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有别于其它物,就在于人的哲思,人的情感,这些鲜活地体现在人的一言一行当中。道家先师庄子曾有云“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短短的一句话一语道出了人在感情上的共同性。
人生在世,七情六欲乃是与生俱来的,凡夫俗子都会为这红尘之事而苦恼,只有等到拥有足够的阅历与经验,才能够平淡地笑看生活。在这七情六欲之中,古往今来众说纷纭,一直不断被人热议的莫过于“色欲”,人们常说“色字头上一把刀”,如果跟这样的字眼沾边,多半是没有什么好事。
但是这样的说法向来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民间就依据这对于“色”的讨论传出了“色是刮骨钢刀,无色人断路稀”这样的俗语,看似截然相反的两句话为何会组合在一起,成就人们口口相传的道理呢?其实这中间还有一段典故,这其中的意思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历史典故,三人合著
“色是刮骨钢刀,无色人断路稀”这句话初读起来会让人觉得十分顺畅,觉得是哪位文人雅士所著。其实这句话确实是文学大家所写,原话出自于北宋时期的《酒色财气歌》。但是并非一人所著,乃是三人之和,而且此时的来历相当有趣。
相传在北宋年间,佛教盛行,当时位于首都汴梁的相国寺是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皇帝贵族经常来此地修养身心。而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东坡与这寺院中的禅师佛印和尚是好友,苏轼前来拜见,两人交谈之中一时兴起,无意中看到了佛印和尚写于墙上的新作,即“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在苏轼的眼中,这样过度戒酒戒色的言论与人们的真实生活不符,于是他便在墙上接着写道“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这样的短短四句体现了人对于欲望的克制,只要以适度的原则来对待“酒色财气”,自然也能够安稳生活。
后来北宋名臣王安石和国君宋神宗路过此地,在天子的授意之下,王安石也提笔写了四句“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在他看来,这“酒色财气”乃是社会发展所必要的,过度的戒掉反而有损。
这三位文学大家的观点彼此之间相互不同,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这样的事迹流传到民间便形成了这《酒色财气歌》,而“色是刮骨钢刀,无色人断路稀”这两句一正一反,对待“色”的态度截然不同,至今仍是人们所不断论道的话题。
色之情感,过犹不及
通过这样的历史典故,可以看出人的立场不同,其所看到的事物将会截然不同。在修身问道的佛家之人看来,这色是务必要戒掉的;而在代表平凡之人的苏轼眼中,对于色只需要做好把控就好,这是人情的正常之处;但在考虑江山社稷的丞相眼中,这却是社会所必要的,如果人人冷淡不思情欲,反而会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千年前在民间流传的诗经中就曾写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欢女爱本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不然这小家如何建立,子嗣如何繁衍千年之久。
但是“情欲”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古往今来很多人沉醉于此,犯下大错,周幽王为了褒姒烽火戏诸侯,吴差夫人贪恋西施而不理朝政,这些都是因为“色”字而误国害民的例子,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然对此事十分痛恨。
道家老祖老子曾经说过“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短短8字就道出了关于“度”的夺定。对于事物的渴求,恰到好处才能对自身有益,太寡和太盈反而都会祸害自身,“过犹不及”这是做人做事必须要遵守的明理。
小结
万千世界,五色令人目盲,把控不好自己的心性,就会在这花乱世界丧失理性,从而沦为欲望的爪牙,一时的兴奋快乐之感无法长久,唯有平淡心境才能看清是非。对于这人性之色,助的是人能够寻觅良人,在爱中相守陪伴,若是整日寻花问柳还以人之常情为借由,那实在是愚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