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1)

苗族作为中国较大少数民族之一的民族,在炎黄子孙缔造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在全中华民族的历史研究中也应占重要位置。从人口总数和地理分布情况看,贵州是苗族居住最多的地方,也是苗族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本文将从苗族服饰、酒文化和饮食文化、苗族建筑等角度,了解和研究苗族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苗族文化!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2)

苗族服饰—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服饰,是中国所有的民族服饰里最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民族服饰,黔东南苗服不下200种,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3)

苗族服饰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且有地区差别,但都保持一种从古至今的传统款式。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4)

据说在贵州,无论家境如何,每个苗家姑娘都会准备一套价值不菲的盛装,整套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5)

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6)

拦门酒是贵州黔东南苗族村寨的重要习俗,是苗寨的一种特有的迎宾方式。

水牛角盛酒,12道拦路酒。每逢宾客到来时,苗寨的男女老少便会在寨门口摆上香甜的米酒夹道迎接宾客,也是苗家迎接宾客的最高礼节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7)

通常第一道的敬酒者为寨中长者,代表寨中老人们的敬意和祝福,身着盛装的男女老少踩着芦笙手吹奏的欢快曲调起舞,美丽的苗家姑娘敬上醇香的牛角酒,在苗族习俗中,拦路酒只能自饮,不能回敬和转敬!

宾客在接受敬酒时应双手背在身后,根据酒量适量饮酒便可便可进寨。喝酒既是对主人的尊重也是对客人的祝福。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8)

苗族的饮食文化

1、酸汤

贵州流传一句民谚:“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酸汤一直代表贵州菜最高级别,全中国吃酸除了山西以外,就应该算是贵州了。这种酸和醋酸完全不同。鱼的品种有4种,鲶鱼下酸汤好吃。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9)

2、小米喳

小米喳是贵州人最喜欢的小吃之一。传说,苗王携女寻游山寨,至山民喳幺家中,喳幺家徒四壁,无以款待,就将小米拌以山枣,放在火塘里蒸熟,取名“小米喳”。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10)

苗王怒其不恭,然其女见小米喳色泽灿烂,欣然食之,觉得甘香可口,笑语嫣然。苗王见状食之,亦香亦糯,很是美味,转怒为喜,令喳幺回寨专做小米喳。逢各寨主来朝,必以小米喳待之。苗疆各寨重大节庆,皆以苗王所赐小米喳为上品,以示贵重。

独特的苗族风俗

1、拦门酒

拦门酒是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的习俗,苗家娶亲嫁女,亲戚朋友都要上门送礼贺喜。好客的主人和贤惠大方的亲朋戚友,总是要把这门喜事办得体面热闹,同时也总是要借个良好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富有,广交朋友。主人把事先早已准备好的包谷烧酒,请来寨子里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歌师,在自家的大门口摆下大方桌,桌子上摆满了一碗碗喷着清香的美酒。客人来时,由主管把门的族老首先唱讲贺词,然后,客人中最年长且声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如今很多苗寨都恢复了这一古老的传统,在贵客来时都会以隆重的拦门酒,并配以载歌载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11)

2、苗寨的千人长桌宴

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12)

3、反排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是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苗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长途迁徙,开辟疆土,围栏打猎,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举。这种舞蹈舞是苗族神话中造人之神——“蝴蝶妈妈”的象征,系苗族的祖先姜央打造并开始贡奉,由后人沿袭至今。木鼓舞是反排规模隆重的祭祖舞蹈,人们随着木鼓鼓点,以头、手、脚的大幅度摆动随着鼓点变化而变化,动作粗犷豪放,洒脱和谐,潇洒刚劲,激越豪迈,热情奔放,表现了山区苗族人民顽强的气质和坚强的生命力。她是苗族舞蹈的精华,是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1990年反排木鼓舞表演队到中南海演出,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青睐,后到英、美、加、意以及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被誉为“东方迪斯科”而遐迩闻名,誉满海外。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13)

4、苗族龙舟竞渡

苗族龙舟竞渡具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记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造龙船,绘画首尾,集众搬演居戏。以箬裹米为粽,弃水中。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俱利焉”。龙船节,是流行于黔东南的台江、凯里一带的节日。苗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居住黔东南的台江、凯里、剑河、施秉、镇远等县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苗族的龙船用杉木制成,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船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羊、鹅和竞渡水手食品,两侧子船则为水手划桨之地。苗族划龙船是站立着划桨的,不同于汉族的坐着划桨。村寨在龙船节结束时,必须挑全村最肥大的猪,宰后请全寨聚餐一次,以酬谢全村对龙船节的支持。龙船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赛马、斗牛、斗雀、吹笙、青年男女对歌、游方、踩鼓等民俗活动,一直进行到深夜,是男女青年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14)

5、苗族鼓藏节

鼓藏节是贵州省雷山县传统祭祀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属一鼓(即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鼓藏节在先秦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己存在。在汉文典籍中对苗族“吃牯脏”的文字记录,始见于清代。苗族鼓藏节主要流布于雷山县全县的9个乡镇的苗族村寨和榕江县的部分苗族村寨。鼓藏节的来历在苗族经典《苗族古歌》里有记,说的是人类祖先姜央过鼓藏节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妈妈。传说蝴蝶妈妈是枫树生出来的,所以苗族崇拜枫树。既然祖宗的老家在枫树心里,用枫树做成的木鼓就成了祖宗安息的地方,祭祖便成了祭鼓。苗族最高的神是祖先,是生命始祖枫树和蝴蝶妈妈。鼓藏节就是祭祀神枫树和蝴蝶妈妈。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15)

6、芦笙会

“谷陇·九二七苗族芦笙会”是全国少数民族十大传统集会、贵州省四大民族集会之一,所涉及到的比赛项目主要有芦笙艺术赛、斗牛、民族歌舞、篮球、赛马、斗鸟、斗鸡七大项十七小项。整个“谷陇·九二七苗族芦笙会”历时三天,每年农历9月27日举行盛大的开幕式。“中国·黄平·谷陇·九二七苗族芦笙会”是全国少数民族十大传统集会、贵州省四大民族集会之一,所涉及到的比赛项目主要有芦笙艺术赛、斗牛、民族歌舞、篮球、赛马、斗鸟、斗鸡七大项十七小项。整个“谷陇·九二七苗族芦笙会”历时三天。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16)

7、丹寨古瓢锦鸡舞

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黔东南丹寨县排调镇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旮弄"支系中穿锦鸡服饰的锦鸡苗族,有“天下第一锦鸡舞”之称。苗族同胞在每年的盛大节日里举行隆重的吹笙跳月活动,敲击铜鼓,欢跳锦鸡舞,放牯子牛斗角,以纪念先祖和感恩锦鸡。锦鸡,是锦鸡苗族儿女的恩人,也是苗家人的文化图腾。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17)

8、苗族姊妹节

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贵州省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届时苗族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于榕江、杨家、偏寨,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台江县域内各支系的苗族过姊妹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大都在正月至五月间。台江苗族姊妹节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数施洞地区的姊妹节。苗族姊妹节,苗语叫"浓嘎良",它以苗族青年女子为中心,以邀约情人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等为主要活动内容。它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是"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苗族姊妹节历史悠久,作为一种民俗、婚恋、社交方式传承至今。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18)

苗族的节日还有很多,有些村寨至今都还流传着这种古老的文化传承,能够体验的地方有很多,虽然随着汉族文化的流传,传统文化的后继无人情况正在出现,但也有更多的人正在致力于恢复这些传统的节日,和传统的技艺。

吊脚楼—独特的苗族建筑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19)

苗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平整、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现多已改为瓦顶。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20)

多样的苗族节日

苗族的节日有苗年、四月八、吃新节、芦笙节、踩鼓节、祭尤节、游方节、吃信节、砍火星节、晾桥节、爬山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贵州省苗族民间文化(贵州苗族文化除了刺绣)(21)

今天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到这里,我们将从一篇开始给大家介绍贵州苗族的刺绣、蜡染、银饰、习俗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文化,如果想要深入体验贵州原生态的苗族文化,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