝鲜的使者中宦官占了一半以上,老朱派到朝鲜的43名使者中有太监25人,朱棣派到朝鲜的使者有51人,太监37人,整个明朝皇宫中一共有260多个留下姓名的朝鲜太监,他们参与了明朝80多次朝鲜外交中的50多次。他们在朝鲜不受重视,只能到中国从事残疾人事业,有机会回国自然对朝鲜大敲竹杠。明朝皇帝也看重朝鲜太监,认为放他们回朝鲜省亲也是恩典,对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朝的太监们也继承了朝鲜籍太监的作风,变着花样从朝鲜那里讨要东西,太监尹凤就是典型。

明朝朝鲜平民(养小弟不就是要上贡嘛)(5)

这位尹公公是朝鲜权贵送到明朝的太监,他对朝鲜没有太多感情,他一回到老家就大肆搜刮,有一次搜集200多柜财物的记录,还在朝鲜刮地皮,让朝鲜君主任命自己的族人为朝鲜地方官。尹公公是明朝君主的白手套,他在1432年跑到朝鲜替明朝搜集了耕牛六千只,让朝鲜的农耕大受影响,气得朝鲜人在《世宗实录》大骂他“无耻甚矣”,“本国之人,为本国之害。”耕牛显然不如金银珠宝变现容易,这种搜刮还是分六次进行,根本就瞒不住别人,只能说是得到了宣德皇帝的授权,用朝鲜的耕牛解决明朝的问题,削弱朝鲜的经济和军备。

明朝朝鲜平民(养小弟不就是要上贡嘛)(6)

明朝其他地方的公公们也有样学样,贵州公公昌盛在朝鲜留下的礼物清单也很丰富,什么“獐皮30只”、“帐幄”、“金佛顶子及金翅鸟”、“豹皮4领”、“狐皮10领”、“银妆刀子5副”、“鞍子3面”、“鸦青木棉6匹”、“紫绸2匹”、“白绸2匹”、“红苎布1匹”、“黑麻布6匹”、“鹿皮100张”、“水獭皮5张”、“青鼠皮25张”、“貂皮5张”、“狐皮10张”,几乎不重样地要礼物。

明朝朝鲜平民(养小弟不就是要上贡嘛)(7)

朝鲜方面实在受不了这些太监,纷纷要求明朝派正式文官过来。但明朝文官的作风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比太监们稍稍好一些。建文帝派到朝鲜的使者监生陈敬就公开让朝鲜太宗李芳远给自己拉皮条,留下了“复与上曰;使妓从我……”的字样,享受了一把朱棣的待遇。

明朝朝鲜平民(养小弟不就是要上贡嘛)(8)

明朝使者到朝鲜就是要发财,明朝晚期出使朝鲜要7万多两白银成了惯例,“上年诏使时用银之数,虽至于七万余”。而朝鲜当时的白银收入不过是每年5万多两,“太仆所储银子,将至五万两”,明朝使者来一次朝鲜,朝鲜从上到下都要鸡飞狗跳。九千岁魏忠贤的使者就给我们留下了详细资料,魏公公派到朝鲜的使者是司礼监管文书内官监太监王敏政,他是正使;副使是忠勇营副提督御马监太监胡良辅,在明代的宦官体系中,他们都是大人物,是文官们眼中的BOSS级太极。

明朝朝鲜平民(养小弟不就是要上贡嘛)(9)

这两位公公要钱要东西也很有BOSS风采,一到朝鲜就“其意专在银、参,先声才到,举国失色”,到开城“开读礼”就要了12000两白银,和朝鲜君臣吃饭还掀了桌子,让朝鲜拿了17000两银子的礼物,回国时又嫌弃朝鲜的桥梁建设不行,要朝鲜上供修桥的建设经费,在朝鲜留下了“托以无桥,必折银以捧,名之曰‘无桥价’。所经州县,一时荡败”。

明朝朝鲜平民(养小弟不就是要上贡嘛)(10)

明朝君臣上下对朝鲜从来都是当孙子看待的,别人打朝鲜不行,但朝鲜也必须听话孝顺,“天朝乃父母之邦,朝鲜为子孙之国”是明朝的共识。明朝的父母官们怎么对待自己的子民,自然就怎么对待孙子级的朝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