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建安七子中的“虽身怀绝学,却一生忧国忧民”的书记官——阮瑀。

咏怀阮瑀简介(建安七子之阮瑀)(1)

提起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之人,大都会想屈原《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后来,曹丕却将这句词引用在《寡妇赋》中描写阮瑀 “人皆处兮欢乐,我独怨兮无依”。

阮瑀,何许人也?有人会说他不如自己的儿子阮籍和孙子阮咸出名。可阮瑀也是非常有才的人。

阮瑀乃建安七子之一,文采出众,相貌堂堂,且善音律,更是曹操身边重要的书记官。

可他却始终觉得身不由己,被“独怨”和“无依”所包围。是什么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01年少成名,师从名师

阮瑀出生于陈留的阮氏家族,可谓是出身名门。因仰慕蔡邕才华横溢,多次上门拜师。蔡邕终被阮瑀的诚意打动,开始教授阮瑀修习典籍,书法及音律。阮瑀虽非蔡邕最得意的学生,可也常被蔡邕夸为“奇人”,故阮瑀年纪轻轻就声名远播。

受儒学思想的影响,阮瑀一直都很关注民生疾苦。一次郊游,他看到一个孤儿在亲生母亲的坟前哭诉被后母虐待,有感而发写下了传世之作《驾出北郭门行》。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文中的“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阐述了孤儿受苦的源头,盖因亲生母亲已经去世,而又遭后母憎恨。“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详细描述他如何被后母的虐待,饥寒交迫,没有衣服避寒,也没有饭吃,还经常挨鞭子。如今,身体瘦得跟枯树皮一样,可他的父亲自始至终却什么都不知道。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阮瑀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来告诫以后的人,避免这样的惨剧发生,由一件事情而联想到告诫更多的人。阮瑀以救苦救难为己任,展现出他作为文人的忧国忧民的心。而这也为他以后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02 隐而不得,被逼出山

东汉末年,董卓被杀,各方势力开始争抢地盘。战争频发,导致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田地荒芜。朝政方面也同样是一片混沌,阮瑀的老师也受到牵连而被害。

见此种种,阮瑀悲痛不已,却无能为力,因而产生了归隐的想法。他在诗里写道:

四皓隐南岳。老莱窜河滨。

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

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

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

“四皓”“颜回”“伯夷”均选择隐居山林了此余生。阮瑀借这些人来表明自己的想法。诗中最后一句“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更表明他想守自己的“明真”,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可老天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建安元年,曹操因采纳谋士的建议,实行了募民屯田,兴修水利和盐铁官卖制度等政策后,经济逐渐恢复,据说,当年的秋收时节就收获了百万斛的粮食。

粮草充足后,曹操开始有其他的想法了。他希望天下名士皆来帮自己实现一统天下。于是,曹操开始招兵买马,将自己求贤若渴的想法传达出去,但凡有才之人,不论出身,均会被聘用。一时间,很多人才汇聚到了曹操帐下。

曹操的手下曹洪听说陈留有个阮瑀,文采不错,立刻推荐给曹操。曹操当即安排人去邀请阮瑀。阮瑀听说曹操脾气不好,且为宦官的后人,压根不是自己的心中理想的领导,就直接拒绝了邀请。

曹操误以为阮瑀在摆架子,为了成全阮瑀的面子,多次安排人去邀请阮瑀。阮瑀也都一一回绝。

这时,曹操感到不爽了:我位高权重,竟然连区区一个文人都摆不平。于是,他下令将阮瑀绑来见他。阮瑀收到消息后,吓得连夜躲进附近的山里。

曹操一看,想起了一个典故,晋文公曾经为了让介子推出山,就选择烧山。他冷哼一声道,既然阮瑀想学介子推,那就成全他。于是,曹操下令烧山。阮瑀一看曹操开始烧山,惨了,小命休矣!为保全性命,不得不投靠曹操。

阮瑀被逼着来到曹操的地盘,心有不甘,可他一届文弱书生,能如何呢?

既然明着不行,那就采取不配合政策,久了,曹操觉得没劲了,估计就会放了他。自此,阮瑀完全不搭理曹操。

阮瑀的朋友看见后,怕他惹怒了曹操,丢了性命,纷纷来劝阮瑀。儒家思想本就讲究为天下开泰平。

而阮瑀发现曹操确实让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也许,他也可以通过曹操来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想法。于是,阮瑀萌生了辅佐曹操的想法。

03 辅佐曹操,展露才华

正当阮瑀踌躇如何在曹操面前露脸时,一个机会送到了阮瑀面前。

一次宴会,曹操见阮瑀又一语不发,心生不满。为了折辱阮瑀,下令让阮瑀坐到乐人的位置。阮瑀听后,也不生气,淡定自若地走到乐人的位置,拿起一把琴,一边弹一边吟唱:

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

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

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

恩义茍敷畅。他人焉能乱。

曹操不知,阮瑀的老师蔡邕本就善音律,阮瑀自然也善音律。

一句“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夸赞曹操建立大魏来顺应时势,曹操听后气马上就消了。而“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则表达了阮瑀愿今后为曹操效犬马之劳。

