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琴的怀古诗到底写的什么,在暗示什么,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这十首诗对应了书中十个女性,是她们的命运谶言。
有人认为它们全是谜语,谜底是十个物件;有人认为它们对应了历史上十个文学艺术家。
有人认为这些诗串联起一系列历史事件,是清朝中叶的历史蓝图;还有人认为用来揭示薛宝琴真实身份(索隐派)
别看宝琴只是个打酱油的,她的怀古诗竟然成了红学大难题。这么多说法,感觉好乱,脑袋好疼啊!
那么,到底哪个对呢?
其实,一件事人们都以为平平无奇时,不妨去挖掘下深处的真理。当人们对某事众说纷纭,搞成神鬼莫测时,反而应选择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入手。
01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这首诗写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周瑜火攻曹操,击溃强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但是,作者薛宝琴在缅怀这段历史的同时,并不推崇周瑜,反而对他颇有微词。
苏轼面对赤壁遗址,发出的感叹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宝琴一开篇却是【赤壁沉埋水不流】。
你说浪淘尽,我说水不流。你说千古风流,我说沉埋成鬼。
呵呵,果然男女两性的思维天差地别,对比得也太强烈了点,有木有?
宝琴的意思是:周瑜设计火攻,费尽心思,虽然使自己留名青史,但于国于民到底有多大益处呢?到底推动了什么呢,为谁赢得胜利呢?不过是尸骨成山,生灵涂炭罢了。(吴国后来治国昏聩,终究还是被魏国统一)
喧阗:指兵士纷乱吵杂。悲风冷:明明火烧赤壁,双方士兵大量葬身火海,但宝琴却说风是冷的,这更加反衬了战争的残酷,带给人心灵无法抹去的创伤。
这首诗是典型的反战主义思想。请注意,自人类二战之后大量的反战宣传,让现代人感觉很正常。但在古代,这思想相当另类,甚至很有政治危险。
因为,统治者成天宣扬保家卫国啊,每个成年男子都有兵役义务。这可是忠君爱国的大问题哦!
02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这首诗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东汉时期的交趾之乱。
交趾是古郡名,汉武帝时期设置的一个郡,在今越南北部。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交趾当地俚族人发生叛乱,反对汉人的统治。马援奉光武帝之命,行军千里,平定了这次叛乱。
前三句貌似夸赞马援,但最后一句露了底,其实是讽刺。
我们重点来解析下第四句。
铁笛:指马援做的一首征战诗。而张良(字子房)也曾吹笛作楚声,乱项羽军心于垓下。
【铁笛无烦说子房】表面意思是:马援功劳那么大,都盖过张良了吧,看来张良曾经的笛子都用不上了。
但这显然是反话。因为张良乃汉朝开国名臣,马援才有几个人知道,跟张良本不在一个阶层上,偏说马援更厉害,这是话里有话。
她隐藏的话到底是什么呢?
需要看这两人的结局。张良是深谋远虑之人,深悟“狡兔死,走狗烹”的哲理,后来摒弃万事,专心修道养精。他崇信黄老之学,直至轻身成仙。
马援呢?他镇压了交趾之乱后,又向刘秀请战进击武陵五溪。刘秀怜其老,马援说自己尚能披甲上马,并当场试骑。结果在南征途中病死。留存诗《武溪深行》一首,写武溪毒淫,征途艰险,宝琴诗中的【铁笛】即指此。
一个是功成身退,一个是至死不休。
如此你才能明白,她前三句拼命夸马援功劳大,是反向铺垫。把他垫起来了,忽然又釜底抽薪,拿他与神人张良对比。
真实立意是对古代臣子“文死谏、武死战”的讽刺。
宝玉常常抨击这个,宝琴诗作的思想与他一模一样。
03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这首诗涉及的是南北朝时期钟山地区的隐士之风。
钟山,即今南京市东北的紫金山。南北朝流行隐士之风,刘宋王朝的文帝,在钟山西岩建了招隐馆,招纳隐士。
到南齐时期有个文学家周颙,据传他曾在钟山立隐舍,但后来又出任海盐令。另一个文人孔稚珪嘲笑他,写了一篇《北山移文》,假设山灵口吻斥责周颙,讽刺隐士们贪图官禄的虚伪心态。
宝琴此文基本上是仿照《北山移文》,字面上看,也是讽刺沽名钓誉的假隐士。
需要注意的是,此文用语相当尖锐,批判味道相当决绝。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意思相当于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
但事实上,据《南齐书·周颙传》载:周颙为官清正,颇有政绩,博学多才,性爱山水,而且一生仕宦,并没当过隐士。孔稚珪的嘲笑,很可能参杂主观偏见。
由此可知,此诗绝非针对周颙,也非针对假隐士。真假隐士,是主观判断的,不准确不客观。即便是个假隐士,也没达到罪大恶极的地步,犯不着如此批判。
那她针对的是谁呢?
