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除了避暑山庄还有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1)

辽沈战役后承德重回人民手中

张 静

承德除了避暑山庄还有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2)

石觉在承德最后的日子

国民党弃承西逃

辽沈战役前夕,驻承德的国民党13军两个主力师被调往东北作战,不久被歼。军长石觉痛心疾首,出于对东北解放军的畏惧,要求蒋介石将13军剩余部分划归华北傅作义集团,为逃往华北做准备。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冀察热辽部队在热东、热辽两个主要战场发起了辽沈战役,展开了与国民党军队的对决,并攻占了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期间,国民党13军军长石觉和接任热河省政府主席不久(1948年6月22日接任)的孙渡眼见国民党军队纷纷被歼,惶惶不可终日。9月27日,蒋介石飞抵承德,为国民党官兵壮胆打气。

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收复锦州。国民党13军军长石觉慌忙将孤悬承德市的13军军部撤到古北口。

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程子华率第4、第11纵队入关,配合晋察冀部队作战。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11月11日夜,国民党热河省政府主席孙渡逃离承德。11月12日中午,国民党13军军长石觉率残部仓皇放弃承德,逃往北平。人民解放军跟踪追击,在古北口一带歼其一部。

承德重回人民手中

11月12日15时至13日拂晓,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承德公保大队(南山部队)和承德工委干部陆续进入市区。

承德除了避暑山庄还有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3)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承德第二次解放后的进城佈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部队发布了“进城布告”:

(一)保护城市各界人民生命财产之安全,望全体人民各安生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侵扰。

(二)保护工商业,实行境内贸易自由,禁止对工商业进行清算斗争,凡私人工人、商店、仓库、货栈、公司企业等一律保护,望照常营业。

(三)凡属日伪及国民党公营工厂、仓库、货线和企业银行等,均须听候调查或处理。如确系日伪及国民党官僚资本者应由民主政府接收,如其中有一部分民营资本应归还私人所有,经本人与民主政府合股经营所有。在日伪、国民党官僚资本企业中供职人员一律继续安心供职,保护资财、文件、帐簿、档案、听候接收。对保护有功者奖,怠工破坏者罚,民主政府对上述供职人员一律准予录用,并照旧发给工薪。

(四)凡铁路、邮电、自来水、汽车、各学校、文物古迹等保管机关,医院、教堂、慈善等机关及娱乐场所,所有供职员一律保护不加侵犯,望照常供职。

(五)凡国民党省、市、县各级政府机关官员和警察及区乡镇保等人员,如不持枪抵抗者,一律不以俘虏逮捕,负责保护各机关资财档案,不得怠职破坏,听候处理,分别录用。

(六)藏匿民间之国民党溃散官兵,如立即携械投诚,一律宽大处理,倘仍隐匿顽抗,造谣破坏,扰乱社会秩序者,依法严惩,决不宽贷。凡国民党散在民间的枪枝弹药等军用器材,限于十五日内交出,一律无罪,有功者奖,凡隐匿不报,存心破坏者依法严办。

(七)凡一般国民党、三青团的党团人员,向政府坦白登记不再作特务活动者,一律不咎既往。

(八)学校、医院、古物、庙宇、图书,一切公共建筑设备,严禁拆毁破坏,违者严惩。

(九)一切外侨,凡遵守民主政府法律,不作敌探与隐藏战犯及任何破坏者,其生命财产一律保护。外国传教士亦同样办理,其身家性命及教堂财产不得侵犯。

(十)在我解放军进城前后,城内一切机关团体和各界人士均须共同负责维持全城秩序,免遭破坏,凡保护有功者奖,阴谋破坏者罚,本军纪律严明,不准打人骂人,公买公卖,不拿人民一针一线。望全城人民各安生业,切勿自相惊扰。

久盼解放的承德人民争先恐后地来到武烈河畔和交通路口热烈欢迎中共党政机关干部入城,庆祝失陷2年2个月又15天的承德第二次解放,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承德除了避暑山庄还有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4)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

