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万须)如同北宋官窑器物的发展脉络一样,北宋汝窑的历史渊源同样也是大唐玄宗御窑——柴窑的五秘色神器中的秘蓝器。作为唐宋两朝著名的民窑口、且有百里窑场的的汝州青瓷,在开元盛世之时,随着大唐御窑家族的加入,汝州青瓷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虽然历经安史之乱及晚唐五代时期的动乱,张氏家族在汝州的制瓷业起起伏伏,但终归窑火不灭!随着北宋时期内外贸易的发展,张氏家族汝州青瓷也在不断改进工艺,提升水准。对大唐玄宗柴窑五秘色神器秘蓝秘绿开片器的复兴,直接导致了天蓝色青瓷窑变釉和窑变开片青瓷这两大北宋新产品的问世,并因此直接催生了宋徽宗汴京官窑的设立。

根据家史,汝州青瓷的釉色一直以色调晦暗的灰青及其它较深的杂色为主,在北宋中期的宋仁宗时期开始出现极为难得和少见的深浅两种色调的天蓝釉色,之后更晚的时候才又在天蓝釉色上出现红色窑变和开片,而且这类天蓝釉色出现后,并没有引起宫廷的特别重视,只有出现红色窑变后才被宋徽宗所重视并设官窑所垄断。所以目前藏界那种拿单纯“天青”釉色说事的观点,并不可靠!

在当年,即便是比较难得少见的纯粹的天蓝釉(即所谓含糊不清的天青色)汝州青瓷,虽然是贡品且名噪一时,但由于精品都被宫廷御检,民间难得一见精品的真容,而那些被宫廷御检后的普品多数又直接进入海外贸易,国内市场上哪怕是普品也是很难见到的。因此在汴京官窑尤其是南宋官窑出现之后,在南宋大元乃至到明朝宣德年间,汝瓷的收藏地位远远不能与窑变釉和两宋官窑开片器物相提并论!也就是说,在被明宣德文人取名“汝窑”、“汝瓷”并被列为宋代六大名窑之前,民间知道汝瓷的人很少,知道的也是单纯的“汝州青瓷”之说而且其地位也在两宋官窑之后。至于对汝瓷的仿制,如同对元青花缠枝牡丹、海水等纹饰布局风格的仿制一样,都是始自明宣德御窑,这就是张氏家族所传承的历史事实!也不知道是到了啥时候,应该是在明宣德汝瓷出名及开始进入御窑仿制阶段之后吧,汝瓷才开始在藏界热起来,不仅热,还火爆得不得了!这种完全素色的青瓷仅凭着一句“汝窑为魁”居然就超越了两宋官窑成了“魁首”老大!这还没什么,说老大也是不过分的,毕竟汝瓷成名在年代上要比两宋官窑早很多,其本身的品质,抛开那些釉色灰暗的普品不说,精品肯定是很不错的!从目前台北故宫所展示的汝瓷珍藏来看,虽不能说全部都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但也确实不错(最高品质的汝瓷精品仍然深藏张家未露,下面展示的双龙耳香炉即属此类最高档精品之一)!过分的是,如今很多人拼了老命要把它往官窑上扯!在我看来,真是天大的笑话!这样说,并不是有意要贬低汝窑,汝瓷之精美有实物摆在那儿呢,是不容否定的,但无论它有多么精美,也丝毫不能改变它民窑的身份!所以,我一直以来所强调的都是它的身份定位问题!