曹操听后,明白阮瑀的意思。为展现自己求贤若渴一面,曹操当即离开位置,亲自扶起阮瑀,并封阮瑀为司空军谋祭酒官。

一次,曹操准备给韩遂写封信,看到阮瑀在身边,他知阮瑀文采不错,决定让阮瑀代笔。常人收到领导安排的工作,必先写初稿,然后再回去润色一番。可阮瑀却只坐在马上思考了片刻,就立刻写出来,下马后就直接呈交给曹操。

曹操心想,这封书信如此仓促写出,肯定写得不好。于是提笔准备修改一番。可谁知,曹操读完信后,发现一个字都改不了。自从曹操发现阮瑀写文章又快又好后,就安全阮瑀负责他全部的书信。据说,曹丕也曾夸赞阮瑀“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阮瑀不光文采不错,谈判能力也是一绝。

赤壁之战后,曹操为了瓦解孙权和刘备的联盟,于是安排阮瑀写封信给孙权。阮瑀在《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中开篇写道“离绝以来,于今三年,无一日而忘前好,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违异之恨,中间尚浅也。孤怀此心,君岂同哉?”

然后又说:“荆土本非己分,我尽与君,冀取其馀,非相侵肌肤,有所割损也。思计此变,无伤于孤,何必自遂于此,不复还之。”

阮瑀为了表达诚意,打算将荆州送给孙权。文章最后“(东吴)疫旱并行,人兵减损,各求进军,其言云云。孤闻此言,未以为悦。”

把对方目前的困境说出来。吴国目前因为疫情和旱灾严重,人员伤亡惨重,正是需要修身养性。如果此时跟曹操反目,对他们百利无一害。从而达到破坏吴蜀关系的目的。

正当阮瑀在曹操面前混得风声水起时,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04希望破灭,寄情诗歌

建安十三年,孔融担心曹操抢夺汉室江山,故多次写文章来骂曹操。曹操气急,将孔融全家都杀了。孔融的死瞬间让阮瑀清醒过来。他明白曹操虽有爱才之名,但仅希望他手下的文人安守本分,从未打算接受文人的指手画脚。他建功立业的梦想破灭。自此,阮瑀开始选择远离政治,明哲保身。

一天,阮瑀正在曹丕家中做客。忽然看到司马懿急冲冲跑进来。曹丕好奇地询问司马懿为何如此失礼。司马懿却笑着给曹丕道喜,并告知刚收到曹操打算册立曹丕为世子的消息。曹丕听后欣喜若狂。

这时,阮瑀听后,却感觉此事颇为不妥。于是,他悄悄对司马懿说,“你刚才不应该对曹丕说这样的话”。司马懿听后,赶紧虚心向阮瑀请教。阮瑀说:“像立嗣这样的事情,你直接和曹丕说了。如果曹操改变了想法,你现在的处境岂不是很危险?”

阮璃不光远离政治,也远离党争。可即使如此,却还是会再言辞中透露出自己的想法,还因此差点惹出祸。

一次,阮瑀经过首阳山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伯夷,于是有感而发地写了《吊伯夷文》“余以王事﹒适彼洛师﹒瞻望首阳﹒敬吊伯夷.东海让国﹒西山食薇﹒重德轻身﹒隐景潜晖﹒求仁得仁﹒报之仲尼.没而不朽.身沈名飞.”

文中“敬吊伯夷”“隐景潜晖”都表达阮瑀对伯夷叔齐隐居的向往之情。曹操希望的是手底下人帮自己干活,阮瑀却想归隐,自然非常不高兴。立刻将阮瑀的官职从五品的军谋祭酒贬为了七品仓曹掾的下属。

被贬官后,阮瑀更加郁郁不得志,只得寄情于诗歌中。他写了一首《杂诗》 :

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

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

犹获婴凶祸,流落恒苦辛。

这首诗歌虽然短短的六句。却写出了自己的心情。开头两句“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阮瑀认为平民百姓的人生是由“天命”来决定的。他们就如江河水面上漂浮的尘土,随时会被淹没泯灭,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这两句不光反映了百姓在战乱时期的艰难处境,也在暗示阮瑀自己目前的处境堪忧。

“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表达了阮瑀对人生短暂的惆怅之情。”虽然有百年寿命,但却不一定会寿终正寝。表面对前景的忧虑。

“犹获婴凶祸,流落恒苦辛”。这暂短的一生,就像遭遇“凶祸”,在世上漂泊,终生“苦辛”。怎能不令人悲哀怨恨呢?

阮瑀之所以表达这样的忧愁之情,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局势混乱,而自己又被贬官。

阮瑀一生才华横溢,且善于音律。如活在太平盛世,必然可以建功立业,奈何生不逢时。虽想隐居山林,却被逼出仕。虽争取过,却终究如镜花水月。最终只能将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于诗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