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铸就挺立人生
——记“保山好人”杨廷相
“全国劳动模范”“保山好人”杨廷相
杨廷相与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话未来
绿树环保的院落
入党宣誓
四代同堂的杨廷相与母亲、女儿、孙子合影
在保山为数不多的“全国劳动模范”中,杨廷相的个人经历现在看来依然堪称登峰造极——一个双腿高位截肢的山里汉子,硬是拄着自制的短小拐杖为乡亲们守山50多年,以窝棚为家,以树林为伴,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挑战极限绿化荒山,用他钢铁般的意志造就出今天郁郁葱葱的千亩林地,不仅自己活得顶天立地,还上养老母,下育儿孙,更成为了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生命传奇。
5月10日,在隆阳区西邑乡真峰村新寨自然村一处绿树环抱的院落里,记者见到了今年78岁的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保山好人”杨廷相。
宽敞的院落里晾晒着刚收回来的大麦,杨廷相54岁的大女儿杨美芹正拿着筢子在清扫大麦,而杨廷相则坐在矮凳上编织着竹筐。只见他气定神闲,用那双粗糙的长满老茧的大手熟练自如的编织着竹条,他说这是他16岁的时候就学会的手艺,现在依然每天有人来跟他定做这些竹筐。
历经几十年的风雨侵袭,在杨廷相脸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如刀刻般冷峻的皱纹,印证了他不凡的岁月流程。摆放在身边用来支撑走路的短拐杖,则成为他用来行走的“腿”。由于两条腿高位截肢,他的左腿根部用一块蓝色粗布包裹着,而右腿则用绳索捆绑在一只黄胶鞋上,以便用来支撑着“走路”。在阳光普照的院子里,随着杨廷相的大手快速编织着竹筐,这个已是四代同堂的家庭显得平和宁静,好像从前那些艰涩苦难的岁月早已被这温暖的阳光全部融化,而历经时光的过滤,杨廷相这50多年间与命运抗争孤身守山的那些不朽往事越发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怀想。
人无精神则不立。如今已近花甲的杨廷相,虽然双腿高位截肢,但他却始终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以自强不息的精气神与命运顽强抗争。不但自己活得顶天立地,还上养老母,下育儿孙,如今更是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我还有一双手,不能吃闲饭”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而对于杨廷相来说却是一次又一次被命运抛入谷底的艰难时光。
1966年,刚满22岁的杨廷相“三喜临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上了“赤脚医生”,与心仪的姑娘结了婚。正当他沉浸在美好憧憬中时,他的右腿罹患脉管炎,经多方医治无效,无奈之下进行了截肢手术。
祸不单行。仅仅过了1年,妻子又因难产,丢下一个两岁多的女儿走了。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杨廷相再次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但很快他又振作起来了。
1971年初,杨廷相向村干部提出守护集体山林的要求,村干部都知道他有一股“犟”脾气,便答应了他的要求。从此,他来到离家3公里外的山上,以窝棚为家,以树林为伴,每天靠拄拐杖,当起了山林的“守护神”。
1981年,杨廷相的脉管炎再次发作。这次,他的左腿也截了肢,就这样,杨廷相从五尺汉子变成了双腿高位截肢的重症残疾人。
轮番的打击,让痛不欲生的杨廷相也曾经怨天尤人。“那段时间,也想过一了百了,但想到父母亲和孩子,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绝不能把包袱甩给社会和他人。”杨廷相说,哪怕还有一口气,自己也要“站”起来。
从不认输的杨廷相,靠着年轻时学的手艺,自制了一副特殊的双拐,天天在家里练习走路。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和几百次的摔倒后,他终于又能“走”出家门了。这一次,他毅然选择重回相伴了10年的窝棚,继续守护山林。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里的干部群众表示愿意为杨廷相承担责任田地,可他谢绝了大家的一番好意。“我还有一双手,不能吃闲饭。”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一位双腿高位截肢的残疾人,拖着残疾的躯体,执着坚毅地朝前“走”,杨廷相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1991年5月,杨廷相到北京参加了首届全国助残先进集体、个人暨自强模范表彰大会,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1995年5月,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就因这些树,这辈子我没白活!”