194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发来贺电,

祝贺收复承德,解放热河全境的大胜利

1948年11月15日,冀察热辽中央分局机关报《群众日报》发表特讯:“我军收复承德,热河全境已告解放"。同时,还发表了“庆祝承德光复”的社论。11月16日,中共中央致电程子华、黄克诚及冀察热辽人民解放军:祝贺收复承德,解放热河省全境的大胜利。

建立人民政权

作为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和热河省党政机关所在地的承德市第二次解放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新占领城市实行短期的军事管理制度”的指示和中共东北局《关于保护收复城市的指示》,经冀察热辽中央分局批准,于1948年11月13日宣布成立了由张德发任司令员、刘兴隆任副司令员、李望淮任政委的承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承德工委即行撤销,干部合并到军管会工作。军管会为全市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民运、治安、敌伪物资接收管理3个作委员,郭洪德、李望淮、郭耀臣分别任3个工作委员会的主任。

承德除了避暑山庄还有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5)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

1948年11月19日张立文市长任职布告

11月19日,经冀察热辽中央分局批准,重新组建了承德市政府(1949年5月更名为承德市人民政府),张立文任市长,郭耀臣任副市长。市政府设立了秘书室、公安局、社会局(后改称民政局)、电话电报局、邮政局、离宫管理处、地方法院(后改称人民法院)等12个工作部门。1949年9月,又先后增设电业局,供销合作社、专卖局、劳动局、卫生局。

11月21日,经冀察热辽中央分局批准,重新组建了中共承德市委。原中共承德工委书记郭洪德任中共承德市委书记,张立文、郭耀臣、郑起茂、曹国璋、穆嘉华任市委委员。市委设立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与公安局合署办公)、民运部、机关党总支委员会等6个工作部门。1949年3月增设职工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

人民政权的建立,为承德市第二次解放后城市接管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新旧承德两重天

通过承德市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对比承德第二次解放前后国民党和共产党治理下的承德,可以直观地看到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国民党统治下的承德

1946年8月28日至1948年11月12日,国民党统治下的承德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承德除了避暑山庄还有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6)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承德市市民情况

1.高物价

经济混乱无序的主要标志是粮价暴涨。根据中共承德工委《关于蒋匪占领承德后各界人民生活情况调查》,1946年8月至1947年3月的小米价格(官价):

8月(八路军撤离时)每斗流通券2800元

9月至10月 每斗流通券4800——7000元

10月至11月底 每斗流通券7000——18000元(有行无市)

12月 每斗流通券18000元(有行无市)

1月 每斗流通券28000元(有行无市)

2月至3月中 每斗流通券28000——48000元(有行无市)

以上是官价,黑市的价格更高。西大街榛子沟一个摆小摊的人在门口大骂中央军,家里人听了赶忙劝住,他说:怕什么,早晚还不落个饿死么。当时的民谣流传:“小米涨三万,中央军要完蛋。”

2.税捐多

国民党军队进入承德市后,立即回复了伪满的苛捐杂税时代,故市民称之为“二满洲”。据不完全统计有:保甲费、镇公所办公费、副保长受训费、房捐、保警费、公粮费、军马费、地基费、路灯费、公鞋费、户口表费、门户费、身份证费、房子登记费、临时军用费、牲畜捐、商业捐税款,各业百商工会费、牌照会费、同业总工会费、分工会费等等,不胜枚举。

3.抓兵丁

抓兵也是市民所痛苦的,第一期是20岁至22岁,第二期22-25岁,第三期25-30岁,第四期30-35岁,……凡检查合格就按期要,不去就抓,户口不清的、旅行不明者也抓。如三沟某(百姓)拉驴经过狮子沟检查站,借口旅行不符被抓送到十一团当兵,将驴没收,后某由古北口逃出。此类之事很多,独生子女也要抓,不去就捆,但当兵的只是穷人,有钱有势的可贿赂往回赎。市民因怕争兵,隐瞒年龄,但敌也有对策,由兵役协会评议年龄,协会认为适龄,就得去当兵。抓兵抓走了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力,家庭的负担更加沉重。

