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出乎意外(情况回应)(1)

10月10日凌晨,908新媒体发布了《瑶海区关于1名市外返回人员核酸检测阳性情况通报》。针对感染者轨迹的通报,网友咨询“为何其10月5日及6日的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呢?为何10月9日又检出阳性?”

其实,这恰恰反映了及时进行核酸检测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来看控制传染病的基本原则,那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不论是之前的“五天一检”,还是最近这段时间为了排除长假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隐患进行的“隔天一检”,开展常态化区域核酸检测筛查的目的就是为了迅速从人群当中把阳性感染者找出来,进而起到控制传染源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和病毒赛跑要争分夺秒,处置疫情的时候,如果看成一场战役。核酸检测就是打冲锋,这场战役的长短,规模的大小,主要看冲锋打得好不好。只有通过核酸检测把传染源找出来,后续才可以进行精准的流调溯源、社区封控、隔离管控等工作。

核酸检测是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检测鉴定精准有效的方法。临床病原体检测有经典的形态学染色、传统的生化反应、免疫反应(检测抗原抗体)和病原体核酸检测这四大类。核酸检测是目前疫情防控当中非常有效、非常重要的手段。

第一,从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来说,任何病原体感染都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新冠病毒也不例外,且潜伏期长短存在一定个体差异。

第二,从检测技术来说,有检测窗口期的概念。病毒感染后在体内有一个增长复制过程,感染初期病毒载量太低,低于检测下限,阳性是无法发现的,这个时间段就是检测窗口期。以上感染潜伏期 检测窗口期,使得在感染初期不一定能够检测到阳性结果,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反复多次检测,可以增加阳性发现机率,及时发现阳性。

部分病毒载量较低的感染者,会在初期呈现核酸阴性结果,只有等到他们体内病毒复制越来越多的时候,才能通过检测将其发现。但这个时候,如果发现晚了,就可能成为潜在传播者。

通常情况下,核酸检测是十分敏感的。正是因为这种超敏感的特性,只要咽喉部位有病毒,一般来说都能检测阳性。如果感染者核酸检测为阴性,用棉签采样都无法采集到病毒,那么,在当时将病毒传染给别人的风险是相对较低的。

再次提示:

近期有高中低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解除隔离后返回合肥的入境人员,以及省外来(返)肥人员,应主动通过0551-12345、所在单位、社区或入住的宾馆酒店进行报备。

所有来(返)肥人员须在抵肥后立即进行1次核酸检测,省外来(返)肥人员和省内有疫情发生城市来肥人员要进行3天3检。对未按要求落实核酸检测人员,将进行短信或安康码弹窗提醒,进而赋码管理。

倡导来(返)肥人员7日内不聚餐、不聚会、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故意隐瞒或未及时报备,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将承担法律责任。

来源:908新媒体 急先锋工作室

转发 关注

,