当然是沽名钓誉之徒,热衷名利之徒!就是宝玉骂宝钗的那句话【国贼禄蠹】。
要知道南京是六朝古都,是著名的政治中心,不是争权夺利之地?站在这块土地上,难道只有隐士值得怀古?好可笑啊!
作者是为避开敏感性,才借用隐士。如果直接写热爱政治的“风流人物”,岂不是要得罪一大波人?
04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首诗写一个历史名人韩信。淮阴,即今江苏省淮安市,刘邦封韩信为淮阴侯。故有此诗。
壮士须防恶犬欺:壮士指韩信。他贫贱时曾遭淮阴恶少的欺侮,甚至被迫从人家的裤裆底下钻过去。
三齐位定盖棺时:秦亡后项羽将齐地分为胶东、齐、济北三个诸侯国,故称三齐。三齐位,指齐王之位。
韩信曾向刘邦讨价还价,要求立他为齐国假王。刘邦大怒,大骂使者。后听从张良之言,答应下来。从理性角度看,韩信被封齐王之日,已经决定了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寄言世俗休轻鄙:韩信早年贫困,且不事生产,遭到世俗之人的蔑视嘲笑。此句意思,相当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一饭之恩死也知:韩信贫贱时,有个洗衣老妇可怜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封王,赐赠千金以报答她的“一饭之恩”。
以儒家的忠君思想来说,韩信不算正面人物,是不合格的臣子。因为他一直有单干的想法,虽有惊世才能,却很不驯服。
然而此诗对韩信发出深深地惋惜。诗作肯定了韩信的军事才能,肯定了他的人格,唯独对他死于非命深表叹息,感觉不值。
也就是说,此诗推崇个体才能,却对封建社会那套“忠君爱国”的大道理不屑一顾。
05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首诗写隋炀帝。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隋炀帝下扬州,是他留给历史最重要的一章,故有此诗。
605年(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杨广调百余万人开挖通济渠,自长安直通扬州。河渠两岸堤上种植杨柳,称之为隋堤。又沿渠造离宫四十余所,江都宫尤为华丽。
同年仲秋,杨广率萧后妃、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侍从等将近二十万人大举出游,水上龙舟楼船相衔二百余里,挽船壮丁八万余人,两岸骑兵护送,旌旗如林,穷极侈靡,耗尽国力,所过之处百姓遭殃。
蝉噪鸦栖:柳树上多蝉和鸦,这里指隋堤景物。
只缘占得风流号:隋炀帝喜欢游玩逸乐,得了个风流皇帝的称号。
惹得纷纷口舌多:指后世人胡说八道。
隋炀帝在史书上是亡国之君,反面教材。但此诗却认为,史书上的正反面,全靠运气。
如果隋朝亡在其他帝王手里,又或者隋炀帝再打几仗,搞些国土,后世就会把他开挖的隋堤,吹成不世之功,如尧舜一般。
而如今,他被视为亡国之君了,那隋堤就成了祸国殃民的罪证。
有关这个话题,唐代诗人皮日休也曾写诗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首诗表达了辩证看待史书、看待功过的思想。对成王败寇的理念,发出讽刺。
06 超惊叹的三观
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共选取十个历史人物,前五首是男性,后五首是女性。宥于篇幅,本文只能解析前五首。
阴阳平衡,这非常符合曹公的对称主义美。
更关键的是,男性题材涵盖了国家、政治领域,女性题材代涵盖了家庭、情爱领域。合在一起,岂不是把人世间全涵盖了?
也就是说,十首诗就是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全面展现。
那么,如此神秘、如此大动干戈,到底展现了谁的三观?