多年来喜欢通过收音机收听新闻的杨廷相说:“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做人不能懒惰,不能只顾自己。”
“这一辈子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杨廷相说,是党的好政策让自己过上了好日子。
“2015年,村里准备把他家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拒绝了。”真峰村监委会主任杨光泽回忆,当时杨廷相说,自己的孙子都长大开始挣钱了,负担变轻了,自己靠双手也能脱贫。他说要把指标给那些有病的人、有学生的困难家庭。
眼下,杨廷相家大门口的梅子树挂满了果实。杨廷相对记者说:“别小看这些梅子树,每年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
杨廷相算了一笔账,他每天在家用竹子编农具,一年也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加上卖蜂蜜和养猪、养牛的收入,一年下来,自己收入2万元不成问题。他说,从2016年开始,大孙子和孙媳外出打工,每年也能挣回近10万元。
“老杨叔现在是我们村的致富带头人。”杨光泽说,他不仅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帮助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多年来,杨廷相给全村党员免费赠送了他亲手嫁接的100多株木瓜苗,给真峰村群众送过2000多株花椒苗。
不仅如此,杨廷相还义务为全村群众嫁接核桃、梨树、樱桃树等1万多棵,从没有收过一分钱。“有时候,邻村的群众请他去嫁接果树,他要拄着拐杖来回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想想都不容易。”真峰村党支部原书记张元秀对杨廷相一脸敬佩。
如今,杨廷相当年种下的各种林木果树都已进入盛果期。在他承包的30亩土地上,进入丰产期的泡核桃树就有180多棵,各种梨树、桃树、木瓜树、梅子树和花椒树郁郁葱葱,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大果园。“就因这些树,这辈子我没白活!”杨廷相说。
在杨廷相的大孙子杨飞玉的眼中,爷爷是乡里的“名人”。“爷爷教会了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杨飞玉说,爷爷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自己,一定要靠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还要懂得感恩。
“好日子还在后头”
敞亮的庭院、三幢大瓦房,屋外绿树成荫、蜜蜂飞舞。“去年,真峰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脱贫摘帽了,好日子还在后头,我们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杨廷相说,希望大家都致富,个个有收入。
“是杨廷相的精神感动了村民,从1987年开始,我们就发动全村党员向杨廷相同志学习,组织大家开展植树造林。”杨光泽说,现在,真峰村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4.79%,村民们真正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9年以来,西邑乡党委和真峰村党支部都把杨廷相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身边典型,开展了向杨廷相同志学习系列活动,并邀请杨廷相给大家讲党课。
每一次请他去,杨廷相都毫不推辞。“作为一个老人,要为儿孙当好助手,给子孙后代留点念想;作为一名党员,要力所能及为家乡做点事情,虽然年纪大了,但也不能闲着。”杨廷相说。
“如今,真峰村的生态好起来了,下一步要是能发展乡村旅游就更好了。”采访中,杨廷相提出了他的新愿望。他还对挂钩真峰村的隆阳区农业农村局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刘健表示,希望政府能把他家通往外界的约1公里的土路硬化。
杨光泽接过话茬:“老杨叔,村里正在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到时候还请您给大家传授嫁接果树的技术。”
杨光泽告诉记者,真峰村有泡核桃3680多亩,平均每户有11亩左右。而村里村外随处可见的各种经济林木,大都和杨廷相有关。“这些树大部分都是杨廷相嫁接的,村民们都特别敬佩老杨叔。”
雨过天晴,杨廷相拄着拐杖出门,一脸幸福地看着他亲手种植的梅子树、花椒树、核桃树……
杨廷相的付出,别人无法想象,但他一直在奋斗的身影却深深烙在了西邑乡和真峰村干部群众的心中。从“不当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杨廷相收获了比常人更加丰富多彩的别样人生。
劳动创造美好,奋斗成就幸福。杨廷相朴实的言行、感人的事迹再次证明,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征途上,更需要我们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发内生动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