4.生活惨

贫民

根据热河省调查组《关于承德市社会情况调查》,贫民们深受压迫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一日三餐能混上两顿稀饭的就是高水平的生活。有的妇女横卧在街要小钱,许多贫苦妇女到街上去抢土粮食,小孩子在街上捡西瓜皮水果核吃的更是普遍。一个卖水果的刚到市场就会被饥民抢光,市场上一个卖油炸糕的叫卖,呼一下就有四五个饥民来吃,吃完了再告诉没钱给,一般的饥民不好意思,但是饿急了,他们只有这么办。如果被押起来就有吃饭的地方了,所以贫民是不怕抗捐而遭关押的。

工人

根据热河省调查组《关于承德市社会情况调查》,照相、修鞋、洋服、理发、洋铁、土木工等行业工人,每日收入不敷生活。为了维持生活就得卖家具,甚至把他的工具也都卖了,变成纯无产者,最终成为乞丐。例如:一个手工业者(皮匠)全家5口,共产党在承德时,他一个人劳动可使全家足吃饱喝满穿带,自从国民党入承后,渐渐的由高度的生活降低下来,后来直到吃完资本,转业卖破烂,还不能糊口,这才卖工具及往日值点钱的东西,明值一万的东西只要价一千,但结果连一千也卖不上,后来家里没什么东西可卖了,又转行卖青菜,每天卖菜得利只不过十几万元(流通券)约买一斤半小米,一家五口人一斤半米怎么维持,再加上灯油炭火油盐酱醋等一些必需品,此外每月还要负担若干捐税。

承德除了避暑山庄还有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7)

承德老照片

下层职员

根据中共承德工委《关于蒋匪占领承德后各界人民生活情况调查》,一般的商户因为要节省开支,大部分店员都被辞退了,据调查全市有店铺户20左右家,店员的收入每月一斗米(30斤),薪水最高的也不超过两斗米,有的没有劳金,失业者为了有饭吃也只有白吃白作,但还有许多连这种地方都找不到。下层职员们穷的要命,也都卖开破烂了,所以市场上卖破烂的多了,东西也就不值钱了,如:一身毛衣四五升米,一身小毛皮袄一斗米,一块西洋手表七八升米,一口油漆大柜五升米。在情况紧张时,青黄不接,老乡们普遍吃山菜,鹿栅子沟、榛子沟一带山上的野菜全光了。正在这个时候,蒋匪忙于修工事,每天出官工,所以那个时候百姓的生活格外悲惨,自杀的、饿死的,哪天都有尸体由市内往外抬。

教员

根据《一九四八年对承德市内小学情况调查》,各小学经费主要依靠每月向学生征收“学米”。学生家庭生活困难,对学米征收多有负担不起。因学米催收困难,薪饷长久拖欠,许多小学校长均提出辞职,教员“生活甚苦”。在共产党领导期间,校长、教员每月收入足够二、三口人生活,中小学校教职员之间、校长教员之间,差额甚小。国民党《长城日报》做出“国民教育正遭到大大的危机”之悲鸣。

在国民党占领承德期间,承德人民跌入了苦难的深渊。

承德除了避暑山庄还有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8)

承德人民载歌载舞庆祝解放

(二)共产党治理下的承德

1948年11月12日,承德第二次解放,承德又回到人民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采取多种措施,整顿社会秩序,进行生产自救,恢复发展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承德很快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1.锄奸剿匪

截止1949年7月底,承德市共登记反动党团员、特务分子、警察、宪兵等1177人,缴获各种反动证件230件,子弹200发,手榴弹7颗,并逮捕了抗拒登记、搞阴谋破坏活动的首要分子5名。承德县下板城还乡团小头目刘成稳,在军事压力和政策感召下,带24人、15支大枪、2门小炮向区政府投诚,受到宽大处理。

承德除了避暑山庄还有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9)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承德市市场管理规约