首先肯定是薛宝琴的。此外,还是宝玉的。
只要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诗中的思想,宝玉都曾经说过,或者在诗作里表达过。
既然是宝玉的,那也是作者曹雪芹的。
关于这个问题,有点头脑的读者,应该不会反对。因为书里但凡出现长篇诗文(芙蓉女儿诔、葬花词)、组合诗歌(五美吟、十怀古),尤其是非应制、非应酬、非比赛状态下的作品,基本都承载着作者本人的三观。
搞清楚这个前提,再细细体会这些诗,你会发现一个满身反骨的作者,一个超前卫、超现代主义的作者。
如何超前卫呢?他非常重视个人价值,重视个体感受,重视实事求是。是以人文关怀和民本主义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反对功利主义,反对强行冠名和道德绑架,反对战争,反对将维护权力美化成爱国忠君。
说超前卫,换个说法也可以叫复古。因为原汁原味的华夏文明里,也有尊重个体价值的部分,尤其是诸子百家的时代。
自独尊儒术之后,封建专制越来越加强,个体价值不但被漠视,甚至有罪。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失去真实和客观,被道德绑架,完全服从于权力、膜拜权力。
宝玉常常推崇复古,写芙蓉女儿诔运用离骚体,原因都在这里。复古和超现代,说法不同,本质一样。
07 世人对十怀古的误解
解读到这里,对政治学敏感的同学们,应该惊掉下巴了。
是滴,曹公真的很大胆。他这些诗貌似文采平平,但不敢细品,尤其是组合起来看,简直反动到家,封建社会赖以维系的思想,几乎被他全部抨击一遍。
在此我先声明:我只解读原著,思想对错问题与我无关。网络喷子不必找我论战。
不知道是因为这些思想太可怕,还是因为太难懂,反正历来的红学家都选择看不见。
是滴,就是选择性看不见。人们拿着这十首诗,挖空心思的猜谜语,猜人物,猜历史,猜宇宙星河.......什么都猜了,就是没人说它的思想。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也不是纯粹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灯谜。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
上面这段话来自一个非常著名、非常专业的古文网站,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学术界的主流声音吧。
主流声音就是这样告诉读者的:这些诗不代表曹雪芹的思想,也不代表薛宝琴的思想。它不是真正的咏史诗。
我就想反问下:那代表谁的思想?你们莫不是要告诉我,曹公为赚稿费而凑句子的?不是咏史诗,偏要写这个题材,有病吗?
否定了历史观后,再套上个男女观。
有人这样说:诗中十个人物,五男五女,男的不是被嘲笑就是被挖苦,女的都被歌颂赞扬。反映了曹雪芹反对男权社会,为女儿平反的宗旨。(最知名的搜索网站就这样解释)
这说法咋一听,好感人呢。可惜.....你真理解了《十怀古》吗?仅就前五首来说,并非对男性全部嘲笑挖苦啊!
他明明挖苦权力,嘲笑功利,他是要颠覆封建统治者割韭菜的思想,哪里嘲笑一切男性了?
明明跟性别无关的事,偏要弄进这个套里。看来,男女平权这个梗太好使了,无所不能啊,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08小结
长期关注卓语的铁粉都知道,我始终认为红楼梦最大的价值在于他的思想性。世人误读,全都源于不重视其思想性。
被国人奉为神明的87版电视红楼梦,在我文中却常常被批评。并非我看不到它的好,而是它什么都好,唯独剥掉思想性,这是一种怎样的遗憾啊!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我曾说过,87版塑造的很多角色,有皮无骨,跟原著人设截然相反。今天谈到薛宝琴,大家看是否如此?
多读读《十怀古》就该知道:宝琴是个思想多么另类、前卫的女孩啊!前卫到令人咋舌,即便放在现代,也能吓退一城人,压根不是普通男人能吼住的类型。
她最的特点是什么?是漂亮吗?
错,大错特错!其实她颜值才刚达到【水葱】罢了。如果颜值有段位,可以打架的话,她还远远没资格挑战黛玉呢。
(之前解读过颜值对比,详见文后链接1)
但这不影响她的出众。因为她脱俗,因为她有思想、有见识。她站在那里,就与众不同了,一开口说话更显出色。与假模假样的薛宝钗形成鲜明对比。
贾母对她格外喜爱,探春说众人都不及她,真正的原因在这里。
宝玉踏雪寻梅,那绝美的意境,在曹公的创作意识里,是思想境界,是宝玉妙玉思想共鸣所呈现的世界。宝琴能同立雪中,意味着她头脑里的另类,不亚于妙玉。
换句话说,她可是红楼梦里排名靠前的思想咖。
对此,哪部红楼梦影视呈现出来了?不但挖掘不出她的特点,反而都把她塑造成宠物式美人,甜甜糯糯,娇憨憨的那种。
一边喊着男女平权,喊着红楼梦为女子作传,一边忽略抹杀这些女孩超凡的思想。呵呵,原来作传,就是美女秀、选媳妇的传啊?!
那么,宝琴因何成为思想女孩,作者塑造她要表达什么,要揭示什么呢?既然她有别于宝钗,为什么还遭到梅家毁婚呢?有关她的谜团还有很多,请静待卓语后文。
【相关链接】
林黛玉:世上最温婉的女人被塑造成尖刻小性,87版误导太深
艳压群芳的薛宝琴却无处可嫁,薛家窘相深藏其中
《五美吟》究竟影射谁?看懂它,你才知道曹雪芹的心头所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