在一个没有御窑的历史时期内,以中华制瓷大家——张氏家族领军的汝州民窑能烧造出可以媲美御窑的瓷器,并被朝廷直接指定烧造贡器,这不仅仅是大唐御窑家族的骄傲,也是所有汝州民窑的骄傲!我也绝对不是霸王硬上弓,非要往家族脸上贴这块金子不可。无论是大唐还是随后的大元时代,主导御窑的张氏制瓷家族的辉煌是今人难以想象的。明清御窑同样有张氏家族的制瓷高手在参与,所以根本没必要那么做!我只是实事求是地尊重时代所传承的家史,尊重北宋时代的制瓷历史!因为强调这个民窑性质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人并不一定了解其重要意义——御窑是在一国之力的支撑下,代表着皇帝个人的意志,为了能流芳万世,烧造的东西不仅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高度甚至还能超越时代的局限,所以,御窑绝对有能力、有实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永垂不朽的旷世杰作,这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对于缺乏国力支持的民窑来说,即便是实力超群的御窑家族,竭尽全力也只能搞出一两个品质能达到相当高度的创新品种来,其中的艰难辛苦外行人是难以想象的,被后人称作“魁首”和取名“汝瓷”的汝州最高品质的深浅天蓝釉青瓷,就是属于这类性质的张家民窑精品!这顶历史桂冠本来应属于大唐玄宗御窑,但确实在北宋早中期,在汝州得到了复兴和发展,使之又打上了北宋的时代烙印。因此,北宋时代的深浅天蓝釉青瓷桂冠必须戴在汝州民窑的头上,其“民窑及民窑精品贡器”的历史身份不容改变!这就是既属于张氏御窑家族同时还属于所有汝州百里民窑的最真实的历史!

青瓷中的青绿和天蓝釉色一直为张家汝州窑口所传承(南方长沙窑口是传统青瓷加釉下彩)并最终在北宋中期成功烧造了深浅两种不同的天蓝釉色器物并成为那个时代的翘楚。御窑家族终于实现了对大唐秘蓝器物的复兴与发展。虽然张家能工巧匠肯定会被官窑征召,但北宋时代官窑确实乏善可陈!北宋最好的瓷器无论是天蓝釉素色青瓷(即汝瓷)还是窑变釉、还是开片青瓷,通通都是首先出自汝州民窑而非汴京官窑之首创,更不是属于宋徽宗个人的意志!民窑在家族千余年的传承史中,比重很小,只有大唐盛世时代的家族窑口所烧的三彩和青瓷秘色、北宋汝州青瓷、以及晚清民国对元青花的仿制等三方面的内容,家藏品除了一两件元代的民窑代表作外,主要的也是这三大方面的器物,其余全部是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御窑精品和极为罕见的极品制作。

北宋早期的汝州青瓷的釉色虽然以灰青以及其他偏色为主,但也不乏漂亮的所谓“天青色”!到了中期,远未到末期徽宗时代,张家不仅已经能够完全复制大唐玄宗柴窑“秘蓝”(深蓝色),而且还能烧造出更加柔和淡雅的浅天蓝色调的釉色来。更加奇妙地是,这种色调上的釉面上还出现了如同开片青瓷上的金色大开片!这种极为少见的器物虽然家史相传为“专为自家佛堂祠堂所烧的礼器”,但我认为不可能会偷偷摸摸地烧出来而不为人知,肯定也会有此类器物被迫上贡,但是仍旧没有引起皇家的重视!

根据家族传承史,汝州青瓷在北宋真宗时期品质就已经很好了,尤其是仁宗时代,无论是釉色还是胎质品质最好,随后整体上就慢慢走下坡路了;到了徽宗时代短命的汴京官窑时期,汝州青瓷就已经可以说是没落了;到了根本就不被金朝廷所重视的金代,就一步步退出历史舞台;到了大一统的元代,烧造汝州青瓷就属于仿古范畴的了!而且家族那些品质最好的天蓝釉色的自用器物,也都是在仁宗时代所烧,所以家史认为宋仁宗时期是汝州青瓷最繁荣的时期,所有的精品之作尤其是烧造量极少的浅天蓝釉色的香炉花瓶等供器礼器,都是那个时期的创新产品!

