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县集中发展了肉牛、肉鸭、肉鸡等现代畜牧养殖项目26个,带动9000余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00元。 卢煜 摄
中新网晋中5月8日电 题:国贫县脱贫摘帽后不松劲 山西和顺使“硬办法”决战贫困
作者 李庭耀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该省东陲,太行之巅,山地、丘陵遍布。经过六年努力,和顺县在去年4月脱贫摘帽,全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建档立卡的18088户49239人减到2019年底的31户73人,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5.63%下降至如今的0.06%。
脱贫摘帽后的和顺县没有松劲,而是使出“硬办法”决战贫困,改穷业、挪穷窝、拔穷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和顺县的“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专业合作社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农户”等益贫发展模式,正带动当地农民持续增收。 卢煜 摄
产业扶贫改“穷业”
“以前都不敢想,这辈子啥时候才能打个翻身仗,住进新房子,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郝喜元是和顺县松烟镇寺南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不久刚搬入新居,拉着记者到他家里参观,屋内沙发、电视、洗衣机等一应俱全,厨房、卫生间也都是现代装修风格。
寺南坡村村支书郝瑞亮介绍,村里成立了养猪合作社。作为贫困户,郝喜元到合作社打工挣钱,每年还可以领取分红,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2020年春节前,合作社的1400头猪全部出栏,为全村10户贫困户23人分红1.8万元,给村集体经济增收6.5万元。
“增收是脱贫的硬核力量,而产业、就业则是增收的两个重点。”和顺县委书记孙永胜说。
和顺县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创建油料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和现代肉牛产业园,和顺苦荞茶、原醋、火麻油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业园区可带动1.87万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当地还集中发展了肉牛、肉鸭、肉鸡等现代畜牧养殖项目26个,带动9000余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00元。此外,和顺县的“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专业合作社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农户”等益贫发展模式,正带动当地农民持续增收。
英明塑料制品加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戴着口罩的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赶制吨袋。 卢煜 摄
易地搬迁挪“穷窝”
和顺县多山、多丘陵,一道道大山成为不少人脱贫的障碍。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该县建设两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6个乡镇41个村1838户4954人实施整村搬迁。
两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附近建有1600个食用菌大棚,保障搬迁户每户有1个大棚,户均可增收1万元。此外,安置点附近的两个扶贫工厂已有13家企业入驻,提供726个就业岗位。
8日,扶贫工厂中英明塑料制品加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60余名戴着口罩的工人正在生产线上赶制吨袋。该公司主要生产塑料包装产品,可吸纳200余人就业,现有员工117人,其中贫困户72人,人均可年增收2万元至3万余元。
图为和顺县一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卢煜 摄
干部担当拔“穷根”
“最为之动容的是‘和顺干部’扛起脱贫硬担当。”孙永胜介绍,全县26名县级干部包保10个乡镇、173个贫困村,直接联系到村到户。六年来,无论是中央、省、市、县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还是第一书记、工作队员,都是“舍小家、顾大家”,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和顺县树立了选用干部向基层、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的用人导向,从2018年以来,已经对在脱贫攻坚一线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79名干部给予了提拔重用。
目前,由和顺县12名县级干部担任组长的12个专项工作小组,正在对“脱贫任务”“失学辍学”“基本医疗保障”“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对脱贫摘帽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决定性作用的12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清零,力求拔掉“穷根”。(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