2.稳定物价

发布《市场管理规约》,打击不法奸商囤积居奇、强买强卖、哄抬物价。由国营贸易公司广开货源,到北京等地进货,掌握充足的生活必需品。1949年2月中旬, 一些投机商大量抢购粮食和布,妄图囤积居奇,等待时机转手高价出售,从中牟取暴利。政府责成贸易公司、工商等有关部门大量出售平价米、布,很快使市场上的米、布价格回落下来,平抑了物价,稳定了市场。当时,承德市的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工业品价格与周围解放区相比,基本持平,甚至有的还略低。

3.生产自救

提出“不饿死一人”工作目标。在进行粮、款等实物救济的同时,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灾民因地制宜积极从事采药、编织、运输、打麻绳、做豆腐等项生产,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对有一技之长,没有经济实力的灾民,市政府还专门发给贷款、贷粮,支持鼓励他们参加工、副、农业生产。此外,市政府还成立残废人收容所,收容残老灾民及街头乞丐。承德市专门在草场街建起一处农民招待所,给进城搞副业的农民提供方便。市民的生活水平很快都有了提高,没有一个灾民因冻饿而死。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全市人民中的威望越来越高。

4.恢复生产

优先发展国营商业。据1949年7月5日统计,国营企业由国民党时期的3家发展到16家, 就业人数由 183人发展到1509人。支持私营工商业发展。1949年末,全市私营工业(包括手工业)的户数,人数、资金额分别比1948年末增加197户、548人、461784万元(旧币)。私营商业增加4个行业、335户,资金额813625万元(旧币)。

5.文教事业

到1949年底,共恢复开办小学26所,中学、中专各1所,大学1所,在校学生达到5930余人。1949年2月,承德市第一所幼儿园成立。大力发展社会教育。据1949年8月5日统计,承德第二次解放后,承德市县共创办城市、农村识字班数百个,学员达到数千人。创办和恢复文化馆、图书馆。1949年9月20日,经过修复的承德市中华电影院(原西大街英华楼)正式开始放电影营业。1949年底,承德市成立了秋窝、阎营子、水泉沟、电力局等9个业余剧团,排演了新编京剧《李自成》等剧目,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为了解决城市和农村有病就医方面的问题,保留、恢复和新建了省立医院南营子门诊部和数十家私人医院、私人中西医诊所,私人中西医药店,并允许乡村医生开业。1949年,在市区和各县发生了天花病,省、市县卫生防疫部门立即派人调查了解情况,并及时采取了措施,很快防止了病情的蔓延、扩大。

6.戒除烟毒

种植、贩卖、吸扎鸦片,在承德已有很久的历史。承德是鸦片的重要集散地,也是受害的重灾区。1948年12月1日,热河省政府发出《关于戒烟工作的指示》,指出烟毒是全面生产建设,繁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有力地支援解放全中国的战争的一大障碍。“将数十万病弱不堪生产的烟民改造成为有生力的大军,是我们各级政府当前的紧急中心任务之一”。此后,市、县大规模的群众性戒烟运动全面展开。到1949年底, 90%以上的烟民戒了烟,有许多人放下“烟枪”,拿起了锄头,成了生产的骨干和劳动模范。

6.改造妓女

解放前,承德虽没有正式的妓院,但是“野妓”比较多,几乎都是生活无着的良家妇女。承德市二次解放以后,市政府责成民政部门成立了教养院,集中她们治病、学习、劳动改造。经过3个多月,随着她们对罪恶旧社会的控诉,思想觉悟的提高,随着自食其力技能的掌握,性病的治愈,她们绝大多数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些被安排了工作,有些择偶组成了家庭,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她们纷纷说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救了她们。

承德除了避暑山庄还有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10)

作者简介:

张静,承德市档案馆接收征集科科长,河北省档案保管保护领域专家。曾参与编辑《承德清代行宫》《尹忠--热河记忆》《逆行者记“疫”--承德市部分援鄂人员口述纪实》等;《浅谈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的问题及策略》被评为河北省档案事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编辑口述史料汇编发挥资政作用》等多项开发利成果获河北省开发利用档案优秀服务成果一等奖。

本文来源 | 老杨铲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