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窖的回忆作者:张晓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农村下雨的红薯窖?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下雨的红薯窖(乡村记忆红薯窖)

农村下雨的红薯窖

红薯窖的回忆

作者:张晓峰

我老家挨着黄河,沙地多,适合种红薯。红薯耐旱,结得多。红薯好吃,生吃又脆又甜,煮着吃又“面”又甜。煮汤的时候,切上几块,一锅汤都是甜的。缺少粮食的时候,吃上几块煮红薯,也能占一截肠子,撑上两个时辰。红薯还可以打芡,用芡粉做粉条,打凉粉,家里来了客人可以对付上两样菜。红薯好吃,但难存放,它既怕热,又怕冷,比新媳妇儿还娇贵。相处的时间长了,人们还是摸着了它的脾性,发现它最喜物藏在窖里。这种窖除了放红薯,别无他用,人们就把这种窖叫作红薯窖。

红薯窖,其实就是个井。挖红薯窖可是个大工程,过了中秋就得下手。先要选址,在家里找个地势高的地方,低洼的地方不行,下大雨了往里灌水。窖口越小越好,但越小越难挖,挖的时候施展不开手脚。我们挖的窖口直径都在一米左右,深四五米。上面的一米好挖,站在地上稍一弯腰就行了。再往下就越来越难了,胳膊抡不开,腰弯不下,时有掣肘之感。这时候,铁锹就不怎么管用了,用砍玉米秆的“杀小铲”或铲草用的小铁铲。下面有人挖,上面还要有个人把挖下来的土用桶拉上去。一个人干,不停地上上下下,一会儿就烦了。越往下,土越硬,可施展的空间越小。连着干几天,挖土好像凿石一样艰难。但不能放弃,挖不成,几车红薯说扔就扔了。

往下挖两尺,窖壁上就要挖一个脚坑,为的是方便上下。深度达到了,还没有完工。还要在两面的壁上挖两个大洞,这是放红薯的仓库。洞口也不能太大,但肚子却要大些。钻进洞里往纵深处挖掘的时候,一会儿就会呼哧呼哧喘粗气,头晕脑胀,这就要钻出来透透气。挖红薯窖的活儿其实最适合我们这些孩子干,但我们没耐性,挖一会儿就跑出来玩了。活也不是太急,霜降前挖好就行了。大人们挖挖停停,一般都得一个多月才挖好。挖之前放挂火鞭,挖好后也要放,有的人家还要摆上几样好吃的,敬敬神灵,让神灵保佑红薯安全过冬。红薯完全了,人就不至于饿坏了。

霜降后,红薯陆续从地里刨回家了。挑出那些被抓钩所伤的红薯,毫发无损的就统统下窖。大人们在上面用桶或篮子把红薯吊进窖里,我们小孩子在窖洞里把红薯码好。大部分人家挖的红薯窖不够用,两口子就互相埋怨起来。光埋怨也不是办法,就分头去找勤快的人家,若他们的窖洞用不完,就借用一下。有时还会出现几家合用一个红薯窖的情况,各人记着各家红薯的位置,从没出现过争端。红薯都下窖了,窖口要用玉米秆盖上,一为防寒,二为防止小孩子不小心掉下去。

据说,红薯经过窖藏以后更好吃。酒是越藏越香,红薯是越藏越甜。红薯窖,在那缺少粮食的年代里,仿佛一个宝藏,滋养着老家几代人饥饿的肠胃,温暖着几代人儿时冬天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