到了穷途末路风雨飘摇的徽宗时期,完全没有任何经济社会条件来支撑他搞成本极高的御窑,短命的汴京官窑完全是因为他个人的意志即自己的喜好而设立的,因此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御窑,也就不可能维持长久。

徽宗的汴京官窑窑变红釉,首先也是在天蓝釉色器物上出现的,所以天蓝釉色无论如何都是在窑变彩之前出现!与暧昧的灰青(粉青)等杂色和之前所推崇的青绿秘色相比,汝瓷特有的那种具有清亮、松软、柔和的天蓝色调,是更加令人喜爱了!

下面让我们抛开那些其实很无聊的纷争,去静心品赏家藏北宋汝窑之美吧。

首先请欣赏北宋早期、造型带有浓郁大唐遗风的八棱长颈瓶——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1)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2)


再请欣赏与台北故宫一样造型的、灰青釉色的莲花温碗,台北故宫的釉色是天蓝色。这种灰青色(所谓粉青)是北宋汝窑的代表色,当年绝大多数器物都属于这类色调,档次比天蓝要低,应该不属于能上贡的贸易类民用品中的高档品,因此民间藏品多见此种釉色。此器物属于其中的精致之作,所以才被家族珍藏至今——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3)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4)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5)


下面发两件北宋中期汝瓷鼎盛时期的天蓝色调的器物。第二件观音瓶是大件器物,高度超过三十公分,馆藏不见此等大型器物。台北故宫的汝窑器物有这类釉色(所谓天青色)——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6)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7)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8)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9)

最后要请大家欣赏的几件器物,无论是釉色还是造型都是超一流的精品。

首先第一件——凤耳直颈直腹瓶,其造型被南宋龙泉青瓷所继承,只是凤耳造型有所改变。龙泉青瓷瓶至今珍藏在日本某大博物馆并被认定为日本的国宝——日本重要“文化财”,国内外馆藏中这种造型的汝瓷未见第二件,釉色呈典型的天蓝色,不深也不浅,开片细长。台北故宫也有此种釉色及开片的器物——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10)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11)

再请欣赏一件,其造型馆藏未见、釉色更加淡雅的浅天蓝色、金色开片、细小芝麻钉、手感轻飘的双羊耳三足尊——

最后一件是同样不见馆藏、具有大唐遗风的家族自用双龙耳香炉。说它具有大唐遗风,是因为不仅有隋唐白瓷的双龙耳,中间的浑圆的腹部、兽足等等也都是大唐盛世时代秘色青瓷的典型香炉造型(以后会有相应图片展示),釉色与上面双羊尊完全一致,属于淡雅柔美的歉天蓝色。这种釉色是最为珍贵难得的。台北故宫同样也有此类釉色及开片的器物。上述两件代表作手感很轻,胎体较薄,其优美的造型线条和恰到好处的比例真的是美不胜收、令人赞叹!汝瓷香炉无论馆藏还是民间存世罕见,但家藏中却不止一件,此为其中的代表作!家史所说“自烧自用、顶级精品”所言绝对不虚。如非自用,这一批绝品供器就不可能全部都被家族所珍藏!大唐御窑创始家族自家佛堂祠堂用器超过皇室,中华相国家族底蕴之深厚,可见一斑!

请欣赏难得一见的汝瓷极品香炉——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12)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13)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14)


北宋汝窑青釉真品图(张量冠谈柴瓷)(15)

以上不同釉色的汝窑器物,其釉面都具有共同的时代特征——清亮柔和(观感)、松软如缎(质感)。

之所以会有如此美好的观感和质感,主要归功于其高超的制作工艺——配方特殊,一次上釉,一次烧成!这也是鼎盛时期的汝窑区别于后来的汴京官窑最主要的地方!如前面开片青瓷所示,第一件玻璃釉窑变开片花口洗就是采取一次上釉一次烧成的工艺。但后来都改为了多次上釉和返烧新工艺,才烧造出釉质肥厚的开片青瓷。

上述观感和质感也是鉴赏北宋汝窑精品的主要特征。现在的仿制品釉色没有问题,但开片及观感和质感都达不到这个标准。釉面过于死板结实,观感呆滞沉重,也可能与多次上釉有关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