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为什么在古人眼中秋天总是和悲伤联系在一起?因为在很久以前人们的原始思维中,秋天本就和死亡之间就建立了牢不可分的象征意义。而这种观念或许正来源于《山海经》中的“太阳之死”。

山海经十大恶煞(人们为何会悲秋)(1)

一、西方蓐收

在《山海经》中出现的神人蓐收,首先是与东方句芒、南方祝融以及北方禺强,一同作为四方神灵的代表。

《海外西经》: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一个问题,这条记载中对于西方神蓐收的描述,远远没有其他三位神灵那么详细。

毕竟,南方祝融提到是“兽身人面”,北方禺强和东方句芒则是“鸟身人面”,而到了蓐收这里,就仅仅只提到了“左耳有蛇”,长什么样儿却几乎无从知晓。

山海经十大恶煞(人们为何会悲秋)(2)

①“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②“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③“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关于蓐收,《西次三经》中还有一条记载,说他居于“泑山”,这座山是日入之山,蓐收也因此得到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红光”。

《西山经》: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也就是说从《山海经》中得到关于蓐收的信息不多,只知道它是西方之神、和日落有关,还有个别名叫红光。

山海经十大恶煞(人们为何会悲秋)(3)

而关于蓐收的形貌,则在后世的文献中得到了补充,最为经典的是在《国语》中:

晋语二云:“虢公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於西阿,公惧而走。神曰:‘无走。帝命曰:使晋袭於尔门。'公拜稽首,觉,召史嚣占之,对曰:‘如君之言,则蓐收也,天之刑神也,天事官成。

山海经十大恶煞(人们为何会悲秋)(4)

这个故事是不是几乎与秦穆公在宗庙,遇见春神句芒的事如出一辙?而蓐收的真面目也终于在此时浮现于世人眼中:人面、白毛、虎爪、执钺

这样的形象无疑传达出蓐收与西方、白虎、刑杀之间的密切联系。但实际上,这一切的来源,究其根本还是来源于古人对于太阳的格外关注。

二、蓐收与日

《山海经》中位于西方有一座大山,名叫“崦嵫”,它也是人们认为的日落之山。所以在《楚辞》中有这样的诗句:“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与此同时,西方有一位海神,它名叫弇兹,这个名字和崦嵫极为类似,那么是由山名演变为了神名,还是神名演变为山名?极有可能是后者。

《大荒西经》: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弇兹”与日落有关,《说文》里解释“弇,盖也”,弇就是掩盖的意思,而兹即滋指的是繁茂。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说,太阳落山了,一天的闷热潮湿消失了,就像是被掩盖了一样。我们看再看蓐收,“蓐”指底部,有收敛之意,也就是说在此时炎热消退了。

山海经十大恶煞(人们为何会悲秋)(5)

如此一来,西方的大山“崦嵫”、西方的海神“弇兹”以及西方之神“蓐收”,在基于对于太阳描述(日落西沉)这一层面上就完全统一了起来。

而蓐收同时还作为秋神以及刑神,其实这也是由万物生命本体太阳的生命力(光度和热量)在西方的时候日趋消散而衍生出来的。

山海经十大恶煞(人们为何会悲秋)(6)

所以,如果综合之前对于东方句芒、南方祝融的解释,可以发现一个最为深刻的道理:古人基于对太阳的理解,进而创造了出不同时间段(春夏秋冬)的人格化神灵,以及由此衍生出众多与之相对的象征概念,这可能便是古人最为原始的朴素思维模式。

山海经十大恶煞(人们为何会悲秋)(7)

欢迎关注,山海经系